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 鐘希刻 周飛 楊瑩 趙啟明
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等影響下,HHD的發病率逐年升高。HHD 病因為長時間高血壓使左心室的負荷量明顯增加,導致左心室代償性擴張與肥厚表現,且伴有冠脈血流異常,是發病率較高的器質性心臟病[1]。病情早期,患者并無明顯癥狀,而疾病進展至一定程度便會表現出呼吸困難、右上腹疼痛、全身水腫和少尿等癥狀。臨床認為,早期診斷并確定疾病程度能夠改善治療預后。心電圖是HHD 的常規診斷方法,可有效檢出疾病表現,進而制定治療方案,但診斷準確率偏低,本文旨在探究心電圖與心臟彩超對HHD 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144 例疑似HH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理診斷結果:陽性140 例,陰性4 例。其中男80 例,女64 例;年齡32~76 歲,平均年齡(40.32±11.90)歲;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4.32±2.56)年;體質量指數(BMI)19~25 kg/m2,平均BMI(21.03±1.33)kg/m2。納入標準:經《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為HHD;年齡<80 歲;出于自愿原則參與研究。排除標準:伴有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伴有劇烈胸悶或胸痛癥狀;身體素質差;病歷資料缺失;參與其他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心臟彩超與心電圖檢查。①心臟彩超檢查具體方法為:叮囑患者取左側臥位,并將前胸位置充分暴露,將診斷儀的探頭頻率調為6 MHz。將超聲探頭置于胸骨左緣部位,行長軸切面、五腔心切面與心尖四腔切面掃查,測量其主動脈內徑、舒張期的血流頻譜、室間隔厚度與左室內徑等水平。②心電圖檢查的具體方法為:叮囑患者取平臥位,使用導電液體酒精將患者的電極粘貼處皮膚進行消毒處理,使用12 導心電圖機,依照操作流程測定患者的心電表現。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種診斷方法對左室肥厚、主動脈擴張、左室后壁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擴大和主動脈彈性降低的檢出率。判定標準[2]:①左室肥厚:左室室間隔與后壁間絕對厚度>11 mm,舒張期內徑>12.5 mm;②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直徑>4 cm;③左室后壁肥厚:舒張期內徑>13 mm;④左室擴大:舒張末期內徑>50 mm;⑤左房增大:PV1深度向下>1,負相波>0.04 s;PⅡ時間>0.11 s 出現雙峰,且峰距>0.04 s;ptfV1<-0.04 mm/s;P/PR 指數>1.6;⑥主動脈彈性降低:主動脈彈性≤1 mm。以超聲心動圖結果為病理診斷,對比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效能。診斷準確率=診斷準確例數/總例數×100%;特異度=陰性符合例數/病理診斷陰性例數×100%;靈敏度=陽性符合例數/病理診斷陽性例數×100%[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診斷方法對疾病的檢出率對比 心臟彩超對左室肥厚、主動脈擴張、左室后壁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擴大和主動脈彈性降低的檢出率均高于心電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法對疾病的檢出率對比[n(%),n=144]
2.2 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效能對比 以超聲心動圖結果為病理診斷,心臟彩超的診斷準確率為98.61%、靈敏度為98.57%、特異度為100.00%,均高于心電圖的87.50%、89.29%、2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診斷方法的診斷效能對比(n,%)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類型,以體循環動脈壓長時間升高為主要表現,可導致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高發病[4]。HHD 是高血壓的并發癥之一,發病機制為:動脈壓升高會增加心臟負荷,使其功能與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左室肥厚和主動脈擴張等病理變化。受生理因素干擾,發病初期,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心悸和頭痛,但癥狀輕微,易被忽視。疾病進展后,患者的心肌組織發生纖維化改變,且伴有心律失常和左室擴大等表現,出現氣急、呼吸困難和咳嗽等癥狀。HHD 患者的危急程度高,需給予科學診斷,以控制病情[5]。
心電圖是該病的常規診斷技術,其可記錄心臟活動,反映心肌受損的實際程度,進而檢出心律失常等異常表現。但其對于HHD 的診斷準確率相對低,無法及時發現心臟異常表現。高血壓并不會影響到心肌組織的收縮力,因此對于初期HHD 患者而言,心臟的代償功能正常,所以無法經心電圖檢出。若心電圖診斷出左室肥厚表現,則病情多為中晚期,難以取得理想療效。
心臟彩超是HHD 的理想診斷技術,其可動態化反映心腔內部結構、血液流動和心臟搏動情況。當轉動探頭時,心臟結構會清晰顯示在屏幕上,直觀化強,立體度高[6],可用于評估心臟血流動力學與心臟結構的變化情況,評價心臟手術后的心肌功能,是心臟疾病的常用診斷方法,對于左室擴大和主動脈彈性下降等病理表現的檢出率高。有研究顯示[7],左室擴大與HHD的相關性高,可作為HHD 的發病先兆。左室肥厚是HHD 的主要表現,其會導致左室擴大,使心肌組織呈高電壓表現。心臟彩超可多角度呈現心臟結構的細微變化,提高疾病檢出率。但需注意的是,HHD 發展至中晚期后會伴有心率和心律變化,心電圖能夠清晰反映心率與心律的實際變化,進而評估疾病程度,而心臟彩超無法診斷出心率與心律的波動情況。為此,對于疾病中晚期患者可結合心臟彩超與心電圖,以全面分析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臟彩超對左室肥厚、主動脈擴張、左室后壁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擴大和主動脈彈性降低的檢出率分別為44.44%、30.56%、15.97%、27.08%、23.61%、17.36%,均高于心電圖的28.47%、15.28%、6.94%、13.19%、13.89%、8.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超聲心動圖結果為病理診斷,心臟彩超的診斷準確率為98.61%、靈敏度為98.57%、特異度為100.00%,均高于心電圖的87.50%、89.29%、2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臟彩超能夠有效檢出心臟異常表現,且診斷精度高,實用性強。與梁雪梅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心臟彩超對于HHD 的診斷效果優于心電圖,可直觀、全面的顯示心臟結構,發現細微的病理改變,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