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 楊麗婷 雷賽 姚紫珺 余可斐 張垚 鐘萍 郭懷蘭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體成分及血壓水平。 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于2018年9~10月測量湖北省十堰市某高校2018年9月新入學的大一學生體成分和血壓水平。 結果 共納入學生3172名。男生體重、體重指數、骨質、蛋白質、肌肉、骨骼肌、瘦體重、總水分、基礎代謝及水腫系數高于女生,且體脂率、脂肪低于女生,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同性別體脂率、體重指數及血壓檢出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不同血壓水平新生骨質、蛋白質、肌肉、骨骼肌、瘦體重、總水分及基礎代謝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體重指數、腰臀比與血壓呈正相關(r > 0,P < 0.01);骨質/體重、基礎代謝率/體重、水腫系數/體重與血壓呈負相關(r < 0,P < 0.05或P < 0.01)。此外,水腫系數/體重、肌肉/體重、骨質/體重、基礎代謝率/體重是收縮壓的影響因素(P < 0.05)。 結論 有較大比例新生處于超重、肥胖,正常血壓高值、高血壓,高校應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學生減重、減脂、降血壓。
[關鍵詞] 高校新生;體成分;血壓水平;橫斷面調查
[中圖分類號] R473.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4(c)-0004-05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of college freshmen in colleges
LI Ju1,2 ? YANG Liting2 ? LEI Sai1,2 ? YAO Zijun2,3 ? YU Kefei1,4 ? ZHANG Yao2,3 ? ZHONG Ping5 ? GUO Huailan2,3
1.College of Nursing,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 442000, China; 2.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 Water Source Area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 442000, China; 3.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 442000, China; 4.Department of Nursing, Taihe Hospital, Hubei Province, Shiyan ? 442000, China; 5.Medical Health-Care Center,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 44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s of freshmen in colleges. 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ody composition and blood pressure of freshmen in a college in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8. Results A total of 3172 stud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urvey. Boys′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 bone mass, protein, muscle, skeletal muscle, lean body mass, total water, basal metabolism and edema coefficient were higher than girls, and body fat rate and fat were lower than girls,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differences in body fat rate, body mass index and blood pressure detection rat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mpared with new bone, protein, muscle, skeletal muscle, lean body mass, total water and basal metabolism of freshmen among different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Body mass index, waist-to-hip ratio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r > 0, P < 0.01); bone mass/weight, basal metabolic rate/weight, edema coefficient/weigh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r < 0, P < 0.05 or P < 0.01). In addition, edema coefficient/body weight, muscle/body weight, bone mass/body weight, basal metabolic rate/body weight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 < 0.05). Conclusion A large proportion of freshmen are overweight, obesity, normal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lose weight, fat and blood pressure.
[Key words] Freshmen in colleges; Body composition; Blood pressure; Cross-sectional survey
體成分主要指各組織、器官的脂肪、肌肉、骨骼等,包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兩大類,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1-2]。2015年中國18歲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3],高血壓患病率為27.9%[4-5],大學生高血壓患病率為2.6%~3.3%。大學新生是特殊成年人群體,身體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體成分與一般成年人差異較大,其體成分與血壓的關系值得探討。本研究旨在了解高校新生體成分和血壓水平,為促進大學生生長發育、提高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9~10月以湖北省十堰市某高校2018年9月入學的大一新生為調查對象,告知測量內容與目的,均自愿參與。
1.2 方法
