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健初 王妍妮 覃國樂 蘇建歡
[摘 要]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和創業就業政策等引導下,部分在校大學生申請休學、暫離校園積極投身社會進行創業。通過對近幾年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國家新的政策規定,依托高校學籍管理平臺,對休學創業的學習年限、休學時長、資格認定、課程教學、學分管理、培養方式等學籍管理細節和實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化,以探索更客觀、科學、合理的學籍管理措施,為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及復學后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保障。
[關鍵詞] 大學生;休學創業;學籍;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5-0042-02
2017年教育部頒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指出:“學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并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并簡化休學批準程序”[1]。這為在校生創業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校大學生申請休學創業,必然會對學生的學業造成影響,尤其是國家正在引導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創業大學生順利且高質量完成學業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 當前普通本科學校大學生創業背景及發展概況
2014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2],隨后,各地政府指導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積極向應用型轉型[3]。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之后每年均出臺政策予以扶持。近些年來,各高校都建立了創新創業學院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引導,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媒體引導下,部分在校生以休學或退學的形式離開校園創業。創業本身充滿不確定,創業的成效必定會對復學后的學業完成造成影響。部分復學學生因離開課堂時間較長、創業暫時失敗受打擊、企業發展較好掛念所創企業情況等原因影響了學業的順利完成甚至退學,這對學生以后長遠發展、學生家庭和社會都可能是不小的損失。因而,在教學管理中探索在休學創業大學生的學習年限、休學時長、資格認定、課程教學、學分管理、培養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使休學創業者既能安心創業又能順利地完成學業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這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二 創業大學生在完成學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大學生大膽創業起初是充滿激情和期待的,但創業過程中客觀存在經濟及社會環境變化、資金鏈斷裂或資金匱乏、人員流失、合作理念分歧、場地變更、技術攻關失敗、供大于求等各種創業風險。近幾年實踐證明:擁有產業核心技術或核心技術資源的、意志堅韌、市場敏感度、市場預判能力、應變能力、管理能力、風險把控能力等較強的大學生創業成功概率較大。但也有不少創業者在面對各種創業風險時應對措施不足,創業暫時失敗在所難免。學生休學離校創業時間多為2~3年,長時間的學習間斷勢必對復學回校、回歸課堂后的學習造成不少影響[4]。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回歸課堂后不甚適應,嚴重的甚至無法融入課程,造成退學等令人十分惋惜的現象。經調查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各高校針對休學創業本科大學生的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國家大力支持并鼓勵在校大學生進行休學創業,在新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2017年教育部令第41號)專門設立了4個條款為大學生休學創業提供制度保障。經查閱各高校的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發現絕大多數高校對于大學生申請休學進行創業的休學時間都進行了設定,基本為2年或3年,2年居多;但有的高校將創業的休學時間算作在校學習年限內,有的不算。各高校對休學創業大學生的創業經歷、成果如何折算為學分并計入學業成績的相關規定不夠詳盡,原因是在于高校學生中,休學創業占比率較少,未引起足夠重視。
(二)轉型發展下高校對休學創業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式未及時調整
在國家的統一引導下,許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積極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據調查了解發現2015~2018年4年來,參與轉型發展的高校對人才培養方案均做了多次調整,調整的頻率較高、內容變動較大,尤其是2018年國家重新出臺了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后高校再次對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作了調整,卻未對休學創業方案進行相應調整。
(三)缺乏既有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優質創業導師
高校建有創新創業學院及創業孵化園,有的還配備了創業導師。但多數創業導師都源自具有一定學生管理工作經驗的專職輔導員、承擔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教師及少數的企業管理者。來源于高校的教師,普遍缺乏創業實踐經歷;來源于企業的管理者雖擁有豐富的創業和企業管理實踐經驗,但存在人數少、理論水平較弱、長期指導難等突出問題。因而,優質創業導師的匱乏對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會產生重要影響,進而也影響其休學期滿回高校復學的心態和學業的順利完成[5]。
