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高校音樂課堂教學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收教師傳遞過來的信息,缺乏主動性與探究意識。嘗試在高校聲樂課堂中運用交互式教學,組織開展師生交流、學生間的交流等,能夠為高校音樂課堂帶來新的生機,促成教學改革發展。
【關鍵詞】高校音樂;交互式教學;學生中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53-02
【本文著錄格式】李平.高校音樂課堂中的互交式教學[J].北方音樂,2020,03(06):153-154.
前言
音樂課堂作為高校的藝術門類課程,具有提高學生音樂知識、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以及心情陶冶等的意義。在當前的高校音樂課堂,嘗試展開交互式教學,能夠促成師生交流,盤活音樂課堂,實現有思考、有主導、有探究的音樂課堂構建。筆者結合當前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討論關于高校音樂課堂交互式教學開展的意義、組織策略等。
一、交互式教學在高校音樂課堂的意義
(一)對傳統課堂進行反思
我國的音樂教育工作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進入校園教育之前,學習音樂的人數較少,多數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音樂課程進入校園,成為校園教育的一部分,盡管將音樂從曲高和寡的藝術門類變為大眾教育,卻也因大班授課,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音樂的獨立把握。大班授課之下的教育,學生似乎被扔進了“模具”中,被刻畫為統一的、具有基本音樂素養的人才。只是這樣的教育過程,僅僅關注了音樂教育的技術傳遞,卻忽視了音樂教育中蘊藏的人文屬性與創新意義[1]。交互式教育則是通過師生、生生、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的多元互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權,促進了音樂課程的發展,這是對傳統課堂教育的革新與發展。
(二)引導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自主體驗
交互式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更多的關注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觀點交流,關注到了教學的過程,也關注到了學生本身的探究。正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推動了高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全面革新發展,促成了教學工作的完善。在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開始與課堂、與教師發生主動的交流,開始用自己的思想、感受去學習音樂,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這也能更進一步彰顯音樂教育的人文屬性、審美屬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心理、認知等產生影響。
(三)為學生日后工作實踐奠定基礎
交互式教學在方法上更多的強調“交流”,與教師的交流、與學生的交流、與教材的交流等,正是這種交流使課堂教育更具有開放性與實踐性,為學生未來的社會實踐做出鋪墊。音樂的學習,在未來本身就是要實踐的,無論是在舞臺上的表演還是站在講臺為他人講解音樂,在實踐中都需要交流。好的音樂演唱者能夠通過自己的歌聲去感染、感動周圍的人,好的音樂教師也能以學生適應的方式將知識傳遞,交流成為實踐的關鍵。由此,交互式教學不僅帶來了當前課堂的活潑,也帶來了日后實踐的發展。
二、交互式教學在高校音樂課堂的策略
(一)學生中心,教師主導
實現高校音樂課堂的交互式教育,首先應當做到學生中心、教師主導。在組織交互式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的主體地位完全的交還給學生。首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高校授課教師要在意識上進行轉變,并且在教學行為上進行轉變,主動將時間、主導權等留給學生。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教育者形象,因此在長期的授課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去構建課堂、傳授知識點等。當傳統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轉變過程中,教師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除了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予學生指導,以自己對課堂的建構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等。學生中心、教師主導,雙方的合作共建,才能更好地促成教學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作為教師,還應當對課堂結構、教學內容進行不斷調整,以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完善教學工作。
(二)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
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是實現音樂課堂交互式教學的重要環節。音樂課堂教學需要對學生有所啟發,在組織交互的過程中,也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做出情境的鋪墊與引導[2]。音樂是一種共通的語言,不同種類的音樂能表達同樣的感情,或欣喜或莊重或沉悶……在組織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互動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到對音樂本身的關注中,不妨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程需求,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的情境,如就某項音樂設置不同的主題內容情境;也可以是探究的情境,如引導學生做“藝術志愿者”“音樂解說員”等,可以是問題情境,對比同樣是表達“喜悅”的情感,不同音樂作品有何區別等,學習情境的構建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教師的教學進度而展開,在組織教學中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門類學科,學生最終是要應用的,且需要具有舞臺藝術與審美性。在組織交互式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互動的平臺,還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音樂學習最終所能進入的實踐環節有很多,如舞臺表演、音樂教育乃至幼兒教育,能將自己展示的平臺作為舞臺,將音樂的美好用自己的表現詮釋出來,這些都是一名學生需要做到的。在組織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嘗試在校園為學生謀求一些互動的機會,如文藝演出、校外的一些比賽與公益性演出,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公益性的教學實踐等,傳遞藝術門類。畢竟音樂對于多數人而言還屬于小眾的事情,組織學生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傳遞也具有積極意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帶來更多與音樂互動、自主表現音樂的機會,才能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工作的發展,推動交互式教學的完成。
(四)增強學生體驗感受
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涉及到很多方面,既包括前文提到的音樂課堂的情境構建,也應當包括一些課下的資源拓展、實踐拓展等。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是要啟發學生與知識進行自主的交流、自主的溝通。相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教師不僅具有專業的知識,還有較長周期的與音樂交流的經驗。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音樂的熱情、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等傳遞給學生,畢竟人類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交流與傳遞的,這種交流在高校音樂課堂顯得彌足珍貴[3]。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還應當包括留給學生與知識點自主交流的機會,這種機會,不僅表現在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哪些學習的環境,也包括教師給學生留有更多的互動機會。如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學習自主探究某個知識點,再如將學習的權利留給學生,時間挪到教學前面,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交流,在課堂中進行自主的溝通與思考等。高校音樂的交互式課堂應當更多的拓展與發展,全面推進課堂教學的革新。
在當前的高校音樂課堂教學中,實現交互式教學,完成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全面推動學生與知識的自主交流,才能達成對音樂的學習,實現對知識的自主把握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完善的知識點、自主的活動氛圍與學生發生交流互動,才能更好地促成發展,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知識的交流及自主把握,以推進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永紅,魏瓊,楊靜.高校音樂課堂交互模式的教學研究[J].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2018,19(10):90-91.
[2]唐麗峰.交互式教學模式及其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6,16(4):56-57.
[3]宋萍,宋華.高校音樂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探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21(12):105-106.
作者簡介:李平(1989—),彝族,貴州省威寧縣,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