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超


摘 要
在參與主體異質性視域下,考慮《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學生主體、教師主體等課程參與主體的異質性,根據《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基礎,設計《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目標標準,開展《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與改進,分析《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改成效,并提出課程持續改進措施等,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診斷與改進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
參與主體;異質性;《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診斷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 G30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51
課程是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陣地,是培養滿足產業增值提速需要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途徑。課程建設與實施成效的評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進行診斷與改進,以期提升課程建設與實施質量。本文在參與主體異質性視域下,考慮《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主體、教師主體等課程參與主體或相關利益主體的異質性,根據《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資源、師資、實訓條件等基礎水平,系統設計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目標標準,開展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與改進實施,并分析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與改進改成效,進一步提出課程持續改進措施等,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診斷與改進提供經驗借鑒。
1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基礎分析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是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等電子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計劃60課時(3學分),開設于大二的第一學期,其前續課程是《應用數學》、《電工基礎》、《模擬電子技術》等,后續課程是《電子產品生產與檢驗》、《自動檢測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數字邏輯知識應用能力、數字集成芯片邏輯功能的識讀與應用能力、數字電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能力等。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建設團隊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課時需要,制定了課程標準、課程計劃、教案等標準類文件。基于愛課程、藍墨云班課等信息化應用平臺,依托工信行職委課程資源開發項目,與中車時代制造中心、中車時代IGBT事業部、電子工業出版社等企業和出版社深度合作,系統開發了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滿足教師和學生在線教學和學習需要。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改革思路,編寫了《數字電子電路分析與應用》教材并公開出版。學校擁有數字電子實訓室、電子產品裝調實訓室等完善的電子類實訓室。課程教學團隊擁有副教授5人、講師6人,但是教師缺乏現場的實踐經驗和對最新數字芯片工藝、功能的追蹤不夠。
2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目標與標準鏈
根據《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6-2020年事業發展規劃》要求,大力推進課程改革與建設,所有專業主干課實現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對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6-2020年課程建設規劃》中國家級、省級、校級等3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要求,及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等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規劃,確定《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建設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基于此申報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按照“高站位、高標準、高水平”的課程建設理念,對接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標準,從課程團隊優化、課程內容重構、課程教學優化設計、信息化課程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效果診斷與改進等方面的相關標準,開展《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相關內容的建設。
3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與改進實施
按照“8”字質量改進螺旋(如圖1所示)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改進實施,并按照“一學期一循環”的周期安排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斷改進實施。依據參與主體異質性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課程診斷與改進模型,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相關目標參數的設計,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資源、課程教學、課程考核評價、課程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條件和課程結果等8個方面的46個質量監控點的目標值、標準值和預警值的設計。進而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46個質量監控點的檢測,對達到質量監控點預警值的相關領域進行預警,并提出改進措施。以《數字電子技術》課程46個質量監測點所產生的大數據為基礎,進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相關指標的畫像,結合學年課程分析報告,對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歸納分析,形成課程診斷報告。根據《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診斷報告》,與《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團隊共同進行課程診斷情況的分析,實現激勵、改進與創新。
4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診改成效分析
通過2018年、2019年兩年的實施,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資源等8個方面的46個質量監控點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分析發現,2019年相比于2018年,《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8大類46個監控點的目標完成情況有了質的提升。特別是課程資源、課程教學等2類質量監控點的目標完成度分別提升了16.2%、23.75%。達到了課程診斷與改進的目的。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通過近2年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課程團隊負責人主持完成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數字電子技術》教學資源研究項目,并以“優秀”等級獲得驗收通過。主持完成湖南省“卓越校”《電子技術》MOOC課程1門。同時,《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立項為2019年度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同時,團隊成員獲得2019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二等獎1項。
5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持續改進措施設計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持續改進措施如下:一是課程教學團隊繼續提高專業技術能力,重點是通過企業現場實習,提升項目實踐能力;數字集成芯片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功能等相關芯片的新技術實時掌握、應用與教學化能力。二是動態優化課程教學項目,結合“云大物智”、納米(nm)集成工藝等大背景,開發適合行業發展動態的新課程內容和實訓項目。三是信息化教學深度開發與應用,即優化課程資源,提高課程資源質量;加強課堂過程數據記錄,加強學習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充分發揮教學過程監控數據的作用;全面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6 結論
課程教學診斷與改進是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開展課程教學與診斷工作是質量提升的內在需求,需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等不同參與主體的“個性化”即異質性需求方能落地增效提質。本文系統介紹了《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整個流程,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供實踐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鄒茜茜.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之理性基礎探析[J]. 職教論壇,2017(36).
[2]徐蕾.我國應用技術型大學質量保障研究 [D]. 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16.5.
[3]趙凌.質量保證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評價:診斷與改進[J].職教論壇,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