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婕
摘? 要:瑜伽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項目,瑜伽能夠讓練習者身心合一,消除個體焦慮及緊張情緒,所以瑜伽已經深受大眾認可和肯定。近幾年來,部分高校利用瑜伽教學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得到了高等院校學生的普遍歡迎。本文將簡單介紹瑜伽教學的現狀,并重點探討瑜伽教學給高等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帶來的具體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瑜伽教學? 高等院校? 提升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7.0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157-02
Abstract: Yoga is an ancient sports program. Yoga can make the practitioner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unite and eliminate individual anxiety and nervousness. Therefore, yoga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affirmed by the public. In recent years,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used yoga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also opened corresponding course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welcomed by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oga teaching, and focus on the specific role of yoga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Yoga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ing quality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該運動旨在強身塑體,能夠使練習者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練習者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呼吸系統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調節,使個體處于安靜平和的狀態。近年來,部分高校相繼開設了瑜伽課程,旨在通過瑜伽練習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一舉措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1? 現階段瑜伽教學的現狀分析
瑜伽作為綜合性現代體育運動是不斷處于創新和完善之中的,相對于古老瑜伽而言,現代瑜伽對精華部分進行了保留,例如體位法、飲食法及道德修煉法等,同時也融入了現代體育精神,基于健康生活理念幫助訓練者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這意味著瑜伽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大眾對健康生活的推崇,這是瑜伽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重要原因。我國正在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對人才培養逐漸由專業能力提升延伸至了綜合素養的增強,這為瑜伽教學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環境。而瑜伽教學也與傳統體育教學存在巨大差異,既要基于體育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引導,也要注重加入精神及心理層面的疏導和干預,兩者相結合才能進一步鞏固瑜伽在高校的學生群體基礎。在這一背景下,瑜伽教學實現對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延伸,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其身體柔韌性得到最佳水平。
2? 瑜伽教學對高等院校學生素質帶來的影響
2.1 塑造學生自律意識,強化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運動并非簡單的動作疊加和重復,需要根據體育運動規律掌握核心要領,這樣才能得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然而對體育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并不是體育運動的根本目的,通過體育運動感知體育精神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這樣才能保證體育運動的實效性。對于瑜伽教學而言,首先應該讓學生理解終身體育的內涵,以健康理念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在瑜伽課堂中需要進行充分的身體交流與互動,并在語言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觀。瑜伽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需要一定時間累積的,因此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享受鍛煉中的快樂,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瑜伽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2.2 塑造美體,增強自信
瑜伽被視為健身美體的重要方式,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向學生梳理正確的訓練姿態及動作要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柔韌度,另外還需借助力量訓練讓身體線條更具美感,只有建立在美感基礎上的形體才能顯著增強學生自信。另外,作為一項功效性強并且體能消耗較少的鍛煉方式,科學的瑜伽訓練能夠起到舒展筋骨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將瑜伽作為熱身運動項目,幫助在激烈運動前對筋骨進行拉伸,促使肌肉保持活動狀態,還能有效降低脊椎問題的發生概率。
2.3 有效抑制負面情緒,及時調整心理狀態
瑜伽訓練的核心要領在于保持平和的情緒狀態,學生參與學習瑜伽的全過程都需要緊跟瑜伽節奏,這是瑜伽教學與其他體育教學的主要區別,以田徑及球類運動為例,其主要比拼速度及技戰術,而瑜伽訓練需要學生在安靜狀態下按步驟進行。長期的訓練能夠提升學生對負面情緒的駕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狀態及各種環境下都能保持平和形態,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及時消除負面情緒給學習和生活造成的干擾,使自身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2.4 培育學生團隊協作意識,拓展人際關系圈
瑜伽教學需要高質量的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這是掌握瑜伽動作要領的關鍵。參與瑜伽課程的學生往往來自不同專業,教師無法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一一講解,因此在講解動作要領是需要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從中篩選出動作標準的小組進行強化指導,隨后將此小組作為樣本逐一輔導其他小組學生。由此可見,瑜伽教學需要全部小組成員參與,并在既定的標準動作規范下展開學習與溝通,這為拓展學生社交圈創造了有利條件。每個小組之間、小組成員之間也在不斷磨合中增進彼此了解,培育了瑜伽學習者的團隊協作意識。開放式的瑜伽學習環境也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交際圈,學生通過瑜伽學習結交了新的伙伴,拓展社交面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同學了解自己,有助于加速學生自我成長。
2.5 全面提升學生體育文化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
當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并不理想,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缺乏有效性,因此就需要借助瑜伽教學培育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瑜伽學習需要較強的意志力及恒心,讓學生充滿對瑜伽學習的信心,從而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互信及相互尊重的和諧關系,由于部分瑜伽動作存在較高難度,學生需要在他人幫助及保護下才能順利完成,因此在瑜伽訓練環節要有效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另外,對于多數體育專業學生而言,文化課是其學習的薄弱環節,這是導致學生體育學生人文素養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師需要因循利導,由激發學生文化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不斷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技術及技能,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維度思考瑜伽練習技巧及其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平衡瑜伽學習與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文化知識及瑜伽技能的同步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生活方式已經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將瑜伽教學融入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之中,是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大膽創新和嘗試,當代大學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而瑜伽教學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其巨大影響力及輻射范圍已經得到印證,因此開展瑜伽教學必須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師資、職業發展及軟硬件條件等多個維度給予充分支持,這樣才能擴大瑜伽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雅,徐元玉.瑜伽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J].運動,2018(24):72-73.
[2] 夏英.我國高校瑜伽課程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5):97-99.
[3] 陳成香.瑜伽鍛煉對大學生部分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9(2):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