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萍
當代高等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要從多層面進行,在輔導員-學生,思政老師-學生層面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投入新的方法,開辟新的路徑,努力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基于當前教育大環境的基本形式,綜合考慮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加強高等院校基層黨建,充分調動高等院校黨員的積極性,尤其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生黨員的宣傳監督作用。通過基層黨建的不斷完善和強化,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高校基層黨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黨員質量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效發展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和模式不斷地擴張和更新,高等院校招生由原來單一的高考模式發展成多渠道多途徑的入學模式。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張導致了入學門檻的相對降低,雖然為國家培養了更多的高等專業人才,但是由于學生基本素質參差不齊,加之,很多高校的基層黨組織盲目的為了增加在校黨員的數量,顛倒了“數”與“量”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學生入黨的條件和審核要求,導致,高校學生黨員的質量無法保證,很多學生黨員在入黨后出現了沾沾自喜甚至引以為傲的情緒,不僅不能實際為黨組織發展貢獻力量,反而在學生中起到了負面的情緒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對入黨這件事本身產生了抵觸情緒。由于對黨組織的認識不夠深刻,或者其他種種原因,還有的學生黨員在畢業后逐漸斷了跟黨組織的聯系。學生黨員的低質量,不僅不利于高校黨組織的發展,而且浪費了黨組織的資源和心血,所以,為了更好地發展高校基層黨組織,更好地發揮學生黨員的滲透教育作用,高校應迫不及待的加強學生入黨的條件審核,保證學生黨員的質量。
(二)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的能力不足
由于高校基層黨務工作內容繁雜,工作量大,導致高校基層黨務工作人員流動性大,所以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工作交接比較頻繁,且由于面對的學生數量較多,很容易造成當下的黨務工作者對正在發展的黨員情況并不能非常了解,從而導致學生黨員的發展出現審核不嚴或者容易錯失優秀黨員后備軍的情況。很多高校針對黨員的培養教育、推薦考察和發展等工作基本是由基層黨務工作者來完成的,但是經過調查發現,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標準不一且存在一定的欠缺,如部分基層黨務工作者的自身業務能力不高,且工作態度消極懈怠,甚至有很多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屬于趕鴨子上架,其自身對黨務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了解不足,在入黨積極分子考核時,把部分優秀的學生拒之門外,不僅影響了部分學生的發展,甚至出現負面的影響,影響很多同學入黨的積極性。應盡快改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過分的程序化和簡單化,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者自身思想和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對學生黨員的培養機制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對黨員的培養教育是從大一下學期才開始的,且多針對有入黨積極性的同學進行。多數發展的黨員在發展程序完成轉正后就面臨離校實習,不能充分的接受黨組織的培訓教育和督促考察,時間上的不充分導致新黨員無法接受入黨后更深刻的教育,所以,很多高校無法對其發展的黨員進行長期的監督管理。對入黨人員教育的范圍受學生自身興趣的限制,對學生的基礎思想教育也多有欠缺。
二、創新高校基層黨建的管理模式與學生管理模式
(一)加強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穩定性和自身素質
高校對基層黨務工作者應任人唯賢,杜絕政策壓制,建立完善的的基層黨務工作者培訓教育機制,定期對基層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教育及考核,獎罰分明,從根本上解決基層黨務工作者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態度懈怠的問題。建立健全學生黨員發展臺賬,便于查詢了解每個學生黨員的情況,建立一支高效、敏感的基層黨建團隊。
(二)提前開展高校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改善學生黨員培養機制
