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韓國作為中國的近鄰,與中國在各方面交流甚密,韓國留學生來華數量也一直高居各國來華留學生的榜首,對漢語學習與教學的需求較大。所以對影響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因素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了,且本人有過對外漢語教學與韓國留學經歷,所以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韓國留學生。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因素是多種多樣且十分復雜的,本文主要從語言遷移的角度出發,從語音方面的正遷移與負遷移、語序上的遷移分析影響韓國留學生漢語習得的因素。
關鍵詞:韓國留學生;語音;語序;漢語習得;影響因素
作者簡介:王習習(1998.6-),女,漢,安徽省淮北市人,四川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選擇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當中,來華的韓國留學生數量高居榜首,面對如此龐大的數量,對影響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因素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本人有過對外漢語教學及韓國留學的經歷,接觸過大量的韓國留學生,在與韓國留學生的日常交流與課堂教學中,發現并收集了許多因語言遷移而造成的普遍性偏誤,考慮到分析這些因素可能會給予外漢語教師產生一定的啟發,所以在此對這些因素做一個分析。
1.研究目的
據國家教育部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4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其中韓國留學生在各國來華留學人數中高居榜首。作為中國的鄰國,韓國在各方面都與中國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這無疑有利于漢語的學習,但即使存在著這些客觀優勢,韓國留學生在漢語學習方面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達到很高的水平,因本人從事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且具備一定的韓語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在與韓國留學生的接觸過程中發現韓國留學生在因語言遷移而造成偏誤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與共性,本文將對這些共性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對外漢語教師更好地完成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也希望可以幫助韓國留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
2.研究意義
韓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會遇到各方面的困難以及出現各種各樣的偏誤,這些難點與偏誤有的是因為學習者自身的性格、動機等個人主觀因素造成的,而有些則是韓國留學生所共同出現的難點與偏誤,如果能夠找到這些共有的因素是什么以及為什么出現這些因素,好好研究并且有效的加以利用,就可以讓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清楚地了解到韓國學習者在漢語學習中存在著哪些重點及難點,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可能會出現偏誤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課堂操練準備,使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更有針對性,削弱學習者因語言負遷移而造成的影響,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給予對外漢語教師及學習漢語的韓國學習者起到一定的幫助。
3.影響因素
3.1.語音方面
人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學習者特別是已經成年的學習者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語言的習慣,因此就存在第一語言(常常是母語)習慣的遷移問題。遷移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指在學習過程中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態度等對學習新知識、技能的影響。[1]而遷移又可以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
3.1.1正遷移
正遷移是指對學習新知識、技能起積極、促進的作用的遷移。Dr. Robert Lado在1957年提出的對比分析假說中提出:第二語言與第一語言相似的成分容易學,不同的成分則難學。
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與中國同屬于東亞文化圈,自古以來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使用漢字的,直到現在,韓語中還保留著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漢字音,漢字也依然存在于韓語體系之中,這樣的客觀優勢就使得韓國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上遠比歐美拉國家要輕松得多。
由于漢語和韓語屬于不同的語系,語音方面的相似性體現的較為突出,兩者之間元音與輔音有許多重疊的發音,例如:a-?、o-?、e-?、i-?、u-?等;在詞匯上也有許多發音相近的詞語,如:韓國—??、大部分—???、普通—??、脂肪—??等等,這些詞在語音上與漢語幾乎相同,僅有細微的差別,意義也大致相當;此外,韓語中數字的表達有兩種,分別為固有詞與漢字詞,固有詞與漢語差別較大,但用漢字詞來表達數字時,其發音與漢語中數字的讀音幾乎相同,如:1-?、3-?、4-?、5-?、6-?等。這些相似的發音對韓國學生記憶和識別漢語詞匯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如果了解這種情況,在單詞教學過程當中便可以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去講解與處理這種單詞,可以把時間節約下來處理重難點生詞,提高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3.1.2.負遷移
第二語言與第一語言之間的不同之處會產生負遷移,負遷移會造成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困難,在語言學習及使用過程中出現錯誤。
雖然韓語的發音與漢語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之處,漢語部分元音與輔音在韓語中是不存在的,如:“f”“ü”“r” 等,學習這些從未接觸過的讀音對于韓國學習者來說是非常吃力的,有的人甚至到了漢語中級水平仍然發不能準確地掌握這些讀音,學習者們經常會出現把唇齒音“f”發成雙唇音“p”,把舌尖后音“r”發成邊音“l”等錯誤,例如把“分數”發成“pēn shù”把“頭發”發成“tóu pà”把“如果”發成“lú guǒ”,把“入口”發成“lù kǒu”等,這些音是學習者無法自行糾正的,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兩個讀音是無法區分的,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的及時糾正。還有的留學生為了發音簡單舒服而把“因為”發成“yīn nèi”,但這些音僅僅是容易發錯,是可以通過多加注意與練習進行糾正的,對他們而言最難的讀音莫過于“ü”這個元音,韓國留學生基本上是發不出來這個音的,即使是中高級水平的學生也很難正確的讀出其發音。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予以充分的重視,知道韓國留學生存在這樣的重難點,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更有針對性,及時糾正錯誤發音,并在這幾個發音上進行充分的操練,強化正確的發音。
