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新
在21世紀,和平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還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發展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重要一環。因此經濟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經濟法作為調整各類經濟體之間和人民之間的基本利益,調整生產與再生產的關系的基本法律,它確保了經濟社會的高速且有序的發展。經濟法和社會都具有和諧,穩定,有序的特點,本質上,經濟法和和諧社會在理念上和特點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本文結合了我國實際國情,以經濟法是如何促進社會和諧,以及從多個方面論述經濟法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
一、前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黨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我國經濟也有許多不和諧的方面。例如城鄉收入水平差距巨大,不同階級之間的沖突也愈演愈烈。經濟法是以社會和平穩定發展為前提,保障經濟有序進行,促進友好交流貿易的法律。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是密不可分的,處理好人口,經濟,環境之間的矛盾是經濟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目標。
二、經濟法的概念和實踐情況
(一)經濟法的背景介紹
“經濟法”最初是由摩萊里于1755年在《自然法典》中提及,由法國學者德薩米于1842年出版的《公有法典》發展,二者都辯證分析了自然運動的規律,來論證社會運行的法則?!敖洕ā钡恼嬲霈F是在德國,當時國家對于經濟的過度干預,嚴重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在人們高昂聲中,“經濟法”應運而生,調節了自由市場和國家宏觀調控之間的關系,它提出了綜合運用了“市場之手”和“國家之手”,經濟才能高速穩定的發展。
我國經濟法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隨著改革的浪潮出現的。是一種調節經濟在計劃管理下和自由發展之間的關系的一種法律,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規范法律部門的職能,保證國家和諧安康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我國經濟法的基本概念和發展狀況
經濟法出現30年,目前對于經濟法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經濟法在我國法律中能否作為一個獨立法律的存在,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目前主流觀點,經濟法屬于法的范圍,但它是不同于國家其他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法擔任的歷史使命也不斷在發生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既要防止國家對于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一些政府權力機關濫用權力,導致經濟的失序;也要防止市場經濟的的缺點的出現,例如貧富差距擴大,資源分配不公,出現經濟危機等??傊洕ǖ膶嵸|是要營造一個和諧的經濟環境。
綜合來看,經濟法雖然在我們沒有正規的部門,但它在構建和諧社會之中擔任著主要的作用,構建和諧社會與經濟法的使命擔當具有著一致性。
三、經濟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作用
(一)經濟法對市場準則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管理下,經濟法在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市場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要有經濟法對其進行法律義務上的監管和評判,必須承擔相應的經濟義務,并且各個經濟法規定之間必須平衡對待,這對實現市場經濟公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經濟法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法律特性,對于提升市場效率,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當然,針對目前經濟法的發展現狀,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要求,在
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規范方面,應確立地方各級政府的“打假”工作責任制,在《產品質量法》中增設懲罰性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加大查處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充分發揮經濟法的調控性,對于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轉,對于解決個體營利性和社會公益性的矛盾,對于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經濟法作為克服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現代法,在本質上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入發展。
(二)經濟法對宏觀調控的作用
在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經濟法控制著市場中總量 平衡和結構平衡,不僅發揮著規范市場和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還且還能充分發揮國家宏觀調整的主導性作用,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
經濟法的宏觀調控主要包含對財政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產業政策法律制度等內容,這些相關制度的提出從法律上確立了政府對政權、稅收、金融、價格、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的運用方法以及權限和責任。
(三)經濟法對于弱勢群體的保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無論從經濟,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我國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城市里高樓聳立,農村人們衣食無憂,GDP多年以10%的增速騰飛。然而我們的經濟多半是由城市地區貢獻的,多年來,農村地區雖然有發展,但是增速遠不及城市地區,這就導致了城鄉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容易激化矛盾。另外在交易活動進行的時候,消費者在面對一家獨大的企業時往往處于不利地位。經濟法正是處理這些不利因素。它通過政府行為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資源分配,遏制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護消費者的基本權益,保障了經濟行為是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公平買賣。
四、結語
雖然我們這些年取得驕人的成績,但是我們還需要由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在邁向中國夢的過程中,和諧社會的構建是社會轉型升級的必然道路,各種階級,利益權衡,資源分配,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回導致社會紛爭,經濟失序。經濟法的出現是以社會穩定發展為前提,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只要明白經濟法與和諧社會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經濟法的作用,我們就會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更進一步。(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