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企業并購一般指兼并、收購。兼并是指兩家及以上企業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有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及以上的公司。收購指一家企業用資產去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或資產等,獲得對該企業資產的所有權,或者擁有該企業的控制權。企業的并購行為一般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一定的方法取得其他企業控制權的行為,是企業運作資本的一種方式。
一、企業并購相關研究
(一)國外相關研究
1.并購動因。國內企業并購動因,Chatterjee(2001)認為企業并購能夠形成協同效應,不僅可以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還能提高企業市場占有份額,此外能夠獲得規模效益進而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Lambrecht(2004)研究表明,處于成熟階段的行業市場占有率高,但是由于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競爭加劇,企業的獲利能力下降,通過并購來削減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的效益,是企業進行并購的重要動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選擇跨國并購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國外學者也對跨國并購的動因進行了分析,Harford等(2005)認為企業的跨國并購是一種趨勢,企業通過并購可以實現全球化戰略、國際化。綜上,學者對企業的并購動因的研究較為豐富,分析了不同環境下企業并購的動因,由于企業所處環境不同并購動因不盡相同。不同角度分析發行動因豐富了相關研究成果。
2.并購風險來源及控制。①并購風險來源。由于企業并購過程復雜且并購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并購存在一定的風險,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風險的來源進行了分析。Robert(2001)研究認為并購都會存在風險,并購企業之間戰略的差異以及并購之后整合工作做得不夠好等是并購風險主要來源。Robert J. Borghese(2001)認為,在企業實施并購之前,沒有對自身財務狀況及被并購方的市場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在并購過程中沒有選擇合適的稅收結構及并購后未能進行有效的整合都是風險的來源。James W 和Mark(2011)指出很多企業在沒有對潛在風險進行合理評估的情況下進行并購,并購后整合的成本增加導致并購風險增加。還有學者結合海外并購案例研究風險來源,Nitin和Vazirani(2012)認為企業戰略定位存在問題,談判技巧不足及并購后未能有效整合是海外并購風險產生的原因。由于不同企業所處階段及環境不同,所以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各有差異。Massimo Florio(2018)指出,跨國企業的并購由于大多數國家的監管制度不完善會對并購產生一定的風險。②并購風險控制。由于企業并購風險的存在,所以如何降低企業的并購風險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降低并購風險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相關學者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對風險控制進行了相關研究。Arnuel C.Weaver等(2003)認為用換股的方式可以降低由于對被并購企業估值不準確導致的財務風險。Jeffery(2004)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控制并購財務風險,首先正確評估目標企業的價值,其次采取有效的策略應對目標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綜上,并購財務風險方面的研究理論較多,財務風險成因主要歸結為對被并購企業價值沒有合理評估、選擇融資、支付的方式不恰當,整合不夠有效。這些只是部分的影響因素,沒有全面的概括其成因,雖然并購財務風險的研究涉及比較廣泛,但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只是某些因素的大類進行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并購績效研究。企業并購是一項重要的決策,并購后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也是人們關注重點。目前對于企業并購績效的研究并沒有統一的結論。Louis Rhéaume(2008)通過估算合并公告日股票的市場價值反應來調查并購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通過對樣本企業數據分析發現大多數并購企業獲得了協同效益,增加了公司的市場價值。也有學者認為企業并購對于企業的績效呈負面影響。Schuler 和Susan( 2001)通過對歐洲企業并購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并購對企業有負面影響,企業的收益水平呈下降趨勢。Sumit(2013)通過分析當地企業并購重組事件,詳細探討了企業并購所產生的經營績效,認為企業并購并對企業未來成長有負面的影響。綜上,并購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直是研究的熱點,由于不同學者選取樣本的差異性,對企業績效影響并沒有統一的結論。
(二)國內相關研究
1.并購動因。國內企業并購動因,韓東京(2012)以公司治理為視角分析認為企業并購的經濟動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獲得規模效益、加強企業融資能力、規避證監會的政策、法規及滬深證券交易所對于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要求和限制,隨著資本市場有效性加強并購的非經濟動因逐漸淡出。胡倩文(2015)認為,企業規模的大小影響外界對企業的評價,一般來說外界對規模大的企業有更好的評價所以并購主要是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由于企業跨國并購的興起,企業跨國并購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相應的對跨國并購動因也進行了研究。王軼南和王曉麗(2014)結合跨國公司并購的案例分析認為,由于歐元匯率的變動及歐盟失業率持續上升降低了并購歐盟公司的成本風險和準入市場的門檻,再者就是歐盟市場機制較成熟、國際化管理經驗豐富,市場規模大。此外,以并購形式進入歐盟市場能減少企業產品出口受到歐盟的技術壁壘的影響。張文佳(2015)研究發現,對于處于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企業類型,企業的并購動機會各有差異。目前階段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尋求跨國資源,主要是被并購方的資源、核心技術及品牌效應等,以解決企業競爭的劣勢。劉步塵(2016)認為,我國家電企業進行跨國并購活動的原因主要是家電企業發展遇到瓶頸,缺乏核心創新技術及品牌效應制約了家電企業的發展。而跨國并購能夠獲得先進技術,協同效應及積極整合資源、優化資產配置,從而加強企業的發展能力。綜上,企業并購動因由于企業所屬行業及所處環境不同有所差異,多數學者認為并購動因主要是獲得規模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及增強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等。企業并購的動因有多個因素決定,如國家的法律制度,經濟環境等。因此,未來對企業并購動因的研究不單要考慮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還應結合企業實際所處環境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