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靜雯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群體中常見的一種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細菌混合感染所致,慢性盆腔炎主要治療方法為抗感染治療[1]。左氧氟沙星為喹諾酮類廣譜性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以及革蘭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抗菌治療作用。甲硝唑對厭氧菌有較好的抗菌效果,為臨床常用抗菌藥物[2]。本研究探討左氧氟沙星與甲硝唑聯用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安全性、療效及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9 月本院診治的10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觀察組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3.22±3.94)歲;病程3 個月~5 年,平均病程(1.58±1.24)年。對照組年齡24~46 歲,平均年齡(34.24±3.96)歲;病程3 個月~5.5 年,平均病程(1.56±1.3.1)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患者診斷均符合《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 版)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4]:患有精神病史;有嚴重呼吸疾病患者;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孕婦;治療依從性差患者;有下腹部手術史者;1 個月內服用過抗菌藥物治療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者;確診系統性免疫疾病缺陷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揚子江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1 g/粒)口服,1 粒/次,2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甲硝唑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規格:0.2 g/片)口服,3 片/次,3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 個療程(1 個療程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WBC、NEUT#、NEUT%、PCT、CRP 水平的變化情況,以及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炎癥因子的測定:WBC、NEUT#、NEUT%采用血常規常規檢測;PCT 水平采用雙抗夾心免疫化學發光法(ILMA)測量;CRP 水平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療效判定標準:治療2 周后根據患者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進行評定。無效:盆腔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包塊無明顯好轉,患者腹痛、月經紊亂等無顯著改善;有效:盆腔超聲檢查提示盆腔積液、包塊顯著好轉,患者腹痛、月經紊亂顯著改善;顯效:盆腔超聲檢查顯示無盆腔積液及包塊,患者無腹部隱痛,無月經紊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WBC、NEUT#、NEUT%、PCT、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WBC、NEUT#、NEUT%、PCT、CRP 分別為(6.35±0.90)×109/L、(5.60±1.20)×109/L、(58.00±2.10)%、(0.11±0.02)ng/L、(5.46±1.32)mg/L,對照組分別為(7.50±1.20)×109/L、(6.20±1.30)×109/L、(60.00±3.60)%、(0.18±0.12)ng/L、(6.32±1.26)mg/L;兩組WBC、NEUT#、NEUT%、PCT、CRP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0%與對照組的6.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n(%)]

表3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n(%)]
誘發盆腔炎的因素較多,如流產或流產后感染、月經期間不注意衛生、輸卵管卵巢囊腫、婦科手術后的感染等,盆腔炎性疾病通常以混合感染為主。左氧氟沙星主要通過抑制細菌DNA 合成和復制,從而導致細菌死亡[5]。左氧氟沙星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和革蘭陰性菌抗菌活性較強,對革蘭陽性菌(如化膿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及肺炎支、衣原體微生物有殺滅作用,但對腸球菌和厭氧菌的作用較差。因此,單獨使用一種抗生素或單獨使用抗厭氧菌藥物治療盆腔炎,臨床效果并不理想。甲硝唑屬于硝基咪唑類藥物,其作用機制為抑制病原體DNA 合成,從而達起到殺滅作用,甲硝唑對難辨梭菌、梭狀芽胞桿菌屬和革蘭陽性厭氧菌如:乳桿菌屬、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有效,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藥物[6,7]。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WBC、NEUT#、NEUT%、PCT、CRP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高于對照組的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查閱相關資料及臨床觀察結合結果數據分析為甲硝唑覆蓋厭氧菌范圍較廣的原因所致,從而使得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0%與對照組的6.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合用藥并未明顯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且出現的不良反應均以皮疹、腹瀉、嘔吐為主,給予停藥或對癥治療了,癥狀消失,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膠囊與甲硝唑片聯用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同時并未明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因此,甲硝唑與左氧氟沙星具有協同作用,可增強抗菌、抗炎效果,有效抑制炎癥水平,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