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維華
你知道嗎,你習以為常的“店”,比如飯店、便利店、服裝店、足療店、藥店等,或者雖然名稱上沒有“店”這個字,但其實指的也是“店”的那些生意,比如美容院、足療館、幼兒園、學校、超市等,雖然你對“店”這個字和你所看到的那些形態很熟悉,但實際上,你對真正意義上的“店”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大家通常所認識和理解的店一般包括三類:獨立店、店中店和專柜。
但自打有了互聯網這東西之后,“店”又增加了一種,即虛擬的店。當然,這種虛擬的店可以是商家自己建設的,比如自己建立App、網店等,也可以是借助別人的平臺建設的,比如在某寶、某貓上開設自己的網店。
然而這還遠遠不夠,如果我們把思維進一步地深化,把事情的表面現象進一步地剝離而看到最深處的事物本質時,我們應該或必須堅定地看到,除了傳統店和虛擬店之外,分公司、經銷商、代理商、城市合伙人、微商、直銷點、辦事處、分校、分站等傳統模式下的在地理上區別于總部的這些“點”,其實質也是“店”。
上述對于“店”的全新分類和全新定義如下圖:

對“店”進行重新分類和定義之后,無論你是做一個店,還是做連鎖經營或特許經營,還是你做任何的企業或不是企業的事業機構等,你的視野、方法、結果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巨大的提升。
拿企業舉例來說,當你的觀點從“店”轉到“點”的時候,至少可以立即獲得如下巨大好處:
1.用于傳統的實體店的思路、方法等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運用于虛擬店和“點”上面。比如對于傳統實體店的選址、裝修、陳列等,對于虛擬店同樣適用,因為虛擬店也需要選址(比如最簡單的,可以自己建設,也可以選某寶或某貓,或選擇其他的網絡平臺),虛擬店也需要裝修(比如顏色、布局、整體效果等),虛擬店也需要陳列(比如主次產品以及輔助道具的選擇、安放等)。
2.對于“點”,比如分公司、經銷商、代理商、城市合伙人、微商、直銷點、辦事處、分校、分站等,你完全可以按照傳統的店的思路、方法去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運用。比如你可以運用店的特許經營和連鎖經營的模式去標準化、規范化、統一化你的各個“點”,可以按照特許經營學的理論去招募、營建、培訓、督導你的各個“點”。如此,特許經營的靈魂思維,比如復制、網絡、借力等就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升各個“點”的經營質量,進而大大提升你的企業經營。
3.企業在發展業務時,比如連鎖企業總部在拓展自己的網絡時,不能只埋頭苦攻傳統的店的三種形式,還應該同時開設虛擬店和積極發展“點”。企業應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不同的地理位置上,靈活地選擇性運用上述的傳統店、虛擬店和“點”這三種商業組織形式,完全不必受限或拘泥于某一種。當然,這三者在渠道等方面可能會有沖突,這就需要企業去有機地融合、科學地分配、一體化地操作。如此,你的擴張速度、品牌發展、因地制宜的成功性等方面一定會有巨大的提升。
4.對于每一種分類本身,企業在實際操作時,都應考慮每一種更細分類的組織形態的實際可行性,條件允許的話,更多的選擇會有更多成功的可行性。如此打開思維式的做法,一定會使企業的經營邁上一個更大的臺階。比如,企業在開傳統店時,不一定非得是獨立店,也可以開設店中店和專柜;企業在開設網店時,也至少有兩種選擇,自己建設和借用別人的平臺;企業在外地設“點”時,未必一定是分公司,也可以是辦事處、合伙人、分站等形式。
總之,從“店”到“點”的轉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結果卻是天壤之別。只要樹立了更廣義的“店”的理念,企業所學的很多知識就可以融會貫通起來,企業的實際發展和擴張也會更快速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