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錦棠在追隨左宗棠收復新疆后,設立善后局、推行清朝律令、恢復和發展經濟、提出和制定切實可行的建省方案,為新疆建立行省制積極籌劃和準備。為新疆建省創造了客觀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為軍府制過渡到郡縣制準備了條件,為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劉錦棠;建省籌劃;新疆建省
1865年阿古柏侵入我國新疆,占領了新疆廣大地區,英國和沙俄很快承認并向阿古柏提供軍事經濟等援助,沙俄于1871年5月趁機出兵新疆,侵占了伊犁。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并任命劉錦棠擔任總理西征大軍的營務事宜,并負責指揮前敵諸軍的軍事行動。1876年劉錦棠奉命出關,出兵收復新疆。1878年1月劉錦棠成功的驅逐了阿古柏侵略者,收復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外的新疆失地。1881年2月12日曾紀澤與沙俄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成功收復伊犁。
新疆在收復后經濟發展緩慢,社會千瘡百孔,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改善人民的生活,修復社會創傷,以鞏固清朝在新疆的統治,成為清王朝在戰后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為此,在劉錦棠主持下,清政府在新疆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設立善后局
1876年,劉錦棠督軍入新,轉戰南北,他督軍每收復一地,便設立善后局,派軍中幕僚出任局員,在新疆收復后建省前的一段時間里承擔起臨時地方政府的職能。善后局首要職責便是安置流亡,修理河渠,修繕城堡,屯田墾殖,清丈地畝,恢復發展農業生產等。幾年后,新疆各地生產恢復,社會日趨安定,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成果顯著。1880年,左宗棠在奏折中總結了當時的稅收情況,“新疆共征收各色京斗糧五十一萬五千石,征收房租地課稅厘等項銀二十二萬三千余兩。”由此可見善后局對修復戰爭破壞,恢復生產,改善人民生活,鞏固清朝對新疆的統治的作用。有關“命盜、錢債、田土、戶婚、事故各案件,概由局員查律辦理。”可見善后局也兼管當地的民政事務,這就大大削弱了新疆當地王公伯克貴族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
善后局的設立,恢復和發展了新疆各地的生產,維護了社會安定,改善了人民生活。劉錦棠等一批善后局員恪盡職守,盡心辦理善后事務,為軍府制過渡到郡縣制準備了條件,為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礎。
二、推行清朝律令
乾隆二十二年(1755年)平定新疆后,因地制宜,在新疆建立了軍府體制下的多元行政體制,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宗教和不同風俗習慣,因俗而治,因此沒有在新疆各地區徹底的推行清王朝的法律法令,各種案件根據各自的習慣法和宗教法處理。其中顯著的一項就是殺人不償命,殺人者向被害者賠償一定數量的銀錢,雙方私自了結。因此,當地王公伯克貴族濫殺無辜,視殺人如兒戲。劉錦棠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目睹了這樣的現象,認識到這不利于社會的安定,也不利于鞏固清王朝在新疆的統治。為此,劉錦棠每收復一地,便在此地全面徹底的推行清朝法律法令,嚴懲當地王公伯克貴族濫殺無辜的行為,杜絕在殺人案件中賠錢私自了結的陳規陋習。為了使清朝的法律法令深入人心,使當地人民知法懂法,有法的約束概念,劉錦棠將清朝的律令印制成小冊子,分發各地,讓當地學校和頭目向百姓講解。為此,劉錦棠的做法,全面徹底的推行了清朝的律令,穩定了社會秩序和新疆政局。
劉錦棠在新疆推行清王朝的律令過程中,也碰到了許多問題和挫折。清王朝的律令規定,死刑要送呈朝廷和刑部,由朝廷和刑部核查、審實后方可執行。但考慮到新疆到京城相距甚遠,“往往行數日程,渺無人煙。解犯就道,時有戒心,非節次派勇防護不可。”這樣一來,就不能及時懲治罪犯,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震懾作用。因此,劉錦棠向清廷上奏“以軍旅之后,荒遠之區,尤當鐲除煩苛,與民休息,不可以常例拘也。將新疆南北兩路命盜案件暫行變通辦理,稗得就地迅速審擬完結,由臣按季摘由匯奏,一面咨部立案。”朝廷批準他的奏請后,解決了他全力推行清王朝律令的一個障礙。經過劉錦棠在新疆對清朝律令的徹底推行,進一步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為新疆建立行省制和郡縣制的推廣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三、恢復和發展經濟
新疆收復后,百廢待興,恢復和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劉錦棠面對的首要問題。每收復一地,劉錦棠便組織官員安置流亡的百姓,組織兵民修繕被戰爭破壞的河流水渠這一新疆農業生產發展的命脈,同時還興修了大量新的水利設施。同時派人修繕被戰爭和侵略者破壞的橋梁道路和驛站。
