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社區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重中之重,在新時代的變遷中面臨著新的挑戰。社會流動性,主體多元化,使得居民需求多樣性,為更好滿足居民需求,創新社會治理,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顯得尤其重要。社會工作者作為一支專業力量能夠為組織的培育發展注入新鮮動力。文章從社會工作者的角度出發,采用質性研究方法,探討其在組織培育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認知、角色扮演、角色沖突及角色定位,提煉社會工作者孵化培育的有效經驗,為政府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角色研究
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多樣化、多層次的人口需求,政府難以提供所有服務,需要尋求新的服務方式。社區是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創新社區治理,事關居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近幾年,社區社會組織作為一種新的自我服務組織,在滿足社區需求、培育社區文化、促進社區和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更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是新形勢下街道和社區工作必須認真思考的新課題。社會工作者被稱為社會工程師,是政府、社會、個人之間溝通的潤滑劑,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離不開社會工作的有力支持。
一、W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情況
W社區正式成立于2002年,轄區共有10個居民樓院,分三個網格,轄區人口2361戶,7000余人。轄區建設單位有“河南省工業學校”、“金水區文化路第三小學”、“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河南地質局”、“河南煤炭總醫院”、“中國地震局物理物探中心”。60歲以上老人1100余人,約占社區總人口15.7%,10歲以下小學生800余人,約占社區總人口11.4%。因為筆者在W社區實習8個多月,所以對該社區社會組織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見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W社區社會組織主要有學習型,互助性、娛樂性、公益性幾類,社區社會組織的成員數量、年齡結構各不相同,成員類型多為社區志愿者、興趣愛好者、普通居民,且老年人居多。
二、培育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分析
社會工作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社區需求調查與資源評估;第二階段,組織成立前的前期籌備,發掘社區組織領袖;第三階段,社區組織正式建立;第四階段,幫助組織能力建設;第五階段,孵化完成,社工退出;第六階段,后續的跟進支持。本研究把一、二階段劃分為培育前期,三、四階段劃為培育中期,五、六階段劃為培育后期。
(一)培育前期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知
角色認知是人們對上級布置或要求的工作職責的了解程度。社會工作者在經歷專業培訓和學習之后對社工角色有著自己的理解。被訪者認為在社區工作,首先要了解居委會的工作流程、社區的基本情況,與社區工作人員建立良好關系,學習一些關于社區組織發展的方針政策,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去幫助服務對象。被訪者一致認為,社會工作者在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前期主要承擔著需求評估者、組織策劃者的角色。
(二)培育中期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扮演與沖突
當社區社會組織成立后,社工需要與居委會討論協商,幫助組織定位方向,制定發展計劃,鏈接社會資源,主要扮演組織服務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是在培育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境和沖突。如社工與社區居委會因意見分歧產生的角色沖突;社工與社區社會組織因角色依賴、配合度不高產生的沖突;社工自身因理想角色、領悟角色與實際角色的差距而產生的沖突。
(三)培育后期社會工作者對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培育后期,進入五、六階段,社工需要處理好離別情緒,提前告知社區培育活動結束的時間,引導組織成員去自我管理,退出組織并持續關注后續發展情況。這個階段,社工只需要做好陪伴者和引領者的角色,從大方向上進行指導,保證組織正常健康地發展。另外,隨著培育工作的推進,社會工作者會對自身角色有進一步的認知和理解,前期的角色定位也會有所調整。
三、結語
在國家治理體系創新和三社聯動的背景下,積極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對提升居民自我服務,營造和諧社區有著積極意義。社會工作作為一支專業力量注入其中,既保證了社區社會組織的專業發展,又提升了社會工作的社區影響力,促進社會工作的本土化發展。本研究以筆者的實習經歷為基礎,分析社工在社區社會組織培育中承擔的角色作用。通過訪談、參與式觀察,發現社會工作者在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扮演著需求評估者、組織策劃者、資源鏈接者、服務者、支持者、陪伴者、引領者的角色。在參與 W社區組織培育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澄清社工角色,發揮專業優勢
為順利推進社區組織孵化培育,需要在組織開展之前明確社會工作者介入的角色。首先,民政局要對居委會和社區成員進行普及宣傳,讓他們意識到社會工作者是專業人員,來幫助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組織的自我管理。后期社會工作者退出以后,培育的效果仍能保持和推進才是社工介入的意義所在。其次,社會工作者也要在培育過程中保持自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發揮專業優勢,扮演好服務者、引導者、支持者、陪伴者的角色,并根據發展階段及時調整角色定位,積極面對角色困境和角色沖突,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向社區組織成員澄清自身的角色任務。
(二)多元參與,多方合作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社區、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合作才能完成。政府決定資源配置、政策制定、資金投入等環節。在社會創新治理過程中,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是其一項重要工作,政府制定計劃購買服務來進行引導,社工介入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促進組織自我成長,這不僅是對基層社會的創新塑造,還是處理社會分化與沖突矛盾的有效方式。另外,社區居委會是組織培育的重要支持者,社工要與社區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良好關系,獲得社區的有力支持。從長遠發展來看,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不應只依賴于政府和社區,也不應過度依賴社會工作者提供的專業引導和服務支持,應努力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主動進行資源鏈接。
(三)重視居民主體作用
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要經歷形成期,發展期,完善期、穩定期四個階段。作為社工,首先要了解社區組織的實際情況,根據組織需要,進行適度介入。社工雖然是組織的引導者,策劃者,但要明確居民才是社區組織的主體,是培育社區組織的關鍵。對于組織內部事務,社工要適度參與,不能代替居民做主。社區社會組織如果離開居民的參與,就相當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在培育組織過程中,社工要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以實現社區社會組織自治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組織事務。同時,社工也要為組織成員提供一些專業培訓,包括活動策劃、組織管理等,保證組織離開社工以后,能夠順利發展下去。
(四)建立長效陪伴機制
陪伴機制是指能夠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持續支持和督導的機制。社會工作機構作為第三方社會服務機構,雖然具有組織培育的專業優勢,但受到項目資金、專業人員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存在隨時撤離社區的風險,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可能會陷入“斷奶”險境。所以,要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的持續發展需要在長時間內繼續提供服務支持,包括:項目開發與申報、組織運行與管理、資金申請及資源整合。因此,筆者建議在社區內建立長效陪伴機制,開發崗位或者平臺為社區組織提供持續性服務,專門負責組織的支持管理和監督工作。
最后,在完成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筆者在研究方法、研究資料的分析和整理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今后會繼續關注社會工作者角色研究的相關議題,更好完善自己的研究結論,為社區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Kramer R M, Specht H. Readings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M]. Prentice-Hall,1983.
[2] Greenblatt,Lee.Cancer survivorship and identity: what about the role of oncology social workers?[J].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2018,57(10).
[3] 胥俊凱.城市社區社會組織培育中居民參與障礙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作者簡介:彭婷婷(1992.09- ),女,漢族,河南漯河人,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