1.2.1 體成分 ?使用清華同方人體成分分析儀器測體成分。儀器在使用之前經檢測和校準,每天使用時間相同、室溫恒定。測量身高體重時,受試者空腹、赤足免冠脫外套、站立正姿測量,讀數均精確到0.1。測量時間為入學后2個月內。
1.2.2 血壓 ?使用經校正的電子血壓計測血壓,受試者在測量前0.5 h內無劇烈運動,測坐位安靜狀態時右上臂肱動脈血壓,初次測量偏高者予復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超重、肥胖判定標準 ?體脂率(PBF)使用TANITA公司提供標準[6],根據脂肪含量分為過低(女<17%,男<14%)、正常(女17%~24%,男14%~20%)、超重(女>24%~30%,男>20%~25%)、肥胖(女>30%,男>25%)。腰臀比(WHR)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切點[7]分為非肥胖(女<0.85,男<0.90)、肥胖(女≥0.85,男≥0.90)。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2),參考《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8]分為:偏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4.0 kg/m2)、超重(BMI 24.0~<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
1.3.2 高血壓診斷標準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4],分為正常血壓(收縮壓<120 mmHg和舒張壓<80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高值(收縮壓為120~<140 mmHg和/或舒張壓為80~<90 mmHg)、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1.4 質量控制
工作人員經統一培訓后固定。測試結果每天核查,確保準確。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各指標間的相關性使用Pearson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血壓的危險因素。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共調查3172名學生,男生1102名,女生2070名。男生、女生年齡分別為(19.53±1.03)、(19.53±1.13)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 = 0.185,P = 0.855),具有可比性。
2.2 體成分結果
2.2.1 不同性別新生體成分比較 ?男生體重、BMI、骨質、蛋白質、肌肉、骨骼肌、瘦體重、總水分、基礎代謝及水腫系數均高于女生,女生PBF、脂肪明顯高于男生,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2.2.2 不同性別新生超重肥胖檢出情況 ?以PBF、BMI為判斷標準時,不同性別肥胖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 = 905.825、112.591,P < 0.01)。以WHR為判斷標準時,不同性別肥胖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血壓情況
2.3.1 不同性別新生血壓值比較 ?正常血壓新生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他血壓水平新生不同性別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3。
2.3.2 不同性別新生血壓水平檢出情況 ?不同性別各血壓水平檢出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 = 576.647, P < 0.01)。見表4。
表4 ? 不同性別新生血壓水平檢出情況[例(%)]
2.4 體成分與血壓水平關系分析
2.4.1 不同血壓水平新生體成分狀況 ?正常高值、高血壓者與正常男生及女生體成分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總體比較時,正常高值者脂肪、水腫系數與正常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他各指標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5。
2.4.2 新生各肥胖指標與血壓的相關性 ?新生BMI、WHR與收縮壓、舒張壓呈正相關(r > 0,P < 0.01)。新生PBF與收縮壓、舒張壓呈正相關(r > 0,P < 0.01)。見表6。
2.4.3 體成分/體重與血壓的相關性 ?骨質/體重、基礎代謝率/體重、水腫系數/體重與血壓呈負相關(r < 0,P < 0.05或P < 0.01)。見表7。
2.4.4 體成分/體重與收縮壓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以收縮壓為因變量,以脂肪、骨質、蛋白質、肌肉、瘦體重、骨骼肌、基礎代謝率、水腫系數與體重比值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水腫系數/體重、肌肉/體重、骨質/體重、基礎代謝率/體重是收縮壓的影響因素(P < 0.05)。見表8。
表8 ? 體成分/體重與收縮壓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注:“-”表示無數據
3 討論
3.1 高校新生體成分現狀
不同評價標準各檢出率不同,男生、女生肥胖檢出率最低的分別是PBF、BMI。以BMI為評價標準,女生標準體重檢出率(70.0%)高于男生(55.8%),但低于宋濤等[9]研究(80.0%)。新生總超重、肥胖檢出率為12.7%和4.3%,遠低于2012年18歲以上成人結果(30.1%和11.9%)[3]。本研究對象低體重檢出率為17.9%,高于2012年(6.0%)[3],可能與學生過分追求形體美有關[9]。本研究人群體成分具有極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脂肪水平明顯高于男生,其他指標均低于男生。不同營養狀況、不同性別各測量指標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這與相關研究[9-11]結果一致。總體來看,男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偏瘦、超重和肥胖,而女生消瘦、超重問題比較突出,這種差異可能與不同性別間體育鍛煉、飲食、作息時間、生理特點及性激素參與體內脂肪儲存、分布、分解等[12-13]相關。
3.2 高校新生血壓狀況
本研究對象高血壓檢出率為12.5%,高于全國水平[4],但低于楊玲芳等[14]研究檢出率。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38.1%,而血壓正常高值10年的長期轉歸轉,有較高水平者發展為高血壓[4]。本研究人群高血壓和正常高值檢出率均較高,可能與新生長期的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和熬夜等因素有關[15-16]。男生高血壓檢出率明顯高于女生,可能不同性別間脂肪分布差異有關。而高血壓水平與腦卒中、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17-18]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加強對高校男生進行高血壓知識宣講、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壓發生率刻不容緩。
3.3 體成分與血壓水平的相關性
