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敬芹
我國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村居民數量大約5.7億,占全國人口數量的41%以上,農村人口消費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近年來,我國加大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新農村消費特點有所改變。本文將結合新農村消費基本特點,對目前新農村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據2019年經濟網報道,由于近年來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環境得到不斷改善以及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農村消費額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2019年,我國農村消費同比增長了9%,農村消費占社會消費總額的14.5%。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我國農村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新農村消費的基本特點
(一)農村消費的多層次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不同地區農村人均收入存在較大差異。我國東部沿海部分省市農村居民生活普遍比較富裕,而我國其他地區農民收入相對要低出很多。例如:2018年我國浙江農村人均收入達到2.7萬元,居于我國農村經濟收入榜首;而我國河北部分地區農民人均收入為1.05萬元,兩者相差較為懸殊。
我國各省內部不同地區經濟收入的差異化帶來了我國農村消費的多層次特點。較為貧困的農村地區消費以基礎消費為主,主要消費應用于農業生產和生活必需品采購,消費能力普遍較低,消費自由性較弱。而一些生活較為富裕的地區,農民生活消費已經逐漸向著追求消費質量方向發展。我國東部沿海部分省市農村消費層次已經逐漸開始轉向中高檔產品,具有較強的品牌消費意識。
(二)農村消費的季節性
從我國農村消費時間來看,一些大件商品采購時間較為集中。五一、十一、春節這樣傳統節日都會引起農村集中消費,這種情況主要受到農村地區文化因素影響,大部分農村地區對傳統節日重視程度較高,希望能夠在傳統節日購買更多產品,一方面解決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也增添節日氣氛。另外,農村人口平時忙于生產,有些要外出打工,每逢傳統節假日,農民消費時間比較充裕,通常會將一年中的采購計劃在這個時間全部完成。因此,農村消費具有較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存在季節性消費特點。
(三)農村消費的實用性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消費產品呈現出多樣性。但是,從農村消費產品種類來看,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特點。他們更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要求產品具有較高的產品質量的同時具有較好的耐用性,能夠滿足農村生活需求。產品品牌和價格相比,農民對價格更加敏感,很多農民缺乏品牌意識。
(四)農村消費從眾心理較強
近年來,農村經濟建設和基礎建設發展較快,生活空間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盡管一些農村地區用現代化商場取代了傳統的大集,但是農民還是習慣于三五成群到商場集中消費。農村消費中,從眾心理比較強。一些農民對廣告宣傳并不敏感,更相信身邊親戚朋友的推薦。尤其對別人已經購買并具有使用經驗的產品具有較高購買欲望。
二、新農村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消費渠道體系不完善
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來看,農村消費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我國農村人口分布普遍較為分散,一些大的商超大多集中在農村鄉鎮中心,物流和配送體系相比城鎮存在較大劣勢。產品運輸費用相對較高,不僅增加了農民采購成本,也無法滿足農村消費者對產品物美價廉的基本要求。
(二)農村消費品還存在空白
農村消費市場具有較強的多層次特點,不同農村消費者對產品具有不同的要求,呈現出需求的多樣性。但是,從商家角度來看,如果滿足這種多樣化需求,將會加大資金占用,提高經營成本。因此,商家在經營過程中,往往無法兼顧到農村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農村消費市場產品具有同質化和大眾性特征,農村消費品還存在大量空白。
(三)農村消費品牌理念存在不足
農村消費者消費活動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對品牌信任程度普遍較低,對使用功能更加關注。這也給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偽劣產品傾銷到農村消費市場,不僅給農民帶來損失,也影響到同類產品的公信力。這種情況也集中暴露出農村消費市場亟待規范。
三、新農村消費發展趨勢
(一)網絡購物將成為未來農村消費時尚
隨著農村通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及網絡的普及應用,農村消費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尤其以一些農村年輕人為主,已經習慣于在網絡上進行商品采購。一些電商也看好了農村消費市場,采用“微商”、“代銷”“電商”等形式將更多價格實惠的產品投放到農村市場中。一些農村地區建立起了電商服務站,專門服務于農民消費者線上采購線下物流配送問題。
(二)農村消費將注重健康
隨著我國城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消費理念給我國農村消費帶來了巨大影響。農村消費者需求正在向著多樣化轉變,尤其以年輕人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開始逐漸注重生活品質需求,很多農村消費者開始逐漸重視健康消費,對健康食品、節能產品更加青睞。
四、結語
我國農村人口在全國人口中占有較大比例。隨著農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是我國農村市場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需要不斷完善。相信未來農村消費水平將隨著我國城鎮建設不斷發展獲得進一步提高。(作者單位:唐山市豐南區小集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