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后指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廣泛。現如今,“一帶一路”合作進展飛速,不斷推陳出新,登上國際舞臺,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為各國提供了一個互利共贏的平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現今已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一環,并且也是中國外交的最終目標。“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高度的相同之處,兩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
現如今各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期,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逐步變成當今人類社會的重要特征。金融危機越演越烈,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構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而“一帶一路”方針中秉承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與之高度相通,必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現實。
一、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
(一)踐行一帶一路維持中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經濟有著巨大的變化,呈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并重的重要轉化,展現了資源、市場、投資對外深度交融的新場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僅增進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協作,還可以更好的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還有助于推進中國地區與地區之間平衡發展。中國發展較弱的地區是西部地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嚴重困難區域。“一帶一路”倡議經過向西擴張開放,將西部地區逐步推向開放的最前端。以開放促發展,能夠促使西部地區得到更快的發展,助推東中西部地區梯次聯動并進。
(二)踐行一帶一路利于中國與周邊各國共創共享發展機遇
“絲綢之路是一個備受呵護的孩子,很多母親都想照顧它”,“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共創共享發展機遇,我們要與周邊各國共同參與,互利共贏,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向前發展。我國在陸地上有14個鄰國,在海上有六個鄰國。所以不管是從與鄰近各國的地緣關系,方位還是地勢環境來看,中國與臨近各國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更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做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重視我國和周邊國家發展戰略與文化交流,各國政策的互相協調,注重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三)踐行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平穩增長
最近幾年,因國際金融危機的關系,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形成了經濟增長持續緩慢、國際貿易低迷的畫面。而“一帶一路”的提出有利于化解這一局面。開設跨國互聯互通、提升貿易與投資合作水平、促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實質上就是以提升供給來促生需求,有利于均衡全球經濟趨勢,推動全球經濟平穩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著重貿易準則的互聯互通,提倡用開放、包容的理念思考國家的主張與需求,有助于完善各國市場機制,減少交易成本,提升世界市場效率,推動有關各國的經濟發展。
(四)踐行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倡議是推進各國共同進步、實現共同期望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各國之間加強了各方面的合作交流,增進了信任和友誼。“一帶一路”倡議并不是對已有國際合作體制的考驗或替換,而是與現有機制互為助力、相互補充,面對國際合作中的阻礙與約束因素倡議“中國方案”,用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為全球經濟增添正能量。“一帶一路”就是要我們將中國夢與世界夢聯系在一起,沿線國家同心協力,合作共贏,共同創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一)“擼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業
“一帶一路”不僅為中國的,也為世界各國所共享。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一帶一路”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反應了沿途國家增強合作共贏的急切心愿,發起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倡議。特別是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局勢下,“一帶一路”是參與國“擼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業,有利于推進經濟全球化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達成“再平衡”。
“一帶一路”倡議連接亞洲、非洲、歐洲,是世界上跨度最長、最有潛力的合作帶。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廣泛。“一帶一路”建設是實現合作共贏的偉大創舉,對于各參與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意義。“一帶一路”建設在國際舞臺上廣受歡迎。因為它包含了沿線各國的共同期望。
(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國方案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過程非常艱難曲折。跨國投資與國際貿易形式不好,世界經濟呈現出低需求、低增長、低通脹狀態,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失業。雖然各國都采取各種應對這種全球需求不足的狀況,但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勢并沒有改變。而合作共贏,以開放促發展依舊是我們推崇的主流。“一帶一路”建設對跨國投資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很大利處,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和活力。是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進步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三)沿線國家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
“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了合作共贏的新篇章。政策協調方面,一直到2017年底,中國已經與80多個國家與組織簽訂合作協議,與30多個國家展開機制化產能合作,同很多國家實行政策協調,達成策略對接。設施聯通方面,以中巴、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樞紐為導引,一個綜合型的基本設施脈絡正逐步產生。貿易暢通方面,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不斷推進投資與貿易便攜化,著重改良經商氛圍。資金融通方面,我國同沿線各國與組織展開各種金融協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給予大力資金協助。民心相通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發揚絲路精神,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民心,打牢社會根基。
三、一帶一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朝現實層前進。所以把握與認知二者之間存在的相同之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兩者皆是普惠世界、振興中華的偉大創舉
不管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還是“一帶一路”建設,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外大局,積極謀劃的偉大創舉,為世界的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與活力,是影響深遠、普惠各國的中國方案。兩個偉大創舉的提出勢必為全球化重重的打上中國烙印,發出中國聲音,增進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
(二)兩者都是偉大進程、相互促進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二者在發展道路上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同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與難題,在面臨這些風險和難題時,不能懼怕。它們二者是相互相通的,能夠攜手同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促進合作開花結果,兩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扎實、穩妥地融會貫通,使沿線國利益捆綁、關聯在一起,從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進步,從而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正確樣板與強大助力。
(三)一帶一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現實和理論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指引世界走向光明的方向盤并為之描繪了雄偉藍圖,那么“一帶一路”建設則提供了走向正確道路中的詳細方案與有效無誤的路徑。
“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還促進了乃至全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中所指出的經驗形式,能夠給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實踐案例,并且可以上升至理論層面,用不斷地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體系更加完善。
因此我們必須堅信,我們經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一定會是“一帶一路”倡議里的中心一環。在這新的篇章之上,我們必當深入探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諦,于絲綢之路精神的引領下,為我們共贏共享的愿望而努力攜手前進。
參考文獻
[1] 馬小寧,杜尚澤,裴廣江.“一帶一路” 共創共享發展新機遇[N].人民日報2014,7(01).
[2] 楊麗娜,謝磊.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N].經濟日報,2017,11(02).
[3] 沈王一,常雪梅.構建命運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未來[J].光明日報,2017,10(20):10-20.
[4] 楊婷.授權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J].新華社,2015,3(28).
作者簡介:梁雨薇(1995- ),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方向: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