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對調查研究工作極為重視,特別是針對不同情境下的調查研究方法更是獨樹一幟。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石和核心,調查研究的思想則是堅持這個基石和核心的根本保障。毛澤東調查研究的思想與方法,無論何時都有其現實意義。特別是對新時代以來黨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毛澤東;調查研究;調查方法
一、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方法
在中國革命早期,毛澤東就針對一些中國革命遇到的特殊情況進行過系統詳實的調查研究,如1930年5月的《尋烏調查》、1930年10月的《興國調查》、1933年11月的《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這些寶貴的實際調查研究材料,無疑為黨方針政策的制定、實際工作的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全面系統的調查
建國之后的毛澤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他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調查研究工作,各方面信息的獲取更多的方式是全國各地的匯報、開調查會等。這種間接調查在某種意義上說,并不是毛澤東所鐘愛的,但由于工作的繁忙,使他無力去用更多的時間進行直接調查。
但在中國革命的早期,毛澤東由于個人擁有更多的自由,因此,他進行了許多全面且系統的調查研究,如《尋烏調查》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尋烏調查》中,毛澤東將尋烏當地各行各業的具體情況記錄下來,并且毛澤東在尋烏開了十多天的調查會。參加調查會的人員從20多歲到60多歲,有雜貨店主、職員、小商販、縣署錢糧兼征柜辦事員、城郊鄉蘇維埃主席等不同職業。調查報告中介紹了尋烏的全貌,重點講了“尋烏的商業”。里面所列各個行業的情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特別是對于一些重大決策方面的問題,毛澤東認為,必須首先把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透,把研究方法搞對頭,“倘若走馬看花,如某同志所謂‘到處只問一下子,那便是一輩子也不能了解問題的深處。這種研究方法是顯然不對的”。
(二)座談會式調查
座談會式的調查往往需要一種民主、平等、輕松的氛圍。毛澤東由于本人的性格特色,在座談會中,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面,往往首先會通過幽默風趣的話語營造出一個民主活潑的氛圍,然后再著手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例如,在興國調查過程中,毛澤東找到8位興國縣的農民,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了解。在對8位農民調查的過程中,毛澤東通過先向經驗豐富的溫奉章、傅濟庭了解情況,之后通過他們兩位,又找來了其余的6位,在找到這8位農民后,毛澤東并沒有著急向他們問問題,而是讓他們先對照提綱上的問題想一想,然后再開以座談為主的調查會。1930年10月28日,溫奉章、傅濟庭等八人來到了毛澤東的住所,由于他們是第一次與毛澤東接觸,所以在一開始時,八個人都有一些拘束,毛澤東問一句,他們就答一句,交流在一種緊張的氛圍中進行。為了活躍現場氛圍,毛澤東給他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調節了現場的氛圍,尷尬的場面由此打破。八個人都爭著發言,整場座談會在一種平等輕松地氛圍中進行。之后的幾天,大家根據毛澤東之前擬定的調查綱目,逐一進行討論,經大家同意后,毛澤東記錄了他們的答話。《興國調查》也在此基礎上整理完成。
(三)總結典型經驗的調查
毛澤東由于對哲學非常感興趣,因此,他特別擅長運用馬克思從具體到一般,再到具體的方法。而在《長岡鄉調查》與《才溪鄉調查》中,毛澤東通過對兩鄉的調查,將兩鄉的成功經驗向整個蘇區推廣,是毛澤東哲學思想與調查研究思想相結合的成功范例。
在做調查之前,毛澤東發現,在蘇區工作中,往往黨的任務提出了,許多工作計劃也發布了,但在怎樣動員群眾去實行這些任務與計劃方面卻出現偏差。毛澤東提醒要善于發現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在許多地方創造了許多動員群眾的很好的方法,他們與群眾打成一片,他們的工作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上級蘇維埃人員的一種責任,就在把這些好的經驗收集整理起來,傳播到廣大區域中去”。毛澤東明確提出:“反對官僚主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樣給他們看”。例如在才溪鄉調查中,毛澤東發現才溪鄉人民在困難的環境中發明了許多互助互幫的辦法,以促進經濟生產的發展。如才溪鄉人民發明的勞動合作社與耕田隊、糧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等都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是這些成功的經驗向蘇區的推廣,中國革命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二、對調查研究的思考與現實啟示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公開講話中談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習近平曾說過:“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調查研究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也是做好領導工作的有益經驗。只有大力發揚調查研究之風,合理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中國各項事業的開展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下去。
(一)正確的調查研究方法有助于避免黨決策工作的失誤
“什么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而忽視調查研究或者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脫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脫離群眾愿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一次正確的調查研究過程其實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而在每一次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合適的調研方法無疑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黨的任何方針政策一定要在充分論證基礎上進行制定。而這個論證過程就是一次系統詳實的調查研究過程。陳云曾經說過:“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因此,全黨上下只有始終堅持調查研究并在調查研究工作中采取正確的調查研究方法,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才能更好的得到擁護和落實。
(二)正確的調查研究方法有助于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群眾看作歷史的創造者,并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共產黨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共產黨最基本的一條經驗就是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調查研究就是一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我們可以了解到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黨委、政府干什么”。
在實際調查研究中,有一些干部雖然也進行了調查研究,但由于方法不得當,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且有時會與人民發生矛盾,得不償失。因此調查研究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采取合適的調查研究方法,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頭,不做毫無意義、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調研。
(三)正確的調查研究方法有助于改進黨的工作作風,增強黨的執政能力
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是通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的接觸表現出來的,人民對于黨的評價往往通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進行衡量與判斷。因此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直接影響著黨的形象。特別是近些年來,一些領導干部的政策方針不是根據客觀實際進行制定,而是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制定,這無疑沒有考慮政策制定與政策落實的差距與實際情況。
因此,要想增強和改進黨的領導作風,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調查研究以及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調查研究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學習提高的過程”,通過領導干部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進行調查研究,傾聽人民的心聲,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才能夠吸收實踐經驗,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執政本領。
三、結語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其中不同的調查研究方法對黨深入了解社會現實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中國革命早期毛澤東在調查報告中對于相關調查研究方法的運用,更是為之后黨的相關調研提供了借鑒經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因此,注重調查研究方法的運用,是新時代下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黨各項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N].學習時報,2011.
[5]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07.
[6]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陳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9] 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10] 金沖及.毛澤東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11] 劉燕.毛澤東早期社會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及其現實意義[J].理論月刊,2001(02).
[12] 許建軍.毛澤東調查研究理論的形成與發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1(01).
[13] 習近平.干到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534.
作者簡介:解永越(1993.08- ),男,碩士研究生,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