吳姍姍 周志武 彭文娟


摘 要
中國高職院校教育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行列,在實現國家高等院校擴大招生的工作之后同步邁入提高教學質量、創建雙優院校的新時代,各級政府都在建立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為達到全民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優惠政策,對職業院校大學生資助工作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
資助模式;高職教育;中國模式;心理分析;采取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4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48
面對高職教育和全民教育的普及,為實現強國夢、儲備國家高技能人才,各級部門采取了多樣化的大學生助學貸款、助學獎金等模式,做到完善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做到針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同步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成效、更加開放、公平并有利于政府、學校科學發展機制的體制[1],為實現強國夢邁出堅實的腳步。
1 當前發達國家學生資助模式和管理體制
詳細分析英國的大學生資助政策與資助歷史,英國目前是全球高等教育比較成熟的國家之一,整個國家的貧困生補助政策實施時間較長,考核政策和相關的規章制度健全,值得其它國家學習和借鑒[1]。英國貧困生補助政策已經實施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從最初的低學費逐步發展到國家政府的補貼補助,以及國家配套資金的介入,都很好的起到了救助貧困學生的作用,后期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加大了補助、救助學生的考核制度,最終達到了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的目標[2]。
2 當前中國學生資助的模式
表1 中國目前的學生資助匯總表
3 新時代學生資助工作深化完善方面存在的問題
3.1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
采用申請勤工助學、發放困難補貼、評定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方法認定資助工作,這是重要依據與基礎,是做好資助工作的第一關。
目前高校的認定流程:學生提出申請→班級民主投票→擬定名單公示→申報院系和學校。高校認定僅僅依據家庭貧困證明,實際情況不了解,缺乏公正性和公平性、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導致高校資助分配不合理,獲得補助學生的動態管理和監督力度不夠,后續的調查、認定、監督、調整等過程嚴重缺失。
3.2 資助資源的分配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協調性
國家勵志獎學金面向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等獎學金金額低于勵志獎學金,學生產生“學習成績不如貧困生來的實惠”的想法,高校學風受到影響。
3.3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缺乏積極性
貧困學生大部分來自經濟落后地區或農村,性格內向,心理自卑,不善于交流和溝通,不積極參加院校集體活動,也不情愿接受他人的同情與幫助,存在抑郁情緒,易發生自我封閉和無償資助的依賴,同時對勤工助學喪失積極性。
4 高職院校深化完善采取的措施和對策
(1)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高校貧困生認定標準,推行生源地追究責任制度,建立大數據系統以便提高證明材料可信度。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對家庭困難可信、真實進行認定;二是困難程度進行清晰評定。生源地政府負全責,建立生源地、高校、學生在內的“三位一體”生源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監督機制和大數據監控平臺。
(2)加強資助學生的考核和監督,建立學生資助監控體系,加強后續監管和教育,充分發揮學院輔導員、學生監督作用。派專人詳細了解受資助學生的生活、心理、消費等情況,使資助金真正起到幫學資助的用途,順利完成學業,渡過難關。高校要建立健全學生反映問題的渠道和平臺,加強學生的保護,及時進行調查、解決、反饋、處理反饋問題。對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學生取消資助資格,并進行嚴肅處理,并將相關的信息通報所在地政府。
(3)要充分發揮以德育人、扶貧與勵志的互相結合,物質和精神資助同步進行。育人為重,樹立優秀典型,克服貧困,勵志求學的模范,培養和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誠實守信、勤儉節約、感恩意識、自立自強、奮發進取、以實際行動來履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
(4)在國家政府繼續加大資助力度的條件下,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積極吸收來自社會的資助資源,在高校科學分配各種資助資源,真正落實到最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
針對某縣區三年高考貧困生幫扶資助統計情況進行分析:三年的幫扶資助對象全部為入學大學生,歷年的優秀率在提高,由于家庭貧困和家庭喪失勞動力呈現遞減趨勢,政府幫扶戶數量在遞減,總體符合資助發展趨勢。
圖1 2017年、2018年、2019年統計情況匯總
圖2 2017年、2018年、2019年幫扶指標分析示意圖
經過分析發現,三年的幫扶資助基本均衡,按照全生命周期理論和分析圖2可得出,2018年的幫扶大學生是趨于更合理化。
5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試點工作的建立與成效
院校試點按照2018級新入校困難學生開展精準幫扶、精準資助貸款,按照流程進行實施,嚴格監督機制、跨區域、跨部門協作,多方聯動推進學生資助工作進行。通過試點達到了以下目標:
(1)建立生源地政府、監管機構、高校、學生在內的“四位一體”生源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監督機制[4]。
(2)在國家、教育部、地方政府下發的學生資助工作的政策、通知等文件的指導下,完善學院管理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建立一整套、一系列適合高職院校困難學生資助的規定流程和監管機制。
(3)借助政府、學院信息大數據庫,建立一整套完備的個人困難學生信息系統,實時更新完善,為今后的監督、跟蹤、優化提供充分的實踐依據。
(4)建立相應的獎罰措施、誠信措施。高校培養人才的宗旨是以德樹人,對于特別的個例學生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出現編造資料、弄虛作假、惡意拖欠貸款等,立即取消其資助資格,并將不誠信行為上報政府部門,納入全國個人征信系統檔案,受到法律、法規相應的處罰[6]。
6 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1)資助制度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建立過程,需要逐步在實行過程中進行總結和逐步的完善,針對不同的省、市、地區要在國家整體政策的框架內進行相應的調整,建立一套適合本區域范圍的規章制度。
(2)建立完善的配套的監管制度、監管部門,對全面的完善的政策的實施要公正、公平、合情合理的落實到位,不能半途而廢,針對每一個貧困資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資助數據檔案,隨時進行跟蹤,核實,確保資助資金恰如其分的應用到學習、生活上來,不要造成浪費。
(3)貧困學生面對國家、政府、學校的資助,更要樹立奮發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應該奮發圖強,努力完成學業,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和完美的答卷報效國家、社會、父母。
(4)對于在考核和監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動向,及時進行調查、追蹤,對于辜負國家、政府資助的學生要立即停止相關的補貼、資助費用,并建立健全相關的善后工作,及時總結出現的問題的原因,反饋給學校、父母,進行補救和處理工作。
簡而言之,針對大學生資助制度,重在實施過程和落實過程的監督管理體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的摸底調查和考核,同時監督、監管機構參與進來,實現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高職教育做到以德樹人,為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盡心盡力、奮斗終身!
參考文獻
[1]董安康,韓運華.新時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08.
[2]何文華,王海云,仇桂且.中外高校貧困學生資助體系評析與借鑒.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2.
[3]新版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發布.福建教育,2015.09.
[4]家庭經濟困難生最全資助政策.記者觀察,2017.09.
[5]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7年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簡介—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