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衛兵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出生產傷和缺氧引起的。一般治療無法治愈,可留下后遺癥,新生兒顱內出血大多數幸存者也有神經損傷。主要高發于早產兒,特別是胎齡<32周的早產兒。該疾病主要原因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中存在大量線粒體,并且身體消耗大量氧氣,其對缺氧極其敏感。胎兒腦毛細血管床非常薄,并且周圍結締組織的發育尚未完成,無法為血管提供有效支撐。如果在圍生期發生窒息,胎兒腦內的腦血流量會減少,血壓波動會增加,末端毛細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1]。本研究分析了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新生兒顱內出血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與治療組,各40 例。治療組日齡1~6 d,平均日齡(3.24±1.55)d;胎齡 31~39 周,平均胎齡(32.44±2.43) 周;男28 例,女12 例。常規組日齡1~6 d,平均日齡(3.23±1.58)d;胎齡31~39 周,平均胎齡(32.24±2.41) 周;男29 例,女11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方案治療,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并常規給予止血、降低顱內壓、止驚等治療,必要時予以抗生素治療。治療組實施常規方案治療聯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給予20 mg 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靜脈滴注,1 次/d,將其混合于20 ml 5%葡萄糖中靜脈輸注,連續使用1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NBNA 評分、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患兒哭鬧行為基本消除,生命體征穩定,血紅蛋白數量以及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查體無陽性體征且肌張力改善>90%,腦部CT 顯示無出血病灶存在,且患兒的NBNA 評分>37 分,有較好的神經功能;有效:患兒哭鬧行為頻率降低>40%,生命體征改善,血紅蛋白數量以及血小板計數改善,查體陽性體征減少且肌張力改善40%~90%,腦部CT 顯示出血病灶縮小,且患兒的NBNA 評分35~37 分,有較好的神經功能;無效:癥狀無明顯的改善,且新生兒的生命體征不穩定,仍存在無規律的狀態,且存在明顯的陽性體征,出血部位擴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NBNA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BN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NBNA 評分(36.24±3.11)分高于常規組的(31.24±2.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比較 治療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分別為(8.14±0.47)、(15.02±1.03)、(19.14±0.12)、(22.02±1.03)d,均短于常規組的(10.74±0.24)、(18.62±2.51)、(25.74±0.24)、(27.62±2.5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BNA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BNA 評分比較(,分)
注: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比較(,d)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顯效25 例,有效13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38/40);常規組顯效15 例,有效15 例,無效10 例,治療總有效率75%(30/40)。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明顯用藥不良反應。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一種相對高危的疾病,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常導致新生兒腦損傷。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死亡率高,對嬰兒的健康影響很大。其中腦室內出血的發生率最高,導致死亡率高[3]。新生兒顱內出血的原因是新生兒呼吸受到抑制,或母體與胎兒之間的血液循環異常,從而影響正常的氧氣交換,導致血氧濃度降低而引起胎兒缺氧。在新生兒的大腦中,有一層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只有一層內皮細胞,缺乏結締組織的支持,因此容易因高碳酸血癥和缺氧、酸中毒等引起顱內出血。顱內出血,尤其是腦室內出血對腦細胞和顱神經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可能會阻礙新生兒的智力發育。缺血和缺氧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新生兒大腦中的營養供應不足,這將損害大腦并導致缺氧性缺血性腦病。治療的核心是恢復大腦功能。新生兒的大腦新陳代謝非常強烈,其能量來源主要是葡萄糖。大腦的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氧化葡萄糖,成為大腦發育的營養素。健康的神經元是大腦正常運作的基礎,因此,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保護腦神經元[4,5]。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能有效促進新生兒腦神經的發育,對患兒未來的生長發育有很好的療效,并能促進新生兒神經系統的改善。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的治療具有療效快、療效顯著的特點。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維持新生兒神經系統,直接到達患兒的病變部位,并為患兒提供良好的腦組織保護作用,顱內出血癥狀大大減少,死亡和后遺癥明顯減少[6]。顱內損傷患兒采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具有良好的修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作用,可以阻斷損傷后神經繼發性變性,減輕神經細胞水腫,從而預防腦水腫和保護神經元[7]。本研究分析了兩組治療后NBNA 評分、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NBNA 評分(36.24±3.11)分高于常規組的(31.24±2.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肌張力改善至2 級時間、出血病灶吸收時間、陽性體征轉陰時間分別為(8.14±0.47)、(15.02±1.03)、(19.14±0.12)、(22.02±1.03)d,均短于常規組的(10.74±0.24)、(18.62±2.51)、(25.74±0.24)、(27.62±2.5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5%(38/40)高于常規組的75%(3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明顯用藥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效果非常明顯,可有效縮短患兒病情改善時間,且無明顯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