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軍成



[摘要]目的 比較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重癥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2例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31)和觀察組(n=31)。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觀察組給予胺碘酮進行治療。觀察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對照組的6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68%,低于對照組的35.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胺碘酮對于重癥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并且安全性更高,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胺碘酮;利多卡因;重癥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41.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4(a)-00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miodarone and Lidoca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dmitted to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1)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1)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doca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 which was higher than 67.7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VEF, LVEDD, and LVESD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VEF, LVEDD, and LVES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 which was lower than 35.4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miodarone has a good clinical efficacy on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has a higher safety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miodarone; Lidocaine;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ardiac 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屬于臨床常見心腦血管重癥疾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突發性持續缺氧缺血引發心肌壞死導致的[1],多因為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受到異常刺激和飲食不規律等因素造成,具有發病突然和死亡率高等特點[2]。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室性心律失常屬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可導致患者心室出現顫動,進而引發死亡[3]。胺碘酮靜脈滴注普遍用來治療室性心律失常,屬于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有效阻滯鈉通道和鈣通道并選擇性阻滯α和β受體,表現出抑制作用,從而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2例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重癥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2例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重癥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①對本次治療使用的藥物過敏的患者;②肝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腦出血或腦部出現嚴重器質性病變及其他病變的患者;③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n=31)和觀察組(n=31)。觀察組中,年齡54~77歲,平均(68.6±2.1)歲;男19例,女12例;受教育程度:大學及以上3例,高中10例,初中10例,小學及以下8例。對照組中,年齡51~75歲,平均(63.8±3.6)歲;男16例,女15例,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4例,高中9例,初中10例,小學及以下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經取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所有患者均已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礎治療包括平衡電解質和增強肌血液供應[5]。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山東圣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3986,生產批號:20170125,規格:10 ml∶0.173 g)靜脈注射治療,第1次使用量為1 mg/kg,之后用量減半,注射總量不得超過3.5 mg/kg,滴注速度在30 μg/(kg·min)左右,注射時間為1 d。觀察組患者采用胺碘酮(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2294,生產批號:20170112,規格:0.15 g)靜脈注射治療,首次注射150 mg,然后以1 mg/min速度注射6 h,再將用量減半,待心率穩定后停止注射。患者靜脈滴注期間要保持心電圖和血流動力學監測[6],若發現心率不足50次/min,則應該減少注射用藥量或者停止注射。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治療結束后,采用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室性心律失常減少>90%或完全消失;有效:室性心律失常減少50%~90%;無效:室性心律失常減少<50%或隨訪過程中有復發。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經過二維超聲心電圖改良的Simpson法[7]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和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以此評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包括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心律失常加重、心率過緩,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對照組的6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68%,低于對照組的35.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重癥室性心律失常作為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病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亂,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8],其發病群體多集中于中老年群體。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導致各種此類重大疾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同時發病人群也趨于年輕化[9],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這也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并發癥之一,相關研究表明,其也可發生在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心肌炎、嚴重低鉀患者中[10]。有學者指出對于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應該及時診斷,及時有效的判斷發病原因對患者的預后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11]。而目前臨床對于室性心律失常主要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利多卡因、胺碘酮等[12],利多卡因能夠使肌細胞鉀離子外流的同時阻止鈉離子內流,起到對心肌細胞的調控作用,但是利多卡因只對于無血液動力學改變的患者有效,因此這也限制了其應用[13],同時利多卡因的藥物濃度增加后,很多患者會出現呼吸抑制、心動過緩、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并且利多卡因無法口服,需要長期靜脈注射,這樣就會產生心室停搏等嚴重問題[14]。胺碘酮是一種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能夠消除折返激動,有效抑制鈉離子內流,從而降低竇房結、房室結。并且胺碘酮自律性半衰期長,同時藥效時間長,可以延長心室傳導,使心房傳導時間變長,避免心臟出現過激反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5-16]。
鑒于此,本研究將治療的62例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對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胺碘酮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使用利多卡因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使用胺碘酮具有更高的療效。另外,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LVEF、LVEDD、LVESD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胺碘酮對于降低復極離散效果顯著,并且能夠促進患者心肌均勻復極[17-18]。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68%,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5.48%,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胺碘酮對心臟的抑制作用相對較小,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重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玉柱.胺碘酮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CRP水平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70-71.
[2]陳清,陳熱花,涂杳然.胺碘酮治療重癥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與護理干預[J].藥品評價,2018,15(6):47-49,60.
[3]杜春蕾,郭牧,張云強.尼非卡蘭與胺碘酮治療嚴重室性心律失常近期療效及安全性的對比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9,35(2):58-62.
[4]靳飛鵬,高振華,孟銀苔.胺碘酮對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電變化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 18(10):143-144.
[5]周娜.系統護理對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應用效果評價[J].系統醫學,2018,3(7):162-164.
[6]王輝.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7,38(6):155-156.
[7]孫蓉.胺碘酮聯合利多卡因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 14(1):157-159.
[8]袁奇.胺碘酮聯合穩心顆粒治療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5):99-100.
[9]吳利平.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7):140-141.
[10]陳阿娣.鹽酸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91-92.
[11]龍婷華.胺碘酮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療效與心功能改善程度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7,29(4):97-98.
[12]吳敏助.胺碘酮聯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急診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8):1129-1131.
[13]宋誠.小劑量胺碘酮聯合倍他樂克治療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 27(9):105-106.
[14]孫海波.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4):104-105.
[15]張光明.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對心電圖PR間期和QRS時限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1):2031-2032.
[16]盧梓添.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9):47-50.
[17]徐高峰.胺碘酮聯合阿托伐他汀對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伴惡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炎性因子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8):56-59.
[18]陳華,楊梅.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9,25(22):69-71.
(收稿日期:2019-07-30? 本文編輯:任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