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選地、選苗、起苗、挖坑、運苗、栽植及后期管理等七個方面論述了樟子松、云杉大苗凍坨移植造林技術,以為園林綠化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樟子松;云杉;凍坨移植;技術
近年來,使用樟子松、紅皮云杉大苗凍坨移植進城造林,主要是綠化公園、街道、庭院、城防壩、景點。據不完全統計,齊齊哈爾市2003年冬移植的7萬株5~7年生紅皮云杉、樟子松成活率95%以上,為大苗移植造林成功積累了寶貴經驗。
1 選地
樟子松宜選地勢較高、土壤肥沃的崗地栽植;云杉宜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不積水的地塊栽植。土壤中含有石子、瓦礫、垃圾的要客土。
2 選苗
2.1首選苗圃培育的苗木。
2.2到造林地或山上選苗,要在土層較厚、土壤濕潤的地塊選擇,在干旱、沙化地塊選苗要先澆足水,形成凍坨后再起苗。
2.3選苗應選運輸距離近的地方。
2.4選5~7年生正值發育階段的樹木;樹高1~2m為佳;干形通直,冠形豐滿、美觀,頂枝、頂芽完整、壯實。
3 起苗
3.1時間
每年10月下旬(土壤凍結20cm左右)即可起苗。
3.2標準及規格
樹高在1.5m以下的,坨直徑為60cm(以樹干基部為中心,以下同),坨厚40cm;樹高在1.5~2.0m的,坨直徑為65cm,坨厚50cm;樹高在2m以上,不超過3m的,坨直徑為70cm,坨厚60cm;樹高在3m以上,不超過4m的,坨直徑為90cm,坨厚65cm;樹高在4m以上的,坨直徑為100cm,坨厚70cm。
3.3起苗方法
在挖坨之前,先將樹冠用草繩或絲力膜把樹冠一圈一圈地纏緊,注意不傷枝丫。然后以樹干基部為中心,在大于規定的坨徑5cm處,繞樹干基部劃一圓圈。沿著所劃圓的痕跡外側用鎬刨出寬30~40cm的環狀溝,深度要超過規定深度的20~30cm。然后修樹坨成壇形或鍋底形(修坨截根時要注意不散坨,坨的表面光滑),底徑為20cm,待凍透后用扛子撬下,抬出坑外,放到裝車地點。
4 挖坑
4.1定點。按設計的株行距(片林為3m×4m,4m×5m,4m×6m。行道樹為3m×6m或2m×6m)和配置方式(正方形和品字形)用百米繩進行白灰定點。
4.2以確定的白灰點為中心,向四周挖坑。坑的大小和深度根據移植的樹高和凍坨的大小而定,關鍵是要保證凍坨底部落入坑底,凍坨土面略低于地面。
4.3挖出的土需打碎,放在坑邊的一個方向上。土質不好的或磚塊、砂石礫多的要客土。
5 運苗
5.1裝車
把樹干基部用絲袋子或其它柔軟的東西墊好,然后把繩子拴在樹干基部。把扛子穿在繩套(長20~30cm)上,抬起樹坨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麻袋片中心,4個人抬麻袋4個角,1個人扶樹干,一次性把樹坨連同麻袋一起放在車上,一棵挨一棵擺好。樹坨較大的得用吊車裝車。車裝滿后,用繩子把樹冠攏好,靠車能磨擦樹干的地方要用麻袋墊好,防止磨傷樹干。
5.2運苗
運苗時車要緩慢行駛,防止快速顛簸散坨。
5.3卸車
運到植樹地點后,卸車時要防止碰坨。4個人抬麻袋片4個角,把樹坨抬下車,送到樹坑邊。
6 栽植
6.1時間
每年的11月下旬至翌年1月末。
6.2栽植
栽前先量一下樹坨高度,然后比較一下坑的深度,墊土厚度以樹坨平面低于坑面3~5cm為準。墊好土后,用繩子拴樹干基部。用扛子穿繩套把樹坨放入坑內,陽面朝陽。掛線確定好株行距,扶正苗木培土,要將土打碎填入坑邊和坑邊的空隙中,邊填邊用木杠杵實,將土填至地面一平,再做水穴,直徑1.2m,埂高30cm,寬40cm。
6.3支架
樹高超過2m的,栽后,要用3根4~5cm粗的叉桿支住樹干,防止風搖擺動,影響成活。
6.4澆水封穴
栽后要立即澆水。水要澆兩遍,要澆足澆透,邊澆水邊用鐵釬或木釬在坑邊向下插到坑底,使水快速滲入。然后封穴,將做水穴的土埂填到樹干基部,厚度為30cm,直徑為1.5cm。
7 后期管理
7.1澆水
移植越冬后,在下一年的4月25日至5月10日,要澆解凍水。澆法即將培的土扒至與地面一平后做水穴,然后澆水,待水滲入后再培土即可。以后澆水次數要視降雨量而定,一般在20天內若無有效降雨,就要澆1次透水。上凍前再澆1次封凍水,連續澆3年。
7.2除草撫育
移植后第1年要進行3次撫育,第一遍在6月末進行,鏟除樹木周圍1m范圍內的雜草;第二遍在7月20日左右進行,鏟除樹木周圍1m范圍內的雜草,并割掉行間的蒿草;第三遍在8月20日左右進行,方法同第二遍。第二年撫育2遍,第三年撫育1遍。
7.3管護
移植后要加強管護,城內的最好設防護柵欄,防止人或機車損毀。在市郊栽植的,禁止放牧。
7.4病蟲害防治
采取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綜合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作者簡介:
張大偉(1982—),男,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生產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