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運平
【摘 要】本文分析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遇到的問題,論述組織培訓和學習以增強教師的合作學習素養、合理建設小組以完善合作學習小組的結構、制訂導學方案以突出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指導作用、明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構建評價機制以提升合作學習的激勵作用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數學 合作學習模式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2-0046-02
合作學習模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與中學數學抽象性強的特點契合,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夠有效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遇到的問題
(一)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正確認識
在當前的教學中,一個非常顯著的問題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缺乏正確的認識。首先,部分教師將合作學習模式當成了一種點綴課堂的手段,認為合作學習只是緩解課堂氣氛的方法,從而沒有挖掘其真正內涵;其次,教師沒有深入了解合作學習模式的基本方法,他們仍然在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中單純的小組討論形式,在幾分鐘之內讓學生得出結果,這樣使合作學習流于表面;最后,在現在的中學課堂上,教師只將學生之間的合作作為唯一的合作類型。其實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只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而應該同時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全面的立體的教與學的合作方式。
(二)合作學習小組結構不合理
小組結構不合理也是當前中學數學課堂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小組的結構不科學。教師在劃分小組的時候,通常都是將前后桌以及同桌劃分在一起,或者簡單地按照學生成績進行分組。這樣的方式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其次,小組長確定方式不科學。一般的小組長都是由教師選定,由成績好的同學擔任,而不是成員之間自主決定,這樣就打消了某些同學的積極性。最后,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這種不明確性導致這樣一種現象,一些性格積極活潑的同學幾乎占據了所有時間,會更加主動地發言,而性格內斂的同學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小組成員之間的發展非常不均衡。
(三)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合作學習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理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指導,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對自己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認知,既沒有提供專業的指導又沒有從整體上把控合作學習的狀態,這就導致合作學習的課堂呈現混亂的狀態,教學效率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四)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時的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通常會比較敏感和沖動。一部分學生沒有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通常在組內成員發言時打斷,而一部分同學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對錯誤的觀念不能提出質疑。這就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也無法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合作學習中的評價方式不科學
中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還存在一個問題,即評價方式不夠科學。部分教師會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口頭上的表揚,但是通常會使用比較籠統的語言,如“做得好”“表現得不錯”或“還需要改進”等,而沒有說出具體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還有一部分教師只會對發言的人或者小組長進行評價,忽視了其他組員做出的努力,這樣的評價方式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逐漸對合作學習失去興趣。
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組織培訓和學習,增強教師的合作學習素養
教師的理論素養直接影響合作學習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缺乏深刻的認識,沒有掌握其本質內涵,使得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舉步維艱。為此,學校應組織數學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集體備課、公開課等形式,提高教師合作學習理論知識水平。教師自身也應該提升主觀能動性,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通過教育報刊、互聯網教學平臺,學習合作學習模式的方法和技巧,從中提取適合本班學生的部分,進一步進行調整和優化,使之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合理建設小組,完善合作學習小組的結構
合作小組的建設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只有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小組,才能使成員之間完美地配合,從而發揮全部成員的價值與作用,共同完成合作學習的目標。因此,在構建合作小組的時候,教師必須從多個角度出發,確保小組建設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破除當前合作小組中成員實力不均衡、分工不明確、小組長選擇權不民主等弊端,逐漸完善合作小組的結構。首先,確定合理的小組成員數。教師可以從班級整體出發,根據合作時間和內容確定小組人數,使分出的小組能夠在自己的把握范圍內,從而實行教師的指導策略。其次,綜合學生的個人情況,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分組的標準。在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使各小組之間達到均衡的狀態。最后,明確組員之間的分工,讓每個成員都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任務,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從而增強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的自信心,讓他們在集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三)制訂導學方案,突出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指導作用
教師在合作學習模式中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小組遇到困難時,提供專業的指導和點撥,那么就能使學生的問題迎刃而解,從而不斷提升合作學習效率。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自己的指導作用,對合作學習產生了片面認識,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從而完全放手做一個旁觀者,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因此,為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制訂一份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導學案,從學習目標、重難點等方面進行規劃,使得合作學習模式有計劃可依。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制訂一份導學案,從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面規劃出每一個環節需要完成的任務,規范課堂的流程,以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對學生需要進行合作學習的部分標注重點,讓他們清晰地知道哪一部分應該與教師或同學一起合作解決。比如,讓小組合作探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流程,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四)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是學生有效參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只有他們有清晰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增強參與熱情。因此教師要明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目標,使教學計劃得到更加順利地開展,從而培養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必備的傾聽意識、質疑能力和表達欲望,為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例如,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本節課的合作學習目標,即“判斷一個幾何圖形是立體圖形還是平面圖形”。清楚了這一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成員在組內發言,讓他們說出自己對案例中幾何圖形是立體圖形還是平面圖形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打斷學生發言的現象加以阻止,并告知他們要仔細聆聽同學的看法。在組內成員發言結束之后,教師要鼓勵成員對其看法進行質疑,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見解,最后判斷一個幾何圖形究竟是立體圖形還是平面圖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合作學習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五)構建評價機制,提升合作學習的激勵作用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準確反映合作學習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改變。不合理的評價機制,會導致評價出現偏頗。這不但不能提升合作學習的水平,而且很可能還會傷害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構建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的評價機制,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例如,在《圓的基本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在制訂評價計劃時,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明確小組內的所有成員是否都掌握了“圓的基本性質”,是否都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地與他人展開交流,是否在分工探究中完成了小組內的任務;其次,組內成員間互相對對方進行評價,總結成員是否為合作學習做出貢獻,是否以一種具有啟發式的方法找出了認識圓的方法;再次,在小組互評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以是否論述清楚“圓的基本性質和特征”,是否掌握了創新的合作學習方法為評價標準;最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總結自己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不足,從而在未來的合作學習中繼續努力。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能夠提高中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教學模式。如果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其內涵,并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那么就能在中學數學課堂中更好地利用合作學習模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美秀.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農村教育,2019(2).
[2]楊若云.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農家參謀,2019(16).
[3]黃萬里.中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策略[J].教育觀察,2019(8).
[4]王瑞洪.合作學習方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21).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