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成
摘 要:分析了現存會計系統的基本概況,指出其面臨的相關問題及挑戰。因為基于云計算的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現實經濟層面都存在一定的可行性,故以此為出發點,從大數據會計系統的構建、數據存儲等方面展開研究。
關鍵詞:云計算;大數據;會計系統
一、文獻回顧及相關理論基礎
(一)文獻回顧
1980年Sprague提出了DDS框架,該框架包含了用戶接口、數據以及模型部件,在決策支持方面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93年Holsapple進一步完善了DDS框架。2007年,IBM、Amazon等率先提出了關于云計算的概念,也創造性地將其加入信息系統。之后,Microsoft、Google均提出將對外提供云計算平臺服務,為客戶提供在會計信息化方面的解決方案。
在我國,計算機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相對國外來說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末,以用友、金蝶等軟件的應用為標志,理論界及實務界才逐漸認識到計算機IT技術對于會計信息領域的重要影響。經過20多年的發展,學術界在信息化理論、政策、系統設計、內控、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均有了一定進展,并隨著IT技術的發展不斷深入。目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IT技術的發展與逐漸成熟,其在會計實務界的應用也愈發廣泛,亟須優化或建立滿足業務需要的新型會計平臺。
(二)基本概念
1.數據倉庫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方式,針對企業內外部大量的數據進行的數據集成,從而構建一個高度集成的、且具備強分析性的特定的數據環境,并以此為企業的決策分析提供基礎。
2.數據挖掘指的是,利用特定手段,從海量的、隨機以及模糊的各類實際應用的數據中進一步挖掘出對決策有用的、潛藏在背后的各類信息以及知識的過程。
3.云計算的運行過程主要是通過集中資源、利用相關技術為使用者以及決策者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包括存儲空間等的資源,是決策的根本保障。
二、現有會計系統的概況與挑戰
(一)基本概況
現有的傳統會計系統通過記錄可用貨幣計量的有價值的數據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有關經營狀況、現金流量等的財務報告。其以會計恒等式、會計循環等為基礎,將企業具體的經濟業務轉化為可用貨幣計量的會計要素,重分類在不同的會計科目下。而對于不能通過貨幣計量的但卻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則主要通過附注進行披露。
(二)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現有的傳統會計系統中所處理的會計較為單一,即只能夠對可以用貨幣計量的信息進行處理,然而對于無形資產以及人力資本等非財務信息的處理能力卻非常有限。其次,表現在會計數據處理的滯后性方面,該系統造成了時間上業務流和信息流的分離狀況。同時,由于該系統只能夠處理并存儲單一的會計信息,因此也只能夠對結構化的數據進行處理,會計信息之間的聯系程度不夠。因此,基于云計算的會計系統的設計也應當從以上幾個方面解決現有的問題。
(三)面臨的挑戰
1.企業管理者的新需求。隨著企業的擴張以及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沖擊,企業的管理者在決策時更加依賴多元化的、精確程度相對較高的,也更加全面的會計信息,而且隨著信息的多元化發展,管理者更加需要種類繁多的信息以更加動態、立體、直觀的形式展現在輸出界面。
2.會計數據創造價值的需要。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新技術的應用必然會產生海量的信息,而如何利用會計系統將經驗和信息結合,并通過演繹、對比、歸納等方法不斷提煉,實現有價值的轉化為知識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3.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大智移云物”等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推動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而環境的飛速變化也對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理論界以及實務界對于會計信息化的研究與應用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三、基于云計算的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構建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前期投資云計算的成本相對其他方案低,企業可以合理地進行資源、財力地分配。其次,企業不需要提供過多的資源以滿足在業務高潮時期的信息需求。最后,企業在建成基礎的云服務平臺之后,僅需要為服務商提供的服務進行付費,而完全不再為硬件設備的維護等進行付費,再一次節約成本。
(二)平臺功能的構建
1.財務綜合分析。將BSC、EVA(經濟增加值)、杜邦分析評價體系以及波特的企業價值鏈相結合,將經濟增加值相關的指標作為首要的核心財務指標,將影響經濟增加值的杜邦分析評價體系中的相關指標作為次級的財務指標,通過BSC的四個維度的相關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和有關供應商的相關指標作為基本的財務分析指標,從縱向、橫向兩個維度對相關的財務分析進行擴展,結合企業目標戰略和具體的業務,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動態、多元化地反映。同時,可以在系統中引進哈佛分析框架,對企業產生的會計海量數據從戰略、會計、財務以及前景等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
