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才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在我國人口當中占有較高的比例,長期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培養一批有技術、有文化的新型農民就顯得尤為重要。對農民進行創業培訓不僅可以培養其創業意識,同時也能使其具備創業的技能、知識及經驗,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文章簡要闡述開展農民創業培訓的意義,分析當前現代農民創業培訓落實中面臨的困境,并探討現代農民創業培訓落實中面臨的困境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現代農民;“三農”;創業培訓;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3.6;F27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1-0180-02
0 前言
長期以來,我黨及政府一直將農業、農民、農村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促使農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但是,我國農業人口基數龐大,耕地較少,當前的人均耕地在0.1hm2(1.5畝)以下,農民缺乏必要的生產資料,同時大部分農民又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和教育,外出務工也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這不僅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使得農村的人力資源被浪費。因此,組織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引導農民自主創業就成為當下解決農民問題的必然選擇。通過培訓幫助農民就業,提升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1 開展農民創業培訓的意義
(1)有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政府長期以來一項重要工作,是我國重大戰略部署之一。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民,進而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當中的主體作用,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進程[1]。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有助于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可以有效拓寬農民就業的渠道,同時農民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有助于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因此,應當將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以落實,通過這種方式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升級優化,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我國國情的現實選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目前仍有超過6億以上的農業人口,而耕地資源又逐年減少,導致農村地區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大部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沒有技術、沒有知識,即使去大城市務工,在選擇工作方面也具有極大的限制,普遍只能從事體力活動。并且,農民進城務工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亟須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工作,通過給農民傳授知識技能,并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在農村自主創業,或者使農民具備向城市轉移就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的知識技能。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能解決農村勞動力剩余及部分城市用工荒的問題。
(3)有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組織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并非是我國的首創,在20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就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此后國際勞工組織針對培養微小型企業創辦者的需要而專門開發一個培訓項目,在世界80多個國家推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美國通過開展創業活動,使其經濟體系實現了由“管理型”向“創業型”的轉變;韓國通過開展以鼓勵創業為核心內容的“新村運動”,實現了國民素質整體提高、經濟快速增長和城鄉協調發展[2]。1995年11月,法國總理與各大農業協會主席簽署了《青年就業國家憲章》。按照該憲章,政府與農業組織之間建立契約,籌集至少34億法郎基金,支持農業教育與培訓。國外這些嘗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通過實踐證明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工作的可行性。
2 現代農民創業培訓落實中面臨的困境
(1)組織機構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目前,組織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機構,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區在農民創業培訓方面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大部分是臨時指派相關政府人員組織培訓工作,難以形成長效的機制,導致農民培訓的效果不佳[3]。同時,各地方政府對于現代農民培訓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培訓人員、資金扶持、培訓場所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民培訓工作難以形成規模,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缺乏明確的層次劃分,培訓體系存在缺陷。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工作針對的主要是農民群體,但是在農民群體當中也分為不同的層次,包括普通農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民、部分有自主創業經驗的農民等。這些人顯然不屬于同一層次,因此在培訓時要合理劃分,根據不同層次的農民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一概而論,統一開展培訓會打擊部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也會使得部分農民喪失創業的熱情,影響培訓工作的最終效果。此外,在開展培訓工作時,現有的培訓體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雖然在培訓內容上準備得比較充分,但是具體負責培訓的人員、培訓方式及時間安排等與農民的實際情況不夠契合,導致最終的培訓效果不佳。
(3)農民思想觀念落后,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在落實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工作的過程中發現,當前大部分農民存在的問題不僅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文化素養,最主要的問題是其思想觀念落后。農民長期以來依靠農業生產生存,小農思想極為嚴重,極度關注短期內的收益,缺乏長遠的目光,對于未來缺乏合理的規劃。大部分農民缺乏創業意識,沒有創新進取的精神,即便少部分有創業意愿的農民也缺乏自信,受小農思想的影響,更愿意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對于一些技術性的行業望而生畏,這是目前限制農民創業培訓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
3 現代農民創業培訓落實中面臨的困境的解決途徑
對于我國來說,組織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工作,可以促進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實現農村地區各項資源的高效利用,創造更大的財富。下面探討如何解決當下現代農民創業培訓落實中面臨的困境。
(1)完善組織機構。各地區政府要重視農民創業培訓工作,要安排專業的培訓人員和管理人員成立專門負責組織農民培訓工作的機構,形成長效機制。省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根據農村勞動力狀況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負責分配學員推薦名額[4]。各市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在省農業廳、財政廳的領導下,積極配合組織推薦學員,并將審核后的名單分別報省農業廳、財政廳和培訓學校。培訓學校負責制訂培訓方案,報省農業廳、財政廳批準后組織實施。在培訓過程中,培訓學校在培訓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指定專人負責培訓班的教學、組織管理、服務等工作。
(2)完善培訓體系。完善的培訓體系可以科學地指導培訓工作的開展,負責組織培訓工作的機構要不斷完善培訓體系,針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時間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要契合農民的實際情況。首先,在培訓內容方面,可以選擇農民迫切需要了解、易于掌握的內容,比如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扶持政策、市場信息等。培訓的目的不是培養高精尖的科研人才,而是培養具備自主創業的現代農民,培訓內容過于復雜,農民難以掌握。其次,在培訓方式方面,主要可以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要盡量通俗易懂,實踐教學要注重實踐,引導農民切實感受。最后,在培訓時間方面,安排培訓時間要注意符合農民的特點,避開播種、夏忙、秋收的時節,選擇農閑時間培訓,這樣不會耽誤農業生產[5]。
(3)培養農民主動參與培訓的意識。培養農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創業培訓的意識是保障培訓效果的首要條件,自發性、主動性的學習往往會更有效果,如果培訓工作成為被動接受的模式,其最終效果將不盡如人意。因此,在開展培訓工作前,先不急于落實具體的培訓內容,培訓人員要向參訓的農民解釋為什么要參加培訓、參加培訓的意義何在、通過參加培訓最終能獲得什么、政府在這方面有哪些優惠政策。通過闡述這一系列的問題,使農民意識到參與創業培訓的價值和意義,對創業培訓產生良好的預期,從而激發農民的內在活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工作當中[6]。需要注意的是,授課人員在講解過程中,要考慮到農民的整體素養問題,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避免使用大量的專業性詞匯,尤其是關于國家優惠政策方面要向農民詳細解釋,確保農民都能夠理解。
4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農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術,這嚴重限制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開展現代農民創業培訓,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農民、農村、農業問題,對于農村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參 考 文 獻
[1]何華彬.全方位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思考[J]. 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8,91(3):40-44.
[2]周桃英,陳年友,陳全勝.關于開展農業創業培訓授課的幾點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59
[3]楊曉鷹.關于農廣校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6,36(6):161.
[4]王世金.現代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的思考與實踐——以湖熟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14(6):66-67.
[5]許金慧.“以農民為本”的高職院校開展農民創業培訓開發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6(9):50.
[6]劉軒.雙創背景下農民創業培訓服務的現狀及思考——基于303名創業農民的調查數據[J].成人教育,2016,36(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