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洪鑫
摘 要:從小學階段到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課程增多,作業任務也變得更加繁多,那么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對于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來說非常關鍵。通過對某中學初二某班的調查,發現該班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拖延行為,所以開展了時間管理心理健康課程,希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學會管理技巧,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學業拖延;時間管理;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一、設計背景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良好個性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業是學生發展的基石,是學生生活中的主要事件,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否能夠學會監控和調節自己的學習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學業拖延作為一種不良的學習行為對中學生適應學習具有消極影響。學業拖延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拖延傾向,通常表現為個體經常或總是毫無必要的拖延學習任務的開始與結束。在以往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初中學生普遍存在中等程度的學習拖延情況,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容易產生諸多的不良影響。導致學習拖延的因素既包括主觀的人格因素、心理素質、學習動機,也包括班級氛圍、學習難度等客觀因素,所以克服學習拖延行為需要主觀的努力和客觀環境的改善。此外,時間管理訓練也是克服學習拖延行為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二年級,學習科目增多,繁多的學習任務堆疊。他們常感覺要做的事情很多,時間總是不夠用。所以能夠有效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非常重要。
本課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幫助學生認識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觀察和分析自己的時間分配現況,學會和掌握可操作的時間管理方法,制定自己的時間計劃表。
二、學情調查
對重慶市某中學初中二年級某班就進心理健康課主題需要性調查后,發現學生最希望進行學會學習主題的心理健康課。基于初二階段學習科目增多,由此對該班進行學業拖延調查,通過發放中學生學業拖延量表,發現該班存在中等程度的學業拖延,并突出表現在拖延計劃和拖延執行維度。因此,本次心理健康課以時間管理為主題,通過學習ABCD分類法,學生學會制定時間計劃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的珍貴性,領會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2)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時間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3)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學會制定時間分配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時間管理ABCD分類法的學習和應用。
(三)教學對象
初二年級學生
(四)輔助教具
多媒體、紙條、空白表格、棒棒糖、黑箱
三、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3分鐘)
謎語:有這樣一個謎語“世界上有一家奇怪的銀行,它給每個人都開了賬戶,賬戶每天進賬86400,每天晚上12點清零,不能余額結賬,不能預支和超支,請問這家銀行每天給我們注入的是什么?打一兩字詞語”,看哪個小組能夠回答出來。
謎底:謎底是時間,因為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鐘60秒,因此一天是86400秒。
教師總結:同學們是不是覺得要是錢該多好,金錢是財富,時間也是財富,同時也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時,我們無法積蓄,時間過了就沒有了。
設計意圖:逐步引入主題,通過思考謎底的過程中,發現時間有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領悟時間的珍貴性。
(二)找朋友(2分鐘)
教師:同學們,老師準備了2個黑箱,每個箱子里有不同口味的棒棒糖(7種不同口味的棒棒糖各8支),同學們需要有序快速的抽取自己的棒棒糖。然后抽到到同一種口味的同學將組成一組(將56個同學分為7個組,每組8人)。一分鐘內成。
引導學生,一分鐘內完成了分組,一天內我們又能完成多少事情了。
設計意圖:營造輕松的氛圍,劃分小組為后面的討論做準備。
(三)撕一撕,畫一畫(12分鐘)
(1)撕一撕(3分鐘):
教師:現在同學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張長紙條,被劃分為24個均等的格子,每個格子代表一個小時,整張紙條就是你的一天。請大家想想你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睡覺、吃飯、上網、玩游戲、運動、聊天、發呆等等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并把他們對應的時間都撕去,再看看還剩多少時間是用來學習的?同學們比一比誰留給學習的時間最多。
總結:時間是寶貴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該怎么有效的規劃自己時間了?
