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燕 林超師 林南生
高血壓腎病在腎內科較為常見,主要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功能與腎臟結構損害現象,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長期高血壓以及血尿等癥狀,高血壓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并發(fā)腎衰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腦卒中等較多并發(fā)癥,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對其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有研究表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由于長期存在的持續(xù)性高壓會對腎小管及腎小球造成慢性損傷,最終導致患者患有高血壓腎病,患者還會出現管型尿、尿濃縮功能減退以及夜尿增多等癥狀,最終導致腎衰竭,需要盡早給予有效藥物治療來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有葉酸以及厄貝沙坦,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提升療效,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均具有較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對中老年高血壓腎病采用厄貝沙坦聯合葉酸治療,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中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觀察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最小45 歲,最大76 歲,平均年齡(60.52±5.17)歲;病程4.5~20.4 年,平均病程(12.45±2.65)年。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最小46 歲,最大77 歲,平均年齡(61.55±5.19)歲;病程4.8~20.7 年,平均病程(12.75±2.6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伴有輕中度腎衰竭或者蛋白尿;②SBP≥140 mm Hg 或者DBP≥90 mm Hg;③Hcy 均>10 μmol/L;④腎小球濾過率在30~60 ml/min;⑤均具有較高的依從性。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血壓者;②合并糖尿病者;③合并嚴重心肝肺功能障礙者;④存在惡性腫瘤者;⑤存在器質性疾病者;⑥存在認知障礙及精神障礙者;⑦存在代謝性疾病者;⑧存在傳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浙江愛諾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85,規(guī)格:12.5 mg×7 片)口服治療,2 片/次,1 次/d,以12 周為1 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葉酸(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215,規(guī)格:5 mg×100 片/瓶)治療,5~10 mg/次,2 次/d,以12 周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SBP、DBP)、BUN、Cr、Hcy、葉酸、維生素B12、UAE、eGFR、Cys-C 以及不良反應(輕微疲勞、惡心、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皮疹)發(fā)生情況。讓患者靜坐5 min 之后測量血壓,共測量3 次,每次測量間隔2 min,取3 次結果的平均值。對血漿中Hcy 的檢測需要于清晨抽取患者10 ml 空腹靜脈血進行檢測[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SBP 為(158.04±9.85)mm Hg、治療后為(135.34±8.81)mm Hg,治療前DBP 為(98.32±7.71)mm Hg、治療后為(75.52±5.79)mm Hg;對照組治療前SBP 為(158.28±10.04)mm Hg、治療后為(145.65±8.62)mm Hg,治療前DBP為(97.52±7.39)mm Hg、治療后為(86.63±6.78)mm Hg。治療前,兩組SBP、DB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BP、D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914、8.811,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Cr 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BUN、Cr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UN(5.92±0.95)mmol/L、Cr(102.43±18.71)μ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6.71±1.04)mmol/L、(115.81±21.42)μmol/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cy、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Hcy、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cy(11.32±2.91)μmol/L 低于對照組的(14.21±2.52)μmol/L,葉酸(13.92±1.52)ng/ml、維生素B12(686.38±143.31)μg/ml 均高于對照組的(7.54±0.97)ng/ml、(396.63±98.42)μg/m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UAE、eGFR、Cys-C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UAE、eGFR、Cys-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UAE(109.53±34.12)μg/min、eGFR(1.75±0.48)ml/(min·173 m2)均低于對照組的(226.51±78.88)μg/min、(3.58±1.15)ml/(min·173 m2),Cys-C(76.53±38.77)mg/ml高于對照組的(63.62±24.72)mg/m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Cr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UN、Cr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cy、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cy、葉酸、維生素B12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UAE、eGFR、Cys-C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UAE、eGFR、Cys-C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發(fā)生1 例(2.00%)輕微疲勞,1 例(2.00%)惡心,1 例(2.00%)頭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00%(3/50);對照組中發(fā)生2 例(4.00%)輕微疲勞,2 例(4.00%)惡心,2 例(4.00%)頭暈,2 例(4.00%)體位性低血壓,2 例(4.00%)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0%(10/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P=0.037<0.05)。
臨床上高血壓腎病呈現出漸進性發(fā)展的趨勢,對腎臟功能的損傷超過患者自身腎臟代償能力之后就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癥狀,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若不能及時進行診治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有研究表明,高血壓腎病的發(fā)生主要與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患者所出現的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炎癥反應、局部氧化應激反應、血管內皮功能受損、RAS 激活以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等因素均會導致高血壓腎病的發(fā)生。患者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出現腎小球粥樣硬化,進而出現腎血流不足、血管壁增厚、腎灌注嚴重不足以及血管腔內狹窄等現象,所出現的腎實質缺血性損害最終會引起高血壓腎病。當前,臨床對高血壓腎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常用藥物主要有β 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由于高血壓腎病的影響因素較多,所以臨床多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進行治療[3]。
厄貝沙坦屬于強效AT1受體拮抗劑,藥物血流動力學顯示其可有效阻斷AT1介導的血管緊張素Ⅱ活性,可有效降低囊內壓,達到擴張腎小球小動脈以及增加腎臟血液灌注、腎血流量的目的,對于基質蛋白的產生以及腎膜細胞的增殖均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避免出現間質纖維化現象,對于腎小球基膜完整性也具有一定維持效果,用藥后血管屏障功能明顯改善,通透性不斷降低,尿微量蛋白也會不斷減少,對高血壓腎病患者的治療在降壓的同時還可改善其腎功能[4]。有研究表明,高血壓腎病患者會出現高Hcy 血癥,該種病癥的出現會加重患者腎臟損傷,患者出現高Hcy 血癥的主要原因為其體內的葉酸水平不斷降低,高Hcy 血癥的出現會損傷患者血管的內皮細胞,還可促進血管平滑肌增生,進而加重腎臟損傷,葉酸是降低血漿Hcy濃度的有效藥物,用藥之后血漿Hcy 水平降低可減輕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的損傷,并且對于血管內皮細胞還具有保護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5]。本次研究對中老年高血壓腎病患者采用厄貝沙坦聯合葉酸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明顯降低,并且血漿血管緊張素Ⅱ水平也明顯降低,所出現的不良反應僅為6.00%,明顯低于單獨用藥的20.00%,表明用藥安全性較高,并且在治療后患者UAE、腎小球濾過率、血漿Hcy、BUN以及Cr 等指標明顯降低,血漿Cys-C 較高,表明葉酸與厄貝沙坦聯合可提升療效,對于患者的腎臟功能均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同時還可穩(wěn)定血壓,提高其血漿內葉酸與維生素B12的濃度。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聯合葉酸治療中老年高血壓腎病可提升其體內葉酸與維生素B12濃度,改善血壓狀況及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