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梅俊強
摘 要:共青團工作的主戰場在基層。基層組織是共青團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加強基層建設是共青團履行自身職責使命的內在要求,是深化共青團改革的重要內容。文章在對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共青團改革視域下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路徑選擇,以期為提升基層組織力提供思路和建議,推進共青團改革再出發。
關鍵詞:共青團改革;基層團組織建設;SWOT分析
一、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實現中國共產黨蓬勃發展的重要保障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這是對共青團性質的重要規定。把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既是黨建立共青團的目的,也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歷史使命, 這也決定了共青團的發展就是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學生按照黨的要求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只有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增強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才有利于帶領廣大青年堅定聽黨話、跟黨走。
(二)做好群團工作的基礎和關鍵
黨的群團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基層組織是做好群團工作的基礎和關鍵。無論是2015年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還是2016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都對新形勢下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高校基層團組織作為團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加強其組織建設已經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組織育人的功能。
(三)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活力源泉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參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團的核心使命任務。”基層團組織作為大思政格局的特殊場域,作為聯系青年的“最先一公里,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必須把切實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價值引領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四進四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網上共青團”等舉措,推進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四)服務青年發展需求的現實要求
《團章》提出團的建設要以青年為中心,從青年需要出發,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挖掘服務資源,千方百計為青年排憂解難,更多關心幫助困難青少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使團組織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服務好青年發展的現實需求已經成為團工作的生命線。加強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夯實基層基礎,有利于提高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適應青年發展需求。
二、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SWOT分析
(一)外部機遇
2017年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條例對校級和院系級團組織的基本職責、團的支部委員會的職責做出了明確規定,為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6月,團的十八大提出共青團改革再出發,要創新基層的組織方式和活動方式,全團抓學校。2018年7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強調:“要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改革舉措落到基層,使基層真正強起來”。2019年2月,共青團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團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的意見》就加強新時代團的基層建設,著力提升團的組織力進行了全面部署,大抓團的基層建設已經形成了鮮明共識。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迎來了良好的外部機遇。
(二)外部挑戰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身處其中的青年在思想意識、 流動分化、 生活方式、行為特點等方面均發生深刻變化,青年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與之相適應的青年社會組織蓬勃發展。高校基層團組織面臨著與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速度賽跑、與青年主動選擇組織分化程度賽跑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給團的基層建設帶來嚴峻挑戰。同時當代青年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與互聯網是“相伴而生”,網絡對于青年學生的黏性也是高校基層團組織打通團結凝聚引領青年“最后一公里”的一大挑戰。
(三)內部優勢
完善的組織體系是開展工作的最大優勢,是推動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團組織校、院、班三級體系健全。以廣東省高校為例,各高校都根據《廣東共青團整治軟弱渙散基層組織三年行動“命脈工程”實施方案》要求,以“智慧團建”系統建設為總抓手、總牽引和總閥門,完成了全校組織樹建設,全校團員、團干基本全部完成線上報到,基層團組織基本實現了對青年團員的全部覆蓋。此外,98%以上高校出臺了共青團改革方案,通過深入實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控制團青比例、加強團員先進性建設等措施極大提高了共青團職能使命的有效履行。
(四)內部劣勢
根據2018年度廣東省高校團委基層團建述職報告中各高校的“在基層團建仍存在的突出問題”顯示,近7成高校不約而同地提出“由于團員比例過高,團青不分的現象仍然存在,團員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要進一步喚醒團員意識,提升青年學生對團員政治身份的認同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團員對團的對于其團員的身份、意義和標準的認識嚴重不足,團組織的歸屬感不強,團員意識淡化。此外,調研中還發現團干部對基本團務知識的掌握不夠,也影響到了團組織的作用發揮。團員先進性不強、團干部能力狀態有待提升已經成為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丞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政治建設
高校基層團組織必須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堅持黨建帶團建,切實加強高校共青團系統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同時,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有其自身鮮明的職責使命,基層團組織必須把主責主業聚焦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根本任務、政治責任、工作主線上來,聚焦到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上來,引導青年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政治學習,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讓講政治貫穿團的所有工作。
(二)組織建設
要以提升規范性為重點, 加強基層團的組織建設。一是集中開展組織規范。明確團委、二級學院團總支(委)、團支部履行職能的基本標準, 建立基層組織規范運行的常態化機制。 二是探索創新團的組織生活新方式。 團的組織生活是開展組織教育、培養團員意識的重要載體, 也是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其內容必須堅持, 形式要創新,要能適應當代青年的思想和行為特點。三是大力推進“智慧團建”,做好基層團務管理,增加組織粘性,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
(三)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建立健全從嚴治團的制度體系,對于新時期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以團章為依據,抓緊建立完善基層組織設置制度、團的組織生活制度、團員發展教育管理制度、團的組織工作制度、團內民主制度等,把全團的實踐經驗上升為規章制度,以制度促規范,以制度提高組織力,不斷提高從嚴治團的規范化水平,力爭使團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青年。
(四)隊伍建設
重點針對高校基層團干部“專兼結合”的特點,切實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其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一是要從嚴選拔。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團的干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突出政治標準。二是要加強培訓。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線上”和“線下”多種途徑,加大對基層團干部的培訓力度,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和掌握團的相關業務。三是要科學設計并善于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廣大基層團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做好共青團工作上來。
參考文獻
[1] 黃志堅,石國亮.“共青團改革再出發”的時代意蘊[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02).
[2] 楊紅燕.加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路徑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
[3] 王天,費葳葳,姚夢竹.基于“GPS”方法的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措施探究黑龍江教育[J].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04).
[4] 周婷.廣西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
[5] 趙芳芳,姜濤,孫艷.高校基層團組織工作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