在新疆收復后,新疆原有的稅收舊制已蕩然無存,劉錦棠遵循“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原則,順勢廢除稅收舊制,制定新的稅收制度。這一措施,很快穩定了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了生產。收復后的新疆,滿目瘡痍,往日繁華的城市消失了,商業凋零,再加上沙俄商人的免稅特權和經濟特權,使中國商人的利益的到嚴重損傷,則更使新疆商業雪上加霜。面對這樣的情形,劉錦棠奏請朝廷,免除一些商業稅,挽回和維護了中國商人的利益。再加上劉錦棠設立善后局,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生產,修繕橋梁道路和驛站,大大促進了新疆商業發展,使新疆的商業重現了昔日的繁榮。劉錦棠在新疆恢復和發展經濟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績,更加堅定了清王朝在新疆建立行省制的決心,也為新疆建省奠定了物質基礎和創造了客觀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建省方案
新疆建省,最早是由龔自珍提出,此后,左宗棠、譚鐘麟也多次倡議,且關于新疆建省方案各有不同,但左宗棠和譚鐘麟對新疆的現實情況了解有限,他們所提出的新疆建省方案缺乏實際運作的可行性。而劉錦棠率軍親自在前線指揮作戰,走遍了天山南北,在戰后參與并主持新疆的戰后重建,對新疆的實際情況有更直接、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他所提出的新疆建省方案才更具有可行性和實際運作性。
劉錦棠借鑒左宗棠和譚鐘麟的建省構想,把他們二者的建省方案結合起來,并彌補了他們的不足,最終形成他更具可行性的方案。他主張新疆依附于甘肅建立甘肅新疆省,新疆依然由陜甘總督管轄,設立甘肅新疆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統轄新疆全境軍政事務,在巡撫之下置布政使一員,加按察使銜,兼管新疆刑獄。因為此時新疆的發展水平和規模還不具備獨立建省的基礎,“凡籌兵籌晌,以及制造轉運諸務,皆以關內為根本,……若將關內外劃為兩省,以三十余州縣孤懸絕域,其勢難以自存;且后路轉晌制械諸務,必與甘肅分門別戶,以清眉目,所需經費,比目前必更浩繁,其將何以為準!故新疆、甘肅勢難分為兩省”。由此,新疆既是獨立的行政省區,又與甘肅陜西兩省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樣一來,既促進了新疆的發展,又加強了清王朝對新疆的統治。劉錦棠主張在新疆建立州縣時,不可過多的設置官員,也不可設置官員過少,“建官之道,必量其地之民力物產,足以完納國課,又可供官吏骨役而有余,然后視其形勢之沖僻繁簡,設官以治之”。新疆地大物博,但人口稀少,經濟規模和發展不足,過多的設置官員和設置官員過少,都不利于新疆的發展。
經過清廷內部多方論證和各省督撫討論,最終于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正式宣布建立甘肅新疆省,具體的建省方案以劉錦棠之前上奏的方案為依據,任命劉錦棠為第一任甘肅新疆巡撫加兵部尚書銜,督辦新疆軍務,統一指揮全疆各軍。考慮到新疆收復后破壞嚴重,經濟規模和發展不足,甘肅新疆省不獨自成省,而是依附于甘肅,新疆依然由陜甘總督管轄。
新疆設省,不只是新疆的大事,也是清代中國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從行政體制而言,建置上與內地一致,將以軍府制為主體的多元化體制改為單一軍政合一的郡縣制;這不僅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和往來,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而且軍政大權歸于巡撫,使軍政民政相互依存和促進,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也有利于新疆的建設和發展。新疆設省是清代中國邊疆治理的重要變革與舉措,是新疆地方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既有近代化的進步意義,也對當時全國邊疆治理制度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錦棠.劉襄勤公奏稿[M].長沙書局,光緒二十四年.
[2] 章育良,曹建英.劉錦棠評傳[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3]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M].劉泱泱編,岳麓書社,2014.
[4]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M].劉泱泱編,岳麓書社,2014.
[5]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信[M].劉泱泱編,岳麓書社,2014.
[6] 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M].中華書局,1958.
[7] 管守新.劉錦棠與清軍收復新疆之戰[J].西北民族研究,1996(01):66-83.
作者簡介:李文鈞(1992-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新疆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學院)中國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