三 解決思路
(一)建立完善的休學創業大學生管理體系,給予政策支持及加大投入
大學生休學創業是一項主體人員占比少、運行周期長、中間環節多、覆蓋領域廣、涉及人員多、對學生本人影響深遠、社會關注度高的復雜系統工程。必須圍繞《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心思想,建立起一套可使大學生休學創業前系統培訓、休學及復學簡便、創業期有專業優質指導、學業有保障、學習順暢、人才培養有針對性、復學后心態良好等管理體系。休學創業國家和社會關注度高,高校應高度重視,加強在經費、場地、設施、人員引進與提升等各方面的投入,給予政策支持,促進創業大學生發展[6]。
(二)提升創業導師指導質量,壯大企業管理者創業導師隊伍
創業導師的引導對大學生創業成功與否、復學后心態是否良好并順利完成學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創業導師指導質量,壯大創業導師隊伍對創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將具有較好創業理論水平的高校指導教師送到專業的培訓機構、創業企業中培訓、鍛煉,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創業指導能力;二是引進、聘請有創業經歷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負責人擔任長期的創業導師,對大學生進行從創業前至畢業后的全程培訓和指導;三是將高校內創業導師與企業管理者創業導師結對子,相互促長補短、融合,共同提高,使整個創業導師團隊質量得到提升。
(三)完善休學創業大學生學籍管理制度
完善的學籍管理制度是大學生敢于休學創業的有力保障。必須完善休學創業的學籍管理制度,解除休學創業生的顧慮。一是明確創業的休學時間和最長學習年限,使大學生進行創業也能合理安排時間及進度,以便復學。二是高校必須遵循創業發展的市場經濟規律,科學、合理地制定創業大學生的總休學時間、最長創業年限,切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和幫助。三是制定詳細的創業休學期間的學分折算制度。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相關規定:大學生休學創業期間的實踐經歷、成果若有與專業學習或學業要求相關,是可以折算成學分并計入學業成績的。高校應針對這類群體,結合專業特點和學業要求,科學地界定那些經歷或成果可以折算成學分,折算多少學分,歸為哪一類課程的學分,計入學業成績,這對休學創業大學生的學業影響極其重要。
(三)調整對休學創業大學生的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方式
休學創業的大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學習過程差別:一是休學創業學生由于學習過程是間斷不連貫的,要完成學業必須分階段進行;二是休學創業學生主要興趣是開展創業活動,對與創業密切相關的內容相比其他同學更加關注;三是休學創業學生課余時間大多數用于從事與創業相關的活動。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針對休學創業學生的學習過程間斷多、專注創業活動、創業培訓較多等特點和創業學生性格較開朗、意志較堅韌、專注度較高等性格特質。針對這些差別必須調整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一是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非專業或公共必修課程,將休學前和休學創業期間與專業學習或學業要求相關的培訓課程、實踐經歷、成果等進行科學、合理區分,可以免修或折算成學分的,按照創業學生學分折算的相關規定給予免修或進行折算并計入學業成績;二是允許他們靈活返校參加部分課程的課堂學習,由于高校基本坐落在城市,創業學生的創業項目不少是面向城市內相關行業的,其項目的選址多數也坐落在所就讀高校所在地的創業園或高校周邊,休學創業學生就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參加部分時間安排上合適的課程學習,按照課程考核的相關規定,滿足要求的可給予期末參加該課程的考試;三是利用網絡課程平臺,鼓勵他們利用閑暇時間,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選學相關的網絡課程并通過考核的,可獲取相應學分并計入學業成績;四是對通識性課程采用“三跨”教學方式,對創業學生休學期滿復學后的同學采用跨學院、跨年級、跨專業的集中授課方式教學,因為他們在性格特質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所有的創業學生集中授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既使得教師授課更有針對性,授課質量更高,而且學生的學習相對會更容易些,完成學業就會更順利[7]。
參考文獻: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html
[2]李克軍.在服務地方中凸顯特色——新建本科院校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241.
[3][4]陳欣.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轉型的政策演進與發展啟示[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0(1):110-114.
[5]尹英,虞英,孫倩倩,黎智. 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研究[J]. 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9):163.
[6]宋丁偉,徐占東,李慧. 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及激勵策略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8):82-84.
[7]付昌義,王秋輝. 面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基于協同創新的機械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4),8-10.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