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華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計算機設備的普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計算機的應用日趨廣泛,計算機操作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本應用技能已經成為當代每個中職生的必修科目。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被列為中職學校各個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但是這門課程與其他的公共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是僅僅靠書本就能學好的,更多的應該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從而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中職生。
雖然,現在每個學校對于計算機基礎教育都很重視,計算機基礎對于每個學生來說也都很重要,但是目前《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效果還是不理想,這其中存在著很多原因和問題。
首先,從學生本身來看,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學習主觀性不強,學習能力有限,對計算機的認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參差不齊。
我們的中職生普遍都是高中線以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上都存在著一定的欠缺,文化基礎薄弱,理解能力有限。計算機學科對于他們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容易讓學生產生為難情緒,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從而表現出學習主動性不強。例如,學生在在學習二進制數制轉換的時候,很多學生就表現出無法理解和厭惡的情緒,進而影響到學生后面的學習。同時,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很多農村的學生在中職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操作比較陌生,學習上畏手畏腳。城市的學生對于計算機接觸的比較多,他們會使用計算機進行聊天、游戲、上網,這些學生普遍存在自滿情緒,認為自己對計算機比較精通了,不需要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了,這些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一知半解,又很難接受? ? 新的知識,這種情況往往是老師們最頭疼的。
其次,從教師教學來看,現在的計算機基礎都被作為公共基礎課來開設了,經常是一個老師上幾個專業的課程,學生找不到學習目的,同時,多年中小學信息科不被重視,養成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漠視。 隨著計算機在我們工作、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課已經被作為公共基礎課來開設了,大量的課程讓老師往往會交叉的上幾個專業的的課程。老師們不分專業,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找不到學習計算機基礎的目的性,有些學生會問:“計算機和我們專業有關系嗎?我們為什么要學計算機呢?”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與專業的結合點,從而忽視或放棄了計算機基礎的學習。另外,很多學生在中小學就開設了信息科,因為不是中考、小考的考試科目,所以大家都沒有足夠的重視,覺得怎么學都可以,甚至不學都可以。長期以往,讓許多學生養成的對計算機學習漠視的態度,到中職后他們依然以這種態度學習計算機。
再次,從學校的教學環境來說,由于很多學校的硬件條件有限,學生不能在機房邊學邊練或者學完就練,往往教學環節和練習指導環節脫節,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計算機基礎重點在于學生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實際工作的過程,能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但很多學校因為硬件條件有限,不能將學習和上機時間排在一起或者不能保證學生上機時間。學生不能做到馬上學,馬上練,學習效果嚴重打折。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積極性,更好的適應企業對中職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的要求,我們的老師應該在多方面對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藍領人才。
第一,改變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以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由于現在的中職生學習興趣普遍不足,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不積極思考,被動接受,缺乏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因此,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為了克服課堂老師和學生“無聊”狀態,現在很多老師將整體課程的講解分模塊,以任務驅動法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學習目的明確,知識結構清晰,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歡迎。
然而,任務驅動只是在授課方法上的變革,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更應該在任務的選取上做足功課。由于計算機基礎作為公共基礎課,不同的專業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千篇一律,學生不知道學習的內容和本專業的關系,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任務選取上應該結合具體專業。例如:烹飪專業可以在互聯網部分加入關于烹飪信息的查詢和處理;在PPT演示文稿部分多加入一些烹飪知識的展示;在會計專業學習EXCEL時,可以增加一些工資表等會計常用表格的數據處理等。通過這些融入專業知識的任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與專業相結合的同時,教師在任務的選取上也要與時俱進,可以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娛樂性內容,例如在word學習中可以選取一些娛樂消息和明星圖片來講解圖文混排,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任務。總之,合適的任務選取決定了教學效果,這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了解各個專業的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將這些內容積累起來并和我們的教學聯系在一起,當然,巨大的工作量就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第二,提高學校硬件條件,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教學,保證學生“學”“練”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的學生總體邏輯思維不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課前老師可以將本課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或錄制成視頻,傳到學校的服務器或QQ群中,學生可以自己下載學習,例如,在學習EXCEL函數功能時,學生普遍對函數的格式和功能掌握不準,通過預習找到難點,上課時候就可以重點學習,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作用,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現在很多教育主管部門都利用云端為所主管的學校師生進行教學服務。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云端資源,推動學生將課后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并及時與學生溝通。
第三,在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的教學實施手段,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增加各種類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創新能力,增強團隊精神。
傳統的課堂過于沉悶,尤其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參與度不高。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踴躍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比賽的形式完成訓練。每組可以指定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輔助老師指導其他同學,各組根據任務要求自行完成任務,最后每組推薦最優秀的作品展示,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比,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第四,對計算機知識要求高的個別專業,要加大實訓力度,設置計算機基礎綜合實訓,讓學生體驗企業工作過程,培養學生靈活的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計算機基礎操作有較高要求的專業,在教學中我們應以活學活用為原則,以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在所有基礎知識學完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綜合實訓課程,完成實訓任務的所有工作盡量由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獨立完成。例如,老師布置做一個有關“當今環境情況調查”報告,學生分組后,每組通過討論可以將任務分解成幾個模塊,例如可以分為“網絡查找搜集資料”、“word進行資料整理并打包上交作業”、“excel表格數據分析處理”、“PPT結果講解演示”等。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負責不同工作,在工作中大家討論難點,共同完成任務,可以讓每一位同學在任務中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的位置,進而也達到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時又不會打擊學習能力較差同學的自信心。這樣的綜合任務要求靈活,鍛煉了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同學們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積極參與,任務完成質量也會很高。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和教學理論的發展,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必然要不斷翻新,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完成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作者單位: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