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科學技術水平越來越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在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的基礎之上,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體現在影視作品方面,關注影視行業的人越來越多,這對于影視作品來說是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事導演行業的人更是應在思維上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提升,將自己的思維體現在影視作品制作中。本文討論了影視導演的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對培養優秀影視導演的思維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精神需求;影視導演;思維;影視作品;影響
所謂導演思維,主要是指導演觀察客觀世界的具體化認知過程,導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影視作品的核心取決于導演思維,在整體影視作品中,需要圍繞導演的思維來開展每一項工作,因此影視作品的質量和導演的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導演思維對于影視作品的制作等有著重要的引導和決定性作用,制作影視作品時,導演會根據自身的思維調整影視作品的制作方案。
1 影視導演的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
1.1 對劇本選擇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拍攝影視作品之前是需要制定劇本環節的,作為影視作品制作的首要任務,劇本的選擇和制定,直接決定了該影視作品的質量。導演在確定劇本題材的主要方向時,例如青春愛情題材、古裝仙俠題材、武打動作題材等,通常會融入自身本身的喜好,仔細審查劇本的具體內容,將劇本內容的展現形式、對觀眾可能產生的影響等綜合考慮。導演的思維方式決定了這些要素,每個不同的導演生活環境各有不同,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身的獨有的見解和感悟,因此對于劇本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導演思維決定了劇本的題材和內容[1]。
1.2 對演員選擇的影響
導演思維的方式對于演員的選擇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常導演在選擇演員的時候是有自身獨特的準則的。影視作品中的內容和內涵主要是由演員來表現和展示,通過多種外在表現形式,包括神態、語言、動作等,通常導演在選擇演員的時候會參照劇本的需要,根據對演員不同的演繹風格和表現方式,展開大概范圍內的挑選,之后再進行更深層次的進一步篩選,也就是演員試鏡,根據劇本的內容由演員表演其中的某一場景,再由導演進行評判和選擇。選擇演員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導演思維的主觀性決定的,導演選擇的演員直接體現出了導演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有些演員和導演之間已經有過多次合作,充分了解和掌握該演員的各方面素養,并且和導演自身的興趣愛好、思維模式等相符,經常會建立起一種固定的合作關系,在后續的影視作品制作中,采用熟悉、固定的演員團隊,也體現出了導演的思維方式[2]。
1.3 對敘事方式表達的影響
在拍攝影視作品的過程中,敘事方式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導演借助敘事手段,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現在影視作品的畫面中,不同的導演敘事風格各有不同。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中,通常注重“圓滿”的設計,也就是偏重于開端、終端和結尾的完整性、有序性,而有些導演卻完全不同,部分影視作品中弱化和刪減了影視作品的整體敘事結構,將自己內在情感、思想通過散漫、零碎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有些導演在影視作品中善于使用旁白的敘事方式,形成了影視作品獨特的“拼貼”類型剪輯風格,影視作品中不同的敘事方式帶給觀眾不同的視聽享受,好的影視作品會很長久的留在觀眾的記憶中[3]。
1.4 對畫面選擇的影響
在影視作品中,其中的畫面本身就是一個深層次的藝術作品,通過直觀、形象的視聽感受,激發觀眾最大程度上的共鳴,影視導演在畫面的選擇上通常會受到自身思維方式的影響,在其中融入自身強烈的個人特色。通常情況下,畫面的選擇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鏡頭語言和畫面語言。鏡頭語言中,由于影視作品是由多個鏡頭經過剪輯制作而成的,攝影師在拍攝時候的快慢鏡頭方式、長短鏡頭方式,在導演的思維方式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鏡頭角度,導演的思維方式和活動變化體現在了鏡頭語言的每個細節之處。畫面語言的表現也是各有不同的,受到導演思維的影響,畫面語言和影視作品的呈現形式存在不同的特色。
1.5 對后期制作管理的影響
影視作品需要優質的后期制作,將原有的影視內容升華,提高作品的整體吸引力。受到天氣、場地、演員等因素的影響,影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中,通常來講導演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時間順序來拍攝的,需要借助后期剪輯的方式來完成整體的影視作品制作。拍攝出視頻素材后,在影視作品時長限制因素的影響下,不能應用全部的拍攝素材,需要導演挑選部分素材使用,最后根據導演的要求,通過后期剪輯和合成,在插敘、倒敘等多種形式中,組成完整的影視作品。選取素材和后期制作中都依賴于導演思維,后期制作各有不同,影視作品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也各有特色[4]。
2 培養優秀影視導演的思維策略
培養優秀影視導演的思維,首先可從培養和演員之間的合作關系做起,促進導演和演員之間合作關系的良好發展。避免將自己作為導演對于劇本的理解強行灌輸給演員,不是要在影視制作的過程中控制和指揮演員,而是需要這二者之間良好的溝通,了解演員對于劇本的理解和自身想法,提高演技和影視作品的質量。導演應尊重和重視演員自身的想法、演員獨特的創作個性等,保持和演員之間的平等地位,在溝通和交流中引導演員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在劇本素材內容與要求的基礎上實現演員個性與劇本中角色個性的相互融合,提高角色的鮮活度。合理、廣泛運用傳統的舞臺技巧,在重視目前影視作品的畫面和視聽基礎之上,將演員作為影視作品的“絕對主角”,強化對演員的人物塑造,提高演員的表演能力和情感渲染力。導演應在制作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回歸到傳統的舞臺技巧中,通過演員的演技和魅力,借助動作或語言的方式,在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中,形成對觀眾的視覺和心理沖擊[5]。
3 結論
綜上所述,影視作品的質量和效果取決于導演的思維水平高低,導演思維對于影視作品的制作形成了直接的巨大影響,觀眾可以在影視作品中直接、或間接的體會到導演的思維方式。新時期的影視作品制作中,導演要打破傳統的過分追求表面思維的影視模式,不僅僅將關注點放在演員陣容、影視畫面上,而是充分了解作品的本質和內涵,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思維素養,豐富影視作品的內容,制作出更貼合觀眾需求、立足實際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賀朝暉.影視導演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探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16):37-38.
[2]廖凌峰.影視導演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18):169.
[3]李景嫻.影視導演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20):99+102.
[4]王爽.影視導演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探析[J].戲劇之家,2016(16):146.
[5]韋文斌.淺析影視導演思維對影視作品的影響[J].新西部(理論版),2015(14):104+109.
作者簡介
李紅偉(1973-),女,漢族,河北遷安人,四川教育電視臺(四川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欄目制片人,四級導演,大學專科,研究方向:影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