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 郁 郭興華
(河北農業大學;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是全國奶業大省,近年來隨著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推動,奶牛養殖逐漸從散養過渡到了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統一、科學的管理可降低牧場的生產成本,保障生鮮乳的質量及環境生態安全,但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養殖的生產成本仍高出40.0%~60.0%,并且不同規模的牧場開始出現了盈虧不同的局面,且從成本效益角度看,大規模牧場的效益并不是最高的。尤其是2018年,河北省奶牛存欄量為近10 年的最低水平,一些牧場由于效益低等原因相繼退出市場,因此,研究河北省不同養殖規模牧場的成本效益,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對河北省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河北省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奶業發展歷史。2018年和2019年,河北省奶類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三位;規模養殖已經在河北省居主要地位,具有百頭牧場(包含養殖小區)1 300 多家,基本全部實現了標準化改造的轉型升級。2010—2019年,奶牛存欄量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表1),但由于單產的提高,生鮮乳總產量基本穩定。2018年,河北省奶牛存欄105.9 萬頭,為近10年的歷史最低。2019年隨著《河北省奶業振興計劃綱要(2019—2025年)》的深入實施,奶牛存欄量提高到120.0 萬頭左右,生鮮乳產量428.7 萬噸,與2018年相比,奶牛存欄量和生鮮乳產量均增加。
中國奶業協會將奶牛養殖規模分成四種類型:散養(養殖數量≤10 頭)、小規模(10 頭<養殖數量≤50 頭)、中規模(50 頭<養殖數量≤500 頭)、大規模(養殖數量>500 頭)。由于河北省已經全部完成了散養戶的轉型升級,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小規模、中規模、大規模三種類型的奶牛養殖成本效益。
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構成了奶牛養殖的總成本。從表2可以看出,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牧場規模越大,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越高;河北省總成本及生產成本數據表現為大規模>小規模>中規模,大、中規模牧場在河北省養殖規模中占主流,小規模牧場的數據參考意義不大,河北省這兩種規模牧場的總成本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河北省奶牛養殖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表1 2010—2019年河北省奶牛存欄量及生鮮乳產量

表2 2018年全國和河北省不同規模奶牛養殖的成本
根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奶牛養殖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其中物質與服務費用主要包括直接費用(精飼料費用、青粗飼料費用、飼料加工費用、水費、燃料動力費用、醫療防疫費用、死亡損失費用、技術服務費用、工具材料費用、修理維護費用、其他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固定資產折舊、保險費、管理費、財務費、銷售費);人工成本主要包括家庭用工折價和雇工費用。本文選取所占比例較大的主要成本項目進行分析(表3)。
從物質與服務費用中的直接費用可以看出(表3):第一,直接費用是物質與服務費用中最主要的成本項目,約占90.00%,對奶牛養殖的成本起決定性作用。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規模越大,該項費用越高,河北省大、中規模牧場的物質與服務費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該項費用大小的排列順序為大規模>小規模>中規模。第二,在直接費用中,精飼料和粗飼料費用占主要部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的精飼料費用占比較高,青粗飼料費用的占比較低。河北省大、中、小規模牧場精飼料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分別為:56.02%、58.69%、61.67%;河北省大、中、小規模牧場青粗飼料費用占總成本比例分別為:15.02%、10.64%、10.04%。第三,河北省三種規模牧場的精飼料費用相差不大,青粗飼料費用中、小規模相差不大,但大規模牧場青飼料費用明顯高于中、小規模的牧場,大約高近76.50%,這說明規模越大的牧場更傾于產奶量高的進口飼草,因此投入費用越高。第四,直接費用中醫療防疫費用也呈現規模越大,平均到每頭奶牛上費用越大的現象。
從物質與服務費中的間接費用可以看出(表3),間接費用也呈現規模越大,費用越高的現象,一方面養殖規模越大,固定資產折舊費用越高;另一方面奶牛保險費用等其他費用,大規模牧場也高于中、小規模牧場,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總體保險費用偏低,面臨奶牛保險缺失的問題。
從人工成本方面可以看出(表3),全國平均水平的數據表現為小規模>中規模>大規模;河北省的數據與全國平均水平不同,大規模>小規模>中規模,規模越大,分工越明細,雇傭成本越高。河北省的小規模牧場中,家庭式管理較多,雇傭工人較少,人工成本多是家庭用工成本折算出來的。
從土地成本方面可以看出(表3),河北省的土地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到每頭奶牛上的土地成本大規模>中規模>小規模。

表3 2018年不同規模奶牛養殖生產成本中主要項目 單位:元/頭
成本利潤率是衡量奶牛養殖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計算為公式1。

