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高達820萬人,就業創業工作面臨復雜嚴峻的形勢。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解決大學生就業是就業優先政策的重要內容,國務院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解決就業難問題。文章以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情況并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創業意愿;創業培訓;國家扶持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系統部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同時指出,為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要充分挖掘人力和技術資源,促進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重點完善創業人才培養和流動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建立健全雙創支撐服務體系。作為高校,要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必須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情況進行具體調研,掌握具體情況進而采取措施。文章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將為學校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商學院部分班級的學生,采用分專業、分年級的方式,由輔導員對所帶學生進行摸底調查,以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準確。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28份,收回問卷314份,其中有效問卷314份。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平均創業意愿為46.43%,這說明面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一部分大學生已開始考慮通過創業來實現自我價值。40%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勇氣可嘉,值得鼓勵,完全贊成,說明大學生目前的創業動力比較充足,有積極開拓創新的精神。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一)缺乏豐富、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課程
目前,高校課程普遍存在理論性強、可實際操作性偏弱的問題。大學生接受過創業培訓的人數僅占4.76%,80.23%的學生希望開設創業指導課程,說明民辦高校在創業指導課程設置方面還有待完善,對學生的創業指導存在不足之處。在創業指導課程內容方面,學生更關注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與自己創業方向相同的實踐活動、市場營銷知識,說明大學生對人際交流、經驗和營銷方式方面的指導非常渴求,高校在開設創業指導課程時應注重這幾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創業指導和幫助。
(二)經驗、資金、知識儲備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
在創業時機方面,83.53%的學生選擇了走向工作崗位積累一定經驗后再進行創業,說明大學生認為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對創業至關重要,也反映出大學生對自身社會經驗不足的擔憂,這也在選擇創業阻礙的題目中得到了體現,90.59%的學生選擇了缺乏經驗會成為自己創業的阻礙。除此之外,排名前三的創業阻礙因素是70.59%的學生選擇了資金不足,64.71%的學生選擇了知識和能力不足,資金不足是創業初期的普遍問題,據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抽樣調查顯示,因為資金短缺而難以實現創業夢想的約占56.3%。而家庭和社會大環境等因素排名靠后,說明經驗、資金、知識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大學生對自我認知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更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對外部環境的依賴較小。大學生認為知識儲備不足和能力欠缺構成了自己創業的一大障礙,這也將促使大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廣度與深度,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更加積極地參加實踐活動,增加自身社會經驗和閱歷。
(三)對國家扶持高校學生創業政策了解不足
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是為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從畢業年度起可享受三年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各省市分別制訂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清單,包括融資、開業、稅收、創業補貼、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在對國家出臺的與大學生自主創業相關的政策了解程度方面,45.35%的大學生對此了解甚少,說明學校和有關部門在宣傳國家相關創業政策方面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和方法有待改進。
(四)興趣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方向的重要因素
在創業的領域選擇方面,63.92%的大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行業,這說明興趣對大學生創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反映出90年代末期出生的學生很有主見,以自我興趣決定就業方向。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大學生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和企業。
三、增強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對策建議
(一)高校要積極完善改進創業培訓課程
創業培訓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業思維、增強創業意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增強創業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及時更新課程內容,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實際創業經驗的老師對學生進行理論輔導和個性化指導,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創業文化長廊、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創客空間,聯合企業、個人構建大學生創業引導基金體系,設立大學生創業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新產業、新思維、新業態、新模式產生的源泉,對大學生創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要充分認識創新的重要性,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組織新穎的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高校和有關部門要做好創業宣傳工作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創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途徑,高校和有關部門要利用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國家和各省市對高校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尤其是稅收優惠和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這對大學生創業解決資金成本問題非常重要,增強大學生對國家扶持高校學生創業政策的了解。高校要通過創業文化長廊、大學生創業咨詢中心和就業服務大廳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宣傳活動,舉辦創業論壇、創業講座,組織創業成功的校友和社會成功人士進校園為大學生講述創業經歷和經驗,調動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增加校企合作,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的好壞對大學生創業影響較大,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初入職場,對企業開立、營運、稅收等方面知識了解較少,政府應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統籌協調各部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配套環境,減少大學生創業的阻礙因素,完善配套措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企業、學校通力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廠房、租金、稅收方面給以優惠,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促進企業與學校強強聯合,引導企業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投資,打造和諧、高效的創業環境。
(四)大學生要增強創新能力,提高自身創業素質
作為大學生創業的主體,大學生要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在豐富自我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開拓思維,踴躍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各項創新創業活動,增強自我的創新能力,知識與能力是創業的重要支撐,民辦高校學生要高度重視高校課程的學習,并通過課余時間利用網絡課程了解企業開立、營運、稅收方面的知識,提前了解創業的具體流程,對企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尋找創業良機,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為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民辦高校學生創業意愿較強,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對自我認知和創業所面臨的困難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接受創業培訓、知識儲備、創業實際操作方面準備不足,經驗、資金、知識儲備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需要政府、高校、企業通力合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山東省政府提出的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領域,作為大學生,要抓住這次機遇,充分了解新舊動能轉換的具體內容和發展趨勢,努力尋找商機,為自身創業選好方向,找準行業。同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捕捉商機,平時多關注創業人士的創業經歷和成功經驗,要有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增強自身創業意愿和經驗。
參考文獻
[1] 陳永晴.新時期高校開展更高質量就業指導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9(14):147-152.
[2] 王昀,池仁勇等.大學生創業者社會資本的作用機制——基于創業學習的思考[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04):77-82.
[3] 田紅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9(12):251-252.
作者簡介:王翠(1986.10- ),女,漢族,碩士,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