高校發展黨員因受學制年限限制,所以應打破固有的時間觀念,很多培訓、教育工作應盡早開展,把宣傳教育工作提前做細、做廣,例如,可通過學校網站圖文置頂宣傳,校園廣播定時循環播放,紙質宣傳教育材料下發張貼進教室、進宿舍、進餐廳,以盡可能全面的覆蓋校園入黨宣傳,也讓學生從入校第一天就能全方位感受到濃郁的黨建氛圍。定期開展黨課教育,黨史教育和相關課程選修,充分利用校、院、系、專業、班級黨組織和入黨積極分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多開展黨建相關主題活動,例如:“學雷鋒,做雷鋒”“關愛自閉癥患者”“讓愛走進孤寡老人的家”等活動,并呼吁所有同學踴躍參加,在實踐中感受黨組織的溫暖和力量。
(三)充實高校學生黨員后備軍隊伍
在全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大調查,對思想積極上進的同學,及時進行入黨教育和審核,尤其是將之前錯失的優秀生源請回到學生黨員后備軍的隊伍,通過政策引導和教育,讓其在同學中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把黨課課堂從教室搬到校園,把教育對象從固有團隊轉向全體同學,把教育內容由死板的文字教學轉化為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制定黨務宣傳周、宣傳月,鼓勵多角度、全方位的黨建發展模式,給黨員后備軍以鍛煉的機會,也給所有同學熏陶黨的溫暖政策的機會。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打亂了原本平穩有序的社會秩序,社會各界停工停產,全國各地支援湖北抗擊疫情、共克時艱。疫情爆發時正值高校寒假,持續兩月有余的抗疫工作影響了高校學生的返校復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問題擺在廣大高校基層工作者面前,如何有序、高效的發揮好高校基層黨組織在疫情期間的學生管理作用,值得大家深入探討研究。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問題
第一,民辦高校學生生源分散,導致部分同學不能很好地接收、消化學校下發的相關信息。雖然各高校在疫情初期都及時準確的通過網絡由輔導員和相關老師下發相關通知和政策,但是假期期間,高校學生分布在全國各地,由于作息時間、生活環境影響,傳達方式單一,以及高校生源質量限制,很多同學不能及時收到信息并給予相應的回復,或因個人原因刻意屏蔽信息,不僅加大了輔導員老師的工作量,且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給學校防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第二,疫情爆發期間,一時廣大同學處于信息爆炸中,虛假宣傳、夸張療效甚至網絡詐騙等不法行為時有發生,此時網絡信息浩如煙海、難辨真偽。如何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及時傳達準確信息至每位同學,考驗著每所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實效。
第三,疫情嚴重地區學生的心理健康疏導問題。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決策有力,全國一盤棋,積極采取果斷措施防控疫情蔓延,并取得了立竿見影之效,同時強大的防控措施之下,如何保障疫情嚴重地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高校學生管理的新課題。
第四,針對疫情防控開展的網上授課的順利、有效開展除了對學生的自律性有很高的要求,還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監督和督促,僅靠輔導員通過網絡進行總體的監督難免會顯得抓襟見肘,導致很多同學上網課效果不佳。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基層黨組織對學生管理的積極作用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難點是及時有效的將學校和政府的相關信息正確的傳達給每一位同學,尤其假期期間,生源分散、作息時間不同、網絡虛假信息爆炸等因素,均給這項工作造成了阻礙。輔導員個人力量有限,通過網絡下發通知很難實現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達,此時積極調動班級學生黨員后備軍,通過小群方式先進行思想教育和積極性調動工作,然后通過廣撒網的傳達方式,一傳二、二傳四的傳達模式,能夠更有效的將正確信息傳達給每位同學。對學生黨員后備軍隊的心理健康進行實時監測和疏導,然后鼓勵學生黨員后備軍帶動廣大同學通過網絡途徑開展有意義的抗疫活動,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競賽、為廣大醫護人員加油鼓勵、發表正能量的抗疫評論等,帶動班級、團結同提高抗疫熱情。鼓勵學生黨員后備軍發揮先鋒帶動作用,配合輔導員通過網絡班會等途徑向學生準確傳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展,防御措施等,并鼓勵學生黨員后備軍在學生群體中進行科普、防控、心理疏導等。學生黨員后備軍永遠跟同學在一起,可時刻有效監督同學網課進展情況,有效督促同學上好網課。(作者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