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楠 黃曦
[摘要]幼兒園作為開展幼兒教育的場所,承擔著培養幼兒學習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責任。幼兒在幼兒園的日常通常是由學習和活動組成的。幼兒園開展趣味性主題活動,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個性需求,還能增強幼兒在幼兒園中的體驗感,讓幼兒擁有積極的狀態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教師采用思維導圖來助力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符合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對此加以重視,以此來提升幼兒園的活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幼兒園;主題活動
思維導圖對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開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要善用思維導圖,讓幼兒能夠更好地健康成長。運用思維導圖助力幼兒園主題活動,能夠深化素質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讓活動的主題更加鮮明有活力,滿足不同階段幼兒的活動體驗,進而推動主題活動價值的體現。
一、思維導圖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在以往幼兒園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許多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仍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缺乏對幼兒情感需求和個性需求的關注,在設計主題活動時沒有立足于幼兒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導致幼兒園主題活動沒有發揮出其作用,不利于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和個性發揮,失去了活動開展的意義。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優勢深入到幼兒教育中的各個環節,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在隨之變革,教師已然意識到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能夠有效喚醒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現階段的幼兒教師往往會利用圖文并茂來構建出活動主題和各項環節之間簡單高效的橋梁,解決幼兒理解能力偏差的弊端,促使幼兒能夠在思維導圖中宏觀把控活動環節,并且發散自身的活動思維,推動幼兒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助力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策略
(一)理清思路,提升幼兒理解能力
思維導圖又稱“思維地圖”,是用圖片的方式來表達出一些富有關聯的思想和環節,讓腦海中的概念和思想能夠生動形象地轉化為可視化、豐富多彩的圖像。利用思維導圖來助力幼兒園主題活動,不僅能夠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理解活動的主題和步驟,也能讓幼兒在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引導下激發對活動參與的熱情,主動對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思考、交流,這有助于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初次步入學校,識字不多,理解能力尚弱。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主題活動時,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將活動的復雜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畫,從而最大化地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理清活動的思路,正確認識到活動主題的開展方向,從而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
例如,在開展小班主題活動“美麗的蝴蝶”時,教師通過繪制蝴蝶蛻變過程的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解蝴蝶從毛毛蟲到成年的演化史,即蝴蝶是從化蝶開始的,再到可愛的毛毛蟲。其次,教師在思維導圖上呈現出毛毛蟲階段的有關知識,并向幼兒進行提問,比如:我們都認識毛毛蟲,但你們知道毛毛蟲是吃什么長大的嗎?在幼兒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那你們認為所有的毛毛蟲都會變成蝴蝶嗎?以此來幫助幼兒理解相關知識。除此之外,教師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現蝴蝶的照片,以此來幫助幼兒在觀察各種各樣蝴蝶的照片時認識蝴蝶的外形,教師還可以適當插入一些蝴蝶的生活習性圖片,讓幼兒能夠多方面地認識蝴蝶。最后,教師可向幼兒傳達活動的主題:蝴蝶是我們珍貴的朋友,我們應當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為蝴蝶創造一個溫暖的家。這樣幼兒就能在良好思路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向活動主題遞進。
教師通過對思維導圖的有效利用,幫助幼兒在主題活動中保持良好的思維,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最終達到主題活動的教育目的。
(二)喚醒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許多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主題活動時常常會對幼兒能力缺乏正確認知,造成幼兒學習熱情的降低。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對事物的好奇心較重的年齡階段,因此,教師用思維導圖來展現繪畫,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幼兒在畫面的引導下更加樂于表達出自己內心的訴求和想法,進而達到主題活動開展的本質目的。除此之外,教師用主題活動的思維導圖來喚醒幼兒在成長和生活過程中的經驗,給以幼兒熟悉感和親切感,以此激發幼兒對活動內容的探索興趣,最大程度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開展中班主題活動“花的秘密”時,可以圍繞“花的秘密”這一主題來繪制思維導圖。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思考:花的朋友有哪些呢?幼兒便會回答:青草、蝸牛、蝴蝶、毛毛蟲、蚯蚓。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說:哇!花的朋友可真多啊!你能列舉你所知道的有哪些花嗎?隨后,教師結合幼兒的回答,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幼兒展示他們所喜歡的花的組成結構以及習性,幫助幼兒理解到不同的花習性也是不相同的,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到種花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然后,教師根據幼兒對花的初步理解,深入推動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分組討論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對待花朵才是正確的呢?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引入活動的最終主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了解到對待花朵應當“眼看手勿動”,愛護花朵,而不應當隨意采摘,或是剪花等等。
教師對主題活動的思維導圖進行巧妙的繪制,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僅提高了他們在主題活動中的表達能力,也激發了幼兒對主題活動內容的探索興趣,推動了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三)分類歸納,培養幼兒創造思維
鑒于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能力較強,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應當通過思維導圖直觀簡單的畫面特點,結合幼兒的實際能力,對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整理分類和歸納。這不僅能夠直觀體現出主題活動所有環節,也能促使幼兒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鍛煉思維能力,對主題活動的分類環節進行思考,有助于幼兒突破思維的局限,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思維導圖看似只是一張簡單的圖案,但其中的關鍵詞都包含著重要的活動信息,對于幼兒而言就是有趣的線條和形狀。幼兒在觀察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散自身的創造思維。在潛意識中將這些線條和圖畫轉化為抽象的活動過程,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開展大班主題活動“石頭記”時,教師將活動分為三大板塊: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在“為什么做?”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了解石頭的來源和價值。在“做什么?”環節中,教師需要設計好主題活動的各個環節,如:首先,幼兒開展拼石頭和畫石頭的動手活動,以此來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創造力以及想象力,隨后,幼兒需要在石頭沉浮、石頭分家和石頭PK環節中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最后,幼兒需要在家園共育環節中收集資料,在環境創設環節中開展墻面創設,并進行作品展示,這樣能夠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散。
教師對主題活動的環節進行了分類歸納,有利于幼兒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不斷優化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這有利于幼兒的成長發展。
幼兒園主題活動離不開思維導圖的助力,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好思維導圖,才能讓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提高參與積極性,培養幼兒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現階段的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思維導圖已然成為幼兒教育中一種不可缺的輔助教學工具。思維導圖的應用不是局限在幼兒園的主題活動中,而是存在于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師應當基于新型教育理念,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使得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的活動和教學中都能發揮出它潛在的教育價值,促使幼兒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從而實現更有創新性的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