3.2.語序方面
漢語與韓語在語法方面的差異性最為突出,而這之間的差異性又突出表現在語序上。根據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作文語料庫數據統計,在59670條韓國留學生漢語的錯句記錄中,語序錯誤有3549句之多,占比5.95%。鑒于韓國留學生語序偏誤出現的頻率較高,且比較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主要從漢語語序、韓語語序的特點及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來分析影響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因素。
3.2.1.漢語語序的特點
世界上的語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形態學分類法根據語言形態變化上的特點把人類的語言分為孤立語、屈折語、黏著語與多式綜合語,漢語是孤立語的典型代表,[2]缺少形態變化。漢語中的句法成分主要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語法的基本結構是主謂賓即SVO,語序較為固定,語法關系與語法意義的表達主要依靠語序與虛詞。短語或句子中的定語、狀語放在中心語前面,補語放在動語后面,如果語序發生改變,不僅會導致語義的變化,還可能會使句法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例如:“我們同意”是一個主謂結構,意思是我們同意某人的觀點或者同意某件事,如果把“我們”與“同意”調換一下順序,句子成分不變,即“同意我們”則是一個動賓結構,意思為同意的是我們?!袄蠋熀谩笔且粋€主謂結構,“好老師”則是一個定中結構。由此可見語序在漢語表達中的重要性。
3.2.2.韓語語序的特點
韓語不同于漢語,它屬于黏著語,具有一定的形態變化,語序相對自由。其主要成分與漢語大致相同,包括主語、賓語、謂語、定語等,漢語的補語一般位于動詞之后,而在韓語中一般把修飾成分放在被修飾成分之前,句子最后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即被修飾的成分?;揪浞ńY構是主賓謂即SOV,動詞放在賓語的后面,例如:我吃飯—?? ?? ??,桌子上有書—???? ?? ??、我愛你—?? ??? ????等。
3.2.3.漢、韓語序的區別及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在任何一種語言的句法成分當中,主語、謂語、賓語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成分,因為它大致包含了句子中的主要信息。而漢語與韓語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語法結構上存在著顯著差異。所以,當韓國留學生初步接觸漢語語法時,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同時,漢語中的時間詞語可分為時間段與時間點,例如:“七點”為時間點,“兩天”為時間段。時間段與時間點在充當句子成分時也有所不同,時間點一般放在動詞前面充當狀語,而時間段一般放在動詞后面充當時量補語,例如:“我七點起床”中,“七點”作為一個時間點放在動詞短語“起床”前面充當狀語;“我發燒發了兩天”中“兩天”作為一個時間段放在動詞“發”后充當補語。但是在韓語中表示時間的詞并沒有時間段與時間點的區別,表示時間的詞語一般都放在動詞前面充當狀語,例如:“?? 7?? ????(我七點起床)”、“?? ??? ?? ?? ??(我寫作業寫了兩天)”,可以看出“7?(七點)”與“??(兩天)”都是放在了動詞前面作狀語,這也是對外漢語教師及韓國留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C.Practor就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提出了一種分類比較簡明的“難度等級模式”。該模式將難度分為零級到五級,級數越高難度也越大,[3]而上文中提到的情況為C.Practor難度等級模式中的第五級,即多對一,漢語中的多種表達方式對應韓語中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本模式中難度最高的一級,這就需要學生克服自身第一語言所形成的習慣,逐項加以區別記憶以保證能在目的語中正確使用。老師在了解了這些語序方面的特點及重難點以后,在針對韓國學習者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加以引導,針對重難點多加練習,重點區分講解,注意強化正確的結構。
結語:
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因素是復雜而多樣的,雖然本文主要從語音及語序的角度分析了影響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因素,但是我們不能僅從某一方面片面的進行分析,還要考慮到學習者的生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學習者個體因素以及學習環境等多方面因素。
每個國家的學生在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重難點上都存在一些獨特性與共性,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我們應該了解該教學對象的語言背景、學習特點學習目的以及學生可能會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重點與難點,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讓自己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此外,留學生們也應該知道自己在第二語言學習中存在的重難點,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僵化與化石化的現象。
注釋: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
[2]汪大昌.普通語言學綱要[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9.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
參考文獻:
[1]劉珣.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
[2]汪大昌.普通語言學綱要[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9.
[3]黃伯榮, 廖序東. 現代漢語 (增訂六版) 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4]黃伯榮, 廖序東. 現代漢語 (增訂六版) 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5]韓太花. 韓國語句子成分研究的歷史考察[D]. 復旦大學, 2013.
[6]祖曉梅. 跨文化交際[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7]黃芝淵. 韓國留學生漢語語序習得偏誤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