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晶 羅國慶 沈三弟 夏旭 胡寧東
隨著社會、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多的女性都有乳腺方面的疾病。尤其是乳腺多發性腫塊,以20~30 歲的年輕女性居多。通常單側乳房腫塊數量≥3 個,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多為良性病變,如乳腺腺病、乳腺纖維腺瘤等。但是其也有著不穩定因子,有癌變的可能性,因此臨床確診后,多給予切除的治療建議[1]。傳統手術切口大、恢復慢,且手術切口影響乳房美觀,年輕女性較為不能接受。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乳腺類手術方式也隨之進步。本研究選取本院600 例乳腺多發性腫塊患者,分組采用兩種手術治療,旨在為臨床此類患者的治療中提供更好的治療經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乳腺多發性腫塊患者600 例,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傳統組和微創組,每組300 例。傳統組患者年齡20~37 歲,平均年齡(30.8±3.6)歲;其中右乳病變153 例,左乳病變147 例;單側腫塊數2~11 個,平均單側腫塊數(4.61±2.80)個;腫塊直徑3.6~37.9 mm,平均腫塊直徑(22.15±6.19)mm。微創組患者年齡20~39 歲,平均年齡(31.2±3.8)歲;其中右乳病變155 例,左乳病變145 例;單側腫塊數2~10 個,平均單側腫塊數(4.31±1.90)個;腫塊直徑3.1~36.2 mm,平均腫塊直徑(21.82±6.24)m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納入標準[2]:超聲檢查以乳腺多發性腫塊診斷;手術指征;可配合手術治療。排除標準[3]:既往乳腺手術史;麻醉、手術禁忌證;認知、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完成相關病史收集、術前檢查,對腫塊的直徑、位置等進行術前確定,對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指導。傳統組采取傳統手術進行治療,微創組采取乳腺微創旋切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傳統組患者局部麻醉后,根據腫塊位置選擇切口部位,沿包膜完整分離切除包塊清晰者,連同正常腺體一起切除包膜不清晰腫塊。微創組麻醉確定腫瘤位置后,消毒并選定進針點,切一個約3 mm 的切口,深度<1 cm,采用乳腺旋切手術系統,旋切刀在合適的角度插到乳腺病灶深面,在實時超聲的監測下進行旋切。后超聲探測,明確殘留。術后切口局部壓迫后覆蓋數層無菌紗布,加壓包扎48~72 h。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4]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情況(術后24、48、72 h 疼痛VAS 評分及切口愈合時間)。手術時間計算方法:麻醉起效后實施手術直至縫合結束。術中出血量采用紗布稱重法進行計算。VAS 評分分值為0~10 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微創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短于傳統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微創組患者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傳統組,切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傳統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注:與傳統組比較,aP<0.05
乳腺腫塊為女性常見的良性疾病,多為患者自查中發現,少數患者因腫塊較小,自查無法發現,多在健康體檢或者乳腺篩查中被發現[5]。雖然,乳腺腫塊在臨床判斷為良性的腫物,但其仍存在癌變的風險,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助于患者的預后,減少癌變的可能性。目前針對于此疾病,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可徹底治愈,因此手術為首要選擇的治療方式。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傳統手術可以將乳腺切開,直接觀察乳腺內部,明確腫塊位置,進行徹底清除,其療效顯著。但是因受到腫塊大小與位置的影響,需切口較大,因此而造成手術時間延長與術中出血量的增多,造成患者術后疼痛感較為強烈[6]。且傳統手術的手術切口過長,造成術后切口愈合后瘢痕過長,影響乳房的美觀,尤其是此病以青中年女性為高發人群,不易于患者及其家屬接受,因此傳統手術的治療方案的選擇性不高。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微創旋切儀器的問世,此問題可以被有效的解決。使用的旋切刀口小,僅3~4 mm 大小,創傷面窄,可減輕創傷,并多選擇隱蔽位置下刀避免瘢痕過于明顯。璇刀通過超聲引導直達病灶,并保證整個過程均在超聲監測下完成。為了保證切除徹底,術中需要進行多次的旋切,而本研究中選取的微創裝置利用特殊裝置來有效避免反復穿刺,同一刀口上進行,減少了對患者的傷害。并在手術結束后,反復開展超聲檢查,利于避免隱匿病灶或者小病灶的遺留,完成手術切除的完整性。白柳[4]研究中指出,選取乳腺多發性腫塊患者,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微創旋切手術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中,微創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均短于傳統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術后24、48、72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傳統組,切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研究結果與燕莉[7]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乳腺微創旋切手術治療乳腺多發性腫塊,相對于傳統手術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切口愈合快,術后疼痛輕,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