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毅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脫發人群越來越多,自體毛發移植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的作用機理為利用現代微型設備將健康毛囊組織移植到需要毛發生長的地方。種植手術成功的的標準為毛囊存活率,因此對種植毛囊的體外保存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研究顯示,常規培養液對體外毛囊的培養不理想,導致種植成活率低。因此毛囊的體外保存非常重要,本文對毛囊保存技術應用于自體毛發移植中的意義進行了研究,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在大連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進行自體毛發移植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 取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在本院皮膚科進行自體毛發移植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35~61 歲,平均年齡(45.0±7.8)歲;平均體質量指數(BMI)(14.8±5.3)kg/m2;合并糖尿病3 例,高血壓2 例,心臟病3 例。試驗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34~60 歲,平均年齡(45.3±7.7)歲;平均BMI(15.1±5.6)kg/m2;合并糖尿病3 例,高血壓2 例,心臟病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根據脫發臨床診斷標準確定為脫發者;②年齡30~70 歲者。排除標準:①溝通理解有障礙及患有嚴重基礎疾病者;②自愿退出或有臨床藥物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自體毛發移植,醫護人員采用交叉點法來計算患者脫發量和頭發需求量,并根據計算結果來確定所需毛囊數。采用12 FU/cm2參數來鉆孔機提取毛囊,主要取毛囊位置為枕部。采取0.8%的氯化鈉,于溫度控制在27℃的溶液內保存毛囊,根據移植區毛發生長方向移植毛發,密度為35 FU/cm2。試驗組患者采取毛囊保存技術進行自體毛發移植,采用同構治療并用生理鹽水沖洗、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用毛囊保存技術來輔助治療,計算發量方式與對照組相同。用鉆孔機提取毛囊,參數為13 FU/cm2。在取毛囊期間制備毛囊培養液,主要的成分為人血清白蛋白溶液、胰島素溶液、慶大霉素、表皮生長因子溶液、氫化可的松溶液。根據患者移植區毛發生長方向來移植毛發來使毛發同構,毛發密度為35 FU/cm2,用生理鹽水洗發并用抗生素治療感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毛發生長長度以及生長天數。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毛發生長良好并無壞死脫落,且患者頭發成活率達>85%為顯效;患者毛發沒有嚴重脫落和感染為有效;其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毛發生長長度及毛發生長天數對比 試驗組毛發生長長度(2.10±0.26)mm 長于對照組的(1.90±0.24)mm,毛發生長天數(15.01±2.17)d 短于對照組的(17.53±1.84)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毛發生長長度及毛發生長天數對比()

表2 兩組毛發生長長度及毛發生長天數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脫發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其中以脂溢性脫發最為常見,該病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的發病部位為頭皮皮脂溢出部位,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無瘢痕性斑禿,甚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脫發。研究認為[1],脫發與自身免疫、家族遺傳及生活飲食環境等密切相關。臨床上主要采取中醫藥進行治療,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大多數患者仍然受到脫發的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形象。隨著醫學的發展,手術治療脫發逐漸應用于臨床。自體毛發移植是20 世紀50 年代起源于歐洲并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手術。研究顯示[2],人體的毛囊會在精神壓力、激素分泌異常的情況下發生脫落,有的患者頭毛囊具有先天性缺陷從而發生頭發脫落,嚴重影響美觀。因此,自體毛發移植逐漸受到重視。自體毛發移植主要的操作方法為將患者枕骨部位的健康毛囊取出,之后移植在缺少頭發的部位,存活的毛囊可以繼續為毛發生長提供營養。移植后的頭發同時具備健康頭發相同的生物學特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脫發問題。
毛發移植技術的重點為毛囊,因此在手術過程中保證毛囊的足夠活性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在傳統的自體毛發移植模式中,一般采用濃度與人細胞液相近的生理鹽水來保存毛囊,可以保證毛囊存活。但是毛囊在離體情況下,由于沒有充足的養分,細胞正常交換和分裂活動受到影響和抑制,毛囊活性下降。患者頭發所需的營養不能充分提供,移植效果也不能完全保證。在以往的研究中毛囊保存技術是一種輔助技術,常規自體毛發移植的治療效率約為80%,少數患者在移植幾天或幾周后會出現脫發問題。在自體毛發移植過程中,應用保存液可保存和提高患者毛囊的活性并提高移植后毛發的生長效果,毛囊移植率增高。作者采取的保存液中含有人血清白蛋白溶液、胰島素溶液、慶大霉素溶液、表皮生長因子溶液、氫化可的松溶液和人體細胞生長所需標準培養基,有利于毛發的生長。人血清白蛋白存在于血液中,是一種血液蛋白質,能運輸治療分子、必需氨基酸、各種金屬離子、各種類固醇激素和脂肪酸分子,能使毛囊離開機體后仍然可以獲得足夠的養分。胰島素溶液促進糖原以及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慶大霉素熱穩定性高,制備并可避免保存液中細菌的侵入和破壞。表皮生長因子由55 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營養極其豐富且具有理想的耐熱性,其屬于單鏈低分子多肽,給予毛囊的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促進DNA 合成和有絲分裂,可以維持腦囊的活性。氫化可的松為糖皮質激素類,不僅有較高的抗炎癥作用,還可以促進細胞的分裂和增殖。以上成分完全符合人體細胞生長所需要的標準,為毛囊生長提供營養支持。因此即使毛囊離開了人體,依然可以提供與在人體生長時一樣的營養,保持一樣的活力和生長情況,保證移植效果[3]。
毛囊保存技術有別于傳統技術,其主要的優點在于其考慮更加全面,不僅滿足細胞之間物質的交換基礎還給予毛囊充分的營養需求,為毛囊生長提供條件[4]。毛囊保存技術不僅提供毛囊生長所必須的基礎物資,其成分主要按照細胞生長的基本規律來進行調配,多種營養物質共同作用下被毛囊吸收[5]。在營養液中加入足夠的抗炎物質不僅能保證毛囊需要的基本營養,還可以避免移植感染的問題,降低毛囊移植風險。毛囊保存技術有助于提高自體毛發移植的療效,體現在相對理想的生長長度和時間上。在后續工作中,毛囊保存技術應該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毛囊保存技術營養液內容豐富,可以維持毛囊的正常生長,改善其功能,提高自體毛發移植成功率。高東東等[6]在毛囊保存技術在自體毛發移植中的作用機制及療效的影響研究中發現,試驗組毛囊成活率高,效果顯著。本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毛發生長長度長于對照組,毛發生長天數短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毛囊保存技術應用于患者自體毛發移植中有助于提高自體毛發移植的成功率,患者毛發生長長度長,生長天數短,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