公式1中,總產值是每頭奶牛的主產品產值和副產品產值之和。其中主產品產值主要是出售生鮮乳的產值,副產品產值主要是出售牛犢和淘汰母牛的產值。從表4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河北省中規模牧場的成本利潤率為49.19%,高于全國平均的31.57%;大規模牧場的成本利潤率45.25%,高于全國平均的27.08%;小規模養殖成本利潤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小規模牧場所占比重不足1.00%,而且也將逐漸轉型或退出市場,所以大、中規模牧場更能代表河北省的養殖水平。第二,河北省的大、中規模牧場的產值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成本利潤率高主要是養殖總成本低。第三,不管是全國平均水平還是河北省,中規模牧場的成本利潤率均高于大規模牧場;大規模牧場的產值都是最高的,但其對應的養殖總成本也高,因此規模水平越大的牧場并沒有表現出更高的成本利潤率,即奶牛養殖中的規模效益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奶牛的單產水平和生鮮乳價格是衡量奶牛養殖效益的重要指標,這兩個指標決定了主產品的產值。從表5可以看出:第一,2018年河北省大、中規模牧場單產水平都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河北省小規模和中規模牧場單產水平接近,大規模牧場的單產水平高于中、小規模牧場單產水平約24.00%。第二,2018年河北省大規模與中規模牧場生鮮乳年平均收購價格接近,約高于小規模牧場收購價格的9.50%,差距較大,說明乳品企業更加認可較大規模牧場生鮮乳的質量。大規模牧場在良種繁育、精準飼喂及糞污處理設施上均具有優勢,從而保證了奶牛單產水平及生鮮乳質量。
4.1 規模越大的牧場單位養殖成本越高,說明奶牛養殖還未實現規模效益。4.2 河北省牧場單產水平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奶牛養殖技術尚需進一步提高。大規模牧場單產水平高于其他規模牧場,說明大規模牧場在繁育、營養、飼料結構搭配以及現代化技術推廣上具有優勢。

表4 2018年不同規模單頭奶牛養殖成本利潤率

表5 2018年不同規模奶牛養殖的單產水平
4.3 從成本利潤率上看,河北省的中規模牧場表現了更高的成本利潤率,分析其原因,一是中規模與大規模牧場的生鮮乳收購價格幾乎一樣,但是中規模牧場生產成本比大規模牧場更低;二是近年來,在河北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早已實現了散戶入場及小區向牧場的升級改造,目前中等規模的牧場在河北省占據了較大比例,其在保證養殖效率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操作起來更加容易;三是在進口低價奶沖擊、國內市場消費低迷以及2016—2018年奶牛存欄大幅下降的大環境下,中規模牧場在控制成本、維持利潤上具有優勢。
大力發展現代家庭牧場,建設以家庭經營為基本單元,養殖設備升級完善、奶牛品種優良,能夠應用現代化科技成果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同時結合專業協作或經濟合作原理,將若干個有經濟聯系的家庭牧場和乳品企業聯合,推動乳品企業投資入股,實現乳品企業承擔市場風險,牧場承擔養殖風險,養殖、加工一體化經營的養殖新模式,提高奶牛養殖規模利用率,盡早實現規模效益。
2015—2019年,河北省先后多個地區推行了“糧改飼”政策,尤其是在石家莊、保定、張家口、唐山四大養殖地區效果明顯,在政策推動下,很多牧場開始自己種植飼草,除張家口地區有少量燕麥外,其他大部分是青貯玉米。種養結合一是可以給牧場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牧草供應渠道,減少進口降低飼草成本;二是可以保證飼草質量,避免了從農戶手中購買的青貯玉米未到蠟熟期提前收割的現象,保證了干物質的比例,從而提高生鮮乳的質量及奶牛單產水平;三是種養循環直接將養殖場的糞便處理后做有機肥用于飼草肥料,有利于緩解環境壓力和農牧生產的良性循環。
河北省牧場智能化程度尚處于“初級階段”,且僅限于幾個大型乳品企業的自營牧場和外包牧場,而且各個環節智能化水平低,沒有真正實現提高效率作業和降低人工成本的作用。中、小規模牧場很多還處于人工操作的機械化階段,困于資金壓力及對智能化概念的缺乏,需要在政府和相關政策的引導下盡快實施智能化升級。
加強國際化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先進國家養殖經驗,借以提高我國奶業養殖業水平。諸如可以借鑒先進國家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改善國內奶牛養殖效率低、競爭力弱的模式。以色列的“整合+托管”模式,牧場只負責飼喂,其他繁育、防疫、糞污處理等由專業化組織提供服務。還有發達國家全方面的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政策,諸如美國的“乳制品毛利潤覆蓋計劃”,當因市場波動導致影響牧場利潤時,可以采用利潤保護計劃應對,其實質為牧場的利潤進行保險,保障牧場的收入。
鼓勵大型牧場和奶業合作社,在奶業協會的引導下,自行建立乳品加工廠或者加工作坊,集奶牛養殖、乳制品研發、加工、銷售于一體,一方面便于對生鮮乳、乳制品及各個過程副產品進行質量管理及追溯;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加工與養殖環節的利益聯結,縮減中間貯藏及運輸的成本,保證養殖收益。
糞污處理是需要牧場承擔的社會責任,很多牧場因為環保成本高而不堪重負。首先當地政府要完善牧場污染物減排核算標準,并告知牧場養殖數量與土地的承載力,加快構建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模式。其次對污染物集中處理,如糞便沼氣發電等。最后從源頭入手,如科學調整日糧配方,降低奶牛氮排放;安裝污水凈化處理系統,凈化后的水可以沖刷牛舍,既能使資源重復利用,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