(2)畫一畫(9分鐘):
教師:現在同學們拿出空白的餅圖紙,這個空白的餅圖就代表你的一天,在餅圖上詳細寫下你這一天的安排。和小組成員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同,選取兩張時間餅圖差異比較大的進行展示。
總結:同樣的時間,有人能做更多的事情,有人卻有拖拖拉拉什么也沒能完成,還有沒有更好的安排方式了,那我們該怎么樣來制定時間計劃表呢?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于時間珍貴性的領悟,發現自己時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領會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四)分一分,找一找(12分鐘)
(1)分一分(5分鐘):
教師:專家建議,按照時間管理的ABCD分類法,來把我們所要做的事情進行分類。
A類:重要、緊急、需要馬上執行。
B類:重要、不緊急、對未來很重要,制定計劃。
C類:不重要、緊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D類:不重要、不緊急、對他說不。
(2)找一找(7分鐘):
教師:小明分享了他的星期天發生的事情。周末本來打算在家復習功課,因為下周就要月考了,可是早上9點吃早飯的時候同學打電話叫他去逛街,她在猶豫了一番之后還是去了,但她強制自己中午回到了家里,吃過午飯小明覺得自己有些累了就睡了一會兒,醒來已是2點了,小明想自己一直想看的動畫片還沒有看呢,就看了兩集,于是一個小時過去了,她會到房間打開書本開始學習,過了一段時間她聽見媽媽喊她:快6點了,出來吃飯嘍。吃完晚飯后,和爸爸媽媽看了一會新聞聯播,又洗了個澡發現已經8點多了,就回房間看了1個小時的書便上床睡覺了。
小組討論:請結合著剛剛學習的分類法,試著給小明星期天的事情進行分類。并列出小明的星期天里,她的哪些安排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總結:小明的白天沒有充分的利用,休閑的時間太多。
設計意圖:學習ABCD分類法的內容,并結合情景故事進行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運用該方法。
(五)練一練,比一比(10分鐘)
(1)練一練(7分鐘):
教師:看完了小明的星期天,大家更加熟悉ABCD分類法了,請大家結合所學的新方法給你的下一周擬寫一個詳細的時間計劃表吧!
(2)比一比(5分鐘):
教師:在小組內分享自己計劃表,聽聽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最終版本計劃表。請兩位同學(量表得分最低的同學)分享一下自己的計劃表。
設計意圖:應用ABCD分類法,鞏固對該方法的掌握。
(六)我是執行小能手(5分鐘)
背景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
教師:大家都已經寫好了下一周的時間計劃,現在需要大家找好搭檔,督促自己更好的完成計劃,在音樂聲中,互相簽署監督協議。并于一周后,反饋自己的執行情況表。
監督協議書
我是:某某,我將在的監督下,認真的履行下周的時間計劃表。時間:承諾人:某某 ?監督者:某某。
總結:今日事,今日畢。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充分利用每天的時間,就不會浪費時間。善于利用零碎的時間,記錄每一天,及時更正不良的時間計劃。接下來的一周里,大家認真的實施自己的時間計劃,一定能收獲良多,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設計意圖:簽署協議,增加儀式感,更能敦促學生按時間計劃表執行。
四、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撕紙條的游戲能夠非常形象的讓學生體驗到時間的有效性和寶貴性,并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對比,發現自身的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之處。通過示范講解時間管理的ABCD分類技巧,掌握時間管理的簡單原則,嘗試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表,能夠鍛煉了時間管理規則的使用。但,整個教學過程還存在理解性知識過多,課堂趣味性不夠強,學生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的養成需要主觀努力和客觀因素配合,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杰,王娟.淺談中學生學習拖延行為的危害[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0(12):116.
[2] 鄒維興,謝玲平,趙向霞.中學生學習拖延與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24):11-13.
[3] 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01).
[4] 張欣欣.學習拖延影響因素述評[J].亞太教育,2015(04):120.
[5] 滕亞男.成就動機對學習拖延的影響: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效應——以沈陽某中學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7):08-09.
[6] 王奕冉,黃俊官.中學生學習拖延的成因及消解[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18):80-81.
[7] 侯智慧,聞素霞.時間管理訓練對初中學習拖延者的干預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06):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