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亮
摘 要:今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提出新時期好干部的標準,為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干部隊伍建設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環節,而選人用人機制則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就是要突出政治標準,創新干部選拔形式,不斷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改進選人用人方式,從而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
關鍵詞:選人用人;機制;路徑探析
近年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選人用人的機制在不斷完善,為干部隊伍中優秀人才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和空間。但實際情況是,當前選人用人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與形成科學規范的選人用人機制的目標還有不少距離。
一、選人用人機制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選人用人標準不清晰
選人用人標準把握不準是用人導向不正最明顯的特征。唯金錢取人,為親屬關系取人,為分數取人等等都是標準把握不準表現。有的官場“老好人”誰也不想得罪,對上唯唯諾諾,對下一片和氣。工作平平庸庸但是往往得票數較高,有魄力也有思想的干部反而晉升緩慢;有的是任人唯親,以關系的遠近親疏來判斷干部的取舍;有的是考霸型官員,逢考必中,但是領導力很一般。還有的地方,資歷大于能力,輩分大于水平,工齡大于政績,以至于很多優秀人才工作上受到打壓和排擠,空有才華無舞臺施展。
(二)選人用人的觀念不準確
在面對職位的升降去留時,在干部隊伍中仍然存在著心理失衡的問題,總認為他人能力不比自己強,但晉升比自己快,導致內心不平衡,甚至埋怨是組織部門的不公平對待等;有些人對干部調整任用也會產生誤解,認為提拔必有靠山,晉升必有關系,種種猜疑和議論導致混淆視聽,對任用者產生負面影響;一些群眾甚至以偏概全,把干部隊伍中個別腐敗行為放大到整個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對此工作全盤否定。
(三)選人用人的信息不透明
一是發布信息內容不全面。如發布任前公示時,只公示基本情況,對該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績效及廉潔作風等方面概不公示,群眾對干部的情況知之甚少。二是意見反饋不及時。對群眾反饋的問題沒有進行詳細調查,有的甚至充耳不聞,群眾認為提出的意見毫無意義。三是發布范圍不“對口”。公示范圍狹窄,群眾得到的信息不全面,或僅在本單位內部公示,公示走形式走過場,在公示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方面有欠缺。
(四)選人用人的程序不規范。
一是程序“缺位”,沒有完全按程序走,甚至省略了一些關鍵關節。二是程序“錯位”,沒有按規定流程走,在選人用人過程中按先易后難排序,到最后有的流程甚至直接省略。三是程序“越位”。民主推薦前,存在有意引導群眾投預設候選人的票,“上面定人、下面劃圈”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五)選人用人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條例》沒有對所有問題作詳細規定,組織實施過程中做到精確把握很難,導致干部調整任用缺乏評定標準,一些群眾反映不稱職的干部調整不下來;對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監督等環節的責任人、責任內容缺乏科學界定,干部失察糾錯機未完善;選人用人制度體系設計的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響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現有制度不完善
一是制度執行不到位。有制度無落實,執行力差。二是制度鏈中斷。選拔任用過程有民主制度但缺乏對運用民主結果的規定,存在著有商量余地的灰色空間,在結果的運用上缺少規范。三是制度鏈接配套不夠。相應的配套措施不健全,使得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增加了難度。
(二)組織者工作不到位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對《條例》的宣傳不到位,使得廣大人民對《條例》知之甚少,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對流程和步驟不熟悉。二是組織人員業務能力水平不一,形成的考察材料未能準確反映和評價干部的綜合素質,使得領導者難以決策。三是組織紀律不嚴,甚至有通風報信的情況。群眾也害怕說真話遭報復,所以寧可閉口不談,也不愿說實情。
(三)參與者思想有誤區
一是“老好人”思想。談話對象怕得罪人,不敢說被考察人員的缺點和問題,問及一概以沒問題搪塞,只談優點不談缺點。二是“潛規則”思想。有些人認為考察或提拔干部存在暗箱操作,即所謂的“潛規則”,認為考察提拔的對象是領導直接內定,談話只是走形式,所以采取不拒絕但也不理睬的態度。三是“和自己無關”的思想。認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和自己無關,這是組織和領導決定的事,自己只負責做好本職工作即可,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三、構建科學選人用人機制的路徑探析
(一)樹立正確導向,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
一是注重選拔對黨忠誠的干部,對黨絕對忠誠就是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注重選拔具有堅強政治定力、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干部。三是注重選拔具有政治擔當的干部。這種干部做事有原則,敢于迎難而上,敢于亮劍,有擔當有作為。四是注重選拔政治能力強的干部,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政治執行力果敢。五是注重選拔有政治自律性的干部,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為人民謀福祉為人民解難題。
(二)建立公開競爭的干部選任機制
在選任干部的過程中,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牢牢把握選拔任用條件、分析研判和動議、民主推薦、考察和討論決定等幾個關鍵環節,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在征求意見把好廉政關,以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為標準,認真選拔那些吃苦耐勞、真槍實干和作風優良的干部,把好干部選任這個緊要關口。
(三)健全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首先要科學合理地設置考核指標,將指標最大限度的具體化,可量化,從而對干部進行較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將適合的人員安排到適合的職位上。二是要科學合理地運用考核辦法,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績效考核辦法,通過民主推薦、民主測評、考察談話等方式,突出政治標準,深入考察道德品行、強化專業素養考察,注重考察工作實績和加強作風考察等內容。三是要科學合理地運用考核結果。堅持“以實績評價干部”,就是重視業績考核結果,把這個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用實績說話,讓人心服口服。
(四)建立健全民主的干部監督機制
一是要建立干部工作全程監督機制,把監督貫穿于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通過陽光欄讓群眾參與監督,增強干部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二是要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尊重民意的投票數同時對民意進行理性和科學分析,不僅僅只用票數說話。三是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關鍵少數”的權力監督,明確他們用人的權力范圍、運作程序和所負責任。
(五)建立健全系統的干部疏通機制和違紀失察追究機制
在干部考核指標設計中制定“不稱職”、“不勝任” 相應的明確具體標準,要研究制定干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制度。針對“考察失真、考核失實、用人不準、無人負責、無法追究”等問題,要建立干部推薦、考察、決策、用人失察失誤追究等責任制,建立“違紀必查”、“失察必糾”的機制,做到誰推薦誰負責、誰考察誰負責、誰決策誰負責、誰監督誰負責。
用人得當,首在知人。精準科學選人用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干部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選人用人工作上應當以修訂后的條例為基本遵循,始終堅持精準科學選人用人,持續培養造就一批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參考文獻
[1] 仲祖文.新時代選人用人的基本規范 [N].人民日報,2019-03-18.
[2] 周敬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探索,2018(01).
[3] 許耀桐.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J].人民壇,2018-12-28.
[4] 魏巍.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干部選人用人公信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
[5] 何隆德.習近平選人用人思想及其鮮明導向[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38-43.
[6] 鄧向陽.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堅強組織保證[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6-11-30(001).
[7] 劉亞湘.領導用人機制問題及其解決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