2.財務綜合預測。在財務綜合預測過程中,需要在財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利用過往的業務數據資料以及相關的預算結果,結合外部的經濟形勢等,采用線性回歸(單變量、多變量)等數學方法,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資金需求、成本費用進行合理預測,對面臨的財務風險及財務危機等進行提前管控。
3.財務綜合監控。財務的綜合監控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是企業管理者持續了解企業經營狀況以及預算的執行情況的主要手段。綜合監控系統能夠對企業流動資產以及流動負債項目進行實時監督,并相應進行反饋,企業也能夠根據該系統產生的數據設立預警機制,全面監控企業的運行狀況,并能夠及時作出反應,調整經營政策以及財務目標,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價值增值。
(三)平臺體系架構建設
1.基礎IT環境部署。企業應當根據專屬的企業屬性、組織架構等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平臺服務模式(SaaS、PaaS、IaaS),根據不同平臺的組織特點,建設個性化的、能夠滿足企業決策需要的信息平臺。
2.云計算平臺部署模式的選擇。(1)會計大數據的獲取。在會計業務數據獲取中,要結合企業業務處理流程獲取數據,結構化的數據獲取主要依靠原有的傳統會計系統中包括但不限于的記賬憑證、賬簿、報表以及入庫單等,而對于非結構化數據的獲取則主要通過外部的網絡、傳感器、交互社交網絡以及B/S移動輸入等各類媒介來捕捉相關的原始單據以及歷史經驗等。當接收該類數據之后,采用相應的工具進行分辨、提取、清洗等一系列操作,最終存入MongoDB數據庫中。(2)會計知識的獲取。該過程主要指的是系統在獲取來自外部輸入的數據以及從數據倉庫等甄別、獲取的數據之后,經過一系列的分類與整合,輸出相應結果或相關事實并將其存進數據庫,進一步建立知識間的聯系以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最終形成關系型數據庫的過程。(3)綜合決策分析數據的獲取。用來進行綜合決策分析的數據來自企業內外部以及所有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全面的數據獲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對于企業所處行業發展情況、企業經營情況描述的準確性與客觀性。此類會計大數據更能夠幫助企業經營管理者作出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經營決策,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決策失誤產生的經濟損失。
3.會計大數據加工存儲。(1)會計大數據存儲。企業組織屬性決定了會計大數據來自于企業的各個級別,因此平臺需要存儲整個企業的所有的、全局的信息。而不管是來自于基礎業務的數據,還是來自于基礎會計核算的數據,甚至是來自于構建的智能化的決策分析系統的信息,都將全部存儲于MongDB中,因此,設置數據層次的操作是必要的。(2)會計大數據的管理。在建立會計大數據平臺之后,會計信息的傳遞將從紙質的憑證、賬簿等轉換為電子的、平臺化的數據傳輸,自動化的生成報表。因此,會計大數據的管理則是基于會計專業知識的存儲于管理、會計準則的統一,以及平臺化的共享與利用。
4.會計大數據的分析與輸出。平臺主要利用企業級別的搜索技術和相關的云計算數據處理技術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會計數據進行加工與存儲,處理后的數據通過B/S模式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示給企業的信息使用者。企業的決策人員僅需在移動終端上利用即時查詢的方式在搜索欄輸入相關關鍵詞,系統就會根據捕捉到的關鍵詞自動呈現相應的會計信息,并利用系統中現有的模型解釋相關會計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智能化的決策支撐。
5.平臺應用評價指標。在性能評價方面,主要在系統功能、信息質量、安全風險、后臺響應四個方面設置具體評價指標來度量平臺的使用效果。
結語
本文主要從會計大數據平臺構建的可行性出發,從基礎環境、部署模式、加工存儲、輸出以及指標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新興的諸如云計算、大數據等IT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給會計系統的計量、輸出等方面帶來很大程度上的積極作用,結構與非結構化的會計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基于云計算以及其他新技術的會計大數據系統的構建將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黃葉.云計算的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構建探討[J].納稅,2019,13(31):134.
[2]? 陳俊麗.基于云計算的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構建[J].財會通訊,2017,(16):103-107.
[3]? 王慧娟.基于云計算的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構建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4]? 許金葉,李歌今.ERP構建會計大數據分析平臺:企業會計云計算建設的核心[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3,(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