與正常組比較,不同性別研究對象正常血壓高值組和高血壓組體成分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本研究結果顯示,脂肪與男生、女生的血壓水平呈正相關,BMI和WHR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呈正相關(P < 0.01)。其中BMI與血壓的相關性較強,這與相關研究[19-20]結果不同,但與一些學者[21-22]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人群、地域因素有關。回歸分析顯示,水腫系數、肌肉、骨質和基礎代謝率/體重的比值影響收縮壓水平,而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壓發生風險是正常體重人群的1.16~1.28倍[23]。現有20%的20歲臨界高血壓者在40歲時發展成為高血壓,控制體重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措施[24-25]。大學階段是健康行為定型的黃金階段[26-27],高校應加強健康宣教,提高學生健康相關知信行水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達到減重、降脂和降血壓目的。
超重、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人群的超重、肥胖、正常血壓高值、高血壓檢出率較高,高校需強化對學生的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
[參考文獻]
[1] ?楊金榮,李磊,邵繼紅,等.555名大學生人體成分分析及其與肥胖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校醫,2016,30(11):815-816.
[2] ?楊敏.健身操對人體體成分的干預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0.
[3] ?顧景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_2015_解讀[J].營養學報,2016,38(6):525-529.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
[5] ?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1(23):24-43.
[6] ?陶曄璇,蔡威,湯慶婭,等.不同方法評估人群營養狀況作用比較[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3,11(1):27-30.
[7] ?姜勇,趙文華.成人肥胖的評價方法、指標及標準在公共衛生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衛生研究,2013,42(4):701-705.
[8] ?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中國超重.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J].糖尿病天地,2016,10(9):395-398.
[9] ?宋濤,徐國棟.高校學生體成分現狀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3):283-288.
[10] ?鄒凌燕,趙長峰.大學生人體成分的測定與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43(12):1185-1187.
[11] ?張偉.0~59歲城市非體力勞動者身體成分現狀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51-54.
[12] ?張苗,陳晉,甘亞楠,等.四種常用成年人肥胖評價標準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2):2732-2738.
[13] ?楊露,蔣琪,李雪婷,等.北京市海淀區兒童青少年體成分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2):304-306.
[14] ?楊玲芳,秦偉,吳煜聊.阜陽市某高校大學生高血壓患病現狀及與體質量指數相關性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8,24(2):91-94.
[15] ?Buell JC,Eliot RS. Psychosocial and behavioral influenc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quired carddiovascular disease [J]. Am Heart,1980,100(5):723-740.
[16] ?馬清慧,張洪娜,張國棟,等.某高校大學生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1):107-109.
[17] ?Lawes CM,Rodgers A,Bennett DA,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J]. J Hypertens,2003,21(4):707-716.
[18] ?Lloyd-Jones DM,Larson MG,Leip EP,et 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congestive heart lailure:the Framinghan Heart Study [J]. Circulation,2002,106(24):3068-3072.
[19] ?杜慧敏,宇克莉,劉琳.西雙版納3個族群成人不同肥胖指標與血壓的關系[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5):74-80.
[20] ?章玉霞.合肥市某區部分居民BMI、腰圍及體脂含量與高血壓關聯程度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7.
[21] ?張晗,查龍鳳,周波,等.沈陽漢族和滿族醫學生血壓情況及其與體成分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7,35(111):1-4.
[22] ?周瑤,肖利春,王麗萍,等.青年學生高血壓檢出率[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8,26(1):51-55.
[23] ?馮寶玉.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隨訪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6.
[24] ?焦秀坤,季振慧,王保群.大學生高血壓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9):3604-3605.
[25] ?金天任.13~18歲青少年血壓偏高與超重和肥胖關系的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6):71-72.
[26] ?袁雪晴.兩省大學生健康素養現狀及與健康行為、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D].北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9.
[27] ?徐劃萍,邱慧.大學生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6):60-63.
(收稿日期:2019-11-27 ?本文編輯:王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