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
摘 要:本文就是從高中信息技術一線教師的視角,通過對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和內容的理解,談談高中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如何從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信息社會責任感的各方面實施策略。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技術;計算思維;情境;探究活動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學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可以滿足個人終身需求及社會需求的一種核心必備的能力,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當代社會需求素養。本文就是以自身在實踐工作中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和內容的理解,談談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課程如何實施策略。
一、核心素養“四個抓手”、學科教育“立足點”
信息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內容組成的。這四個方面的核心要素統一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過程始終,共同構成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系統。日常教學中,須將這四項核心素養作為學科教育的立足點和抓手。[1]
(一)“意識抓手”:信息意識的內容是學生對信息能夠帶來的真實價值所需要具備的敏感性及相應的判斷能力,具備信息意識,要求學生有發掘周邊信息變化的能力,并可以合理獲取與判斷信息。
(二)“思維抓手”:計算思維是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技術的過程中運用的思維,要求學生學會合理運用其處理計算問題。
(三)“創新抓手”: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學生學習使用數字化工具,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利用數字化工具對學習過程及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管理。
(四)“責任抓手”:信息社會責任是指學生在個體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當自覺遵守規定,有維護信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律精神、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理性的判斷能力。
二、學科教育實施方法論之“五個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重視自身的教學工作,并圍繞著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內容來實施課程策略,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現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2]
(一)“思變略”:改變教學觀念,重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雖然,目前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未納入高考范圍,這門課程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但其應用廣泛、實用性強,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從主觀意識上認識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善誘略”:情境驅動任務教學法,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高中一年級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大多數學生缺乏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想要對學生的信息意識進行培養,可以采用情境驅動任務教學法。
我以“德陽歡迎你”為主題講授《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上課鈴一響,先用三分鐘時間播放德陽美麗景色及風土人情的視頻(預熱)。視頻一結束,隨即問學生:想不想把德陽的美傳遞出去,怎么傳遞呢?接著展示幾張家鄉優美風光的照片(寄語:以拍照的方式留住德陽的美),又以QQ曬圖和朋友圈為圖片附上文字的兩張時尚而又接地氣的截圖營造出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從生活實際引出課堂任務:制作WORD宣傳文檔。鍛煉學生主動完成學習、分工協作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對制作的作品自評互評的方式進行探討,提高學生分析和交流的能力,以培養學生信息意識。[3]
(三)“踐行略”:教學聯系實際,鼓勵學生提高計算思維素養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來運用教學方法。在奧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剖析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章節中,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語言的編程過程(分五步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應用過程中掌握計算思維。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問題(第一步)得出解決辦法:對郵件字符進行加密。平時做數學題審題后的解題,其方法和步驟就是算法,從而引出第二步:設計算法。算法設計了,我們怎樣將其表達給計算機呢?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第三步:編寫程序。程序編好后,通過鍵盤輸入到計算機中運行(第四步),當程序能順利運行后,還需對程序功能進行分析與檢查(第五步)。
更重要的是,教師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時,記得鼓勵學生深入學習編程,并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計算思維素養。
(四)“求索略”: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核心素養
為了便于學生掌握和應用信息智能處理方式中模式識別的概念和研究范疇,我專門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活動1:體驗語智能手機的語音識別控制功能;探究活動2:手寫輸入識別,思考:手寫輸入識別的工作過程是怎樣的?探究活動3:掃描儀+OCR(光學字符識別)軟件,要求學生應用OCR識別“素材”里圖片的文本內容,同時我還制作了OCR識別微課供學生學習和借鑒。
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感興趣了。同時在應用技術進行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技術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核心素養也得以培養。
(五)“列舉略”: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信息社會責任核心素養
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我在講授《信息的鑒別與評價》這一課時,以案例教學法進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嚴謹、不斷創新的信息安全意識,增強學生積極自律的信息社會責任。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重視自身的教學工作,并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開展教學工作。從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和信息社會責任感各方面實施課程策略,以逐步形成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并為培養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雄鷹、肖廣德、李偉《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測評方式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7(5):15-18
[2]樊秀芬、孫慶光《基于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提升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7(62):19-23
[3]田淑榮《創設情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4(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