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純的唱歌、聽音樂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學生對音樂的需求,所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從思想上轉變教學模式,如創設有效情景、精心設計、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才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關鍵字】情景創設;評價方式;有效聆聽;多媒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231-02
【本文著錄格式】聶燕.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J].北方音樂,2020,03(06):231-232.
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出發,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具體體現在這些方面: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有提到: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情境教學。創設良好的情景可以提高學生聆聽音樂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生的視聽感受和想象力,同時也能夠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師想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播放的音樂中去,就得引導他們身臨其境,這時候教師語言的感染力就得發揮作用。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欣賞課《獅王進行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獅王吼叫”莊嚴肅穆的主題,在音樂的引子部分就需要教師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一個安靜而又緊張的森林情境,一邊播放引子部分一邊說:清晨的森林鳥語花香,小動物們也早早地起來了,可突然他們都奔向了一個地方,好像要去迎接一位神秘的人物?小猴子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樹,抬著頭四處張望,忽然它從樹上掉了下來(音樂下行,可讓引導學生進行律動),原來這位神秘的人物就要來到了,小熊鼓號隊吹響了莊嚴肅穆的歡迎之歌。低年級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想象更熱愛聯想,留有說透但看不透的想象空間給他們,最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不必用過多的引導性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就會收獲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樣,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也會讓學生因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而感興趣。
二、精心設計方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音樂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教師聲情并茂地去示范、去表演,這也是音樂課的一大亮點之一。在音樂課堂中,如果一味地去聽音頻或視頻的演唱和表演,它所呈現給學生的音樂藝術是間接的,是通過多種媒介載體傳達的,就像電影大片如果在電腦上看就浪費了,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教師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音樂課中我也深有體會。
在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的歌唱課《拔根蘆柴花》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江蘇揚州小調的韻味,我希望學生用揚州地方方言演唱歌曲,誰知學生的表現很放不開,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經過反思之后,我發現學生不敢唱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人用這種方言的方式演唱過,所以也從未感受過方言歌曲的“美”。因此,我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加入了教師方言范唱的環節,我驚奇地發現,學生的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眼神里透露著光芒,更有學生舉手說:“老師,你是唱揚劇的嘛?”這些都說明他們被教師的示范演唱感染了,他們真的在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當然,教師的示范也得聲情并茂,大膽演繹。
三、激勵性評價,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里
“孩子是在夸獎聲中長大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一切恰當的時機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興趣。
通過激勵性的評價,教師也能即時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變化的狀態,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完善人格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要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他們,引導他們保持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當學生在活動中有新發現、新創造時,我們可以給予一些物質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一朵小花,相信在學生的心里也會揚起信心的風帆。所以,適當的即時評價在課堂中能激發學生的潛力,促使學生獲得各種情感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合作與協調的意識,學生對音樂及相關文化的理解、課堂表現力以及創造力也會有驚人的進步。
所以,在音樂課堂活動中,不管學生的表現如何,只要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我們都應該給與肯定與鼓勵。我想這種肯定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也必定是積極的,對今后學習音樂也有幫助。音樂課對于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沒有優等生和后進生之分,作為音樂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讓每一位學生獲得自信、獲得尊重。
激勵性的評價是音樂課堂教學工作中不可替代的環節,當然,通過考評來了解老師的教學效果也是教學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對吸引學生喜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音樂教師要運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四、有效聆聽,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
通過聆聽發展學生的音樂想像力、感受力、理解能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描述、表達音樂的鑒賞能力。
(一)音樂情緒的聆聽
聆聽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對音樂情緒的體驗。掌握了正確的情緒,也就了解了音樂的整體形象,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出有價值的分析和評價。比如,在古箏獨奏的曲目《豐收鑼鼓》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聆聽之前對學生提出問題:“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或是“聽到音樂后,你的第一感受是怎樣的”,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聆聽。
(二)音樂節奏的聆聽
如果說骨骼勾勒出了人的主要輪廓,那么節奏在音樂中的作用也是如此。例如欣賞課《瑤族舞曲》的鼓點聆聽,可引導學生在鼓點出現的地方進行邊聆聽邊拍打出鼓點。
(三)演唱方式或演奏樂器的聆聽
演唱方式的聆聽,要求教師在提出聆聽要求前,對演唱方式的講解要非常全面。如《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采用的就是領唱與合唱的演唱形式。在進行樂器聆聽時,注重學生對樂器音色的聆聽,必要的時候應在聆聽音樂前,播放該樂器的基本音色,引導學生熟記樂器的音色。如小提琴獨奏《愛的祝愿》。
五、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現代多媒體技術是是當今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也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一把金鑰匙。所以說,多媒體的輔助是教學中緊跟時代、也是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和感受音樂知識,會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如頓音記號、波音記號等,都可以選擇多媒體的動畫設置,形象生動地展示這兩個音樂記號,引導學生很直觀領會到這兩個記號的演唱特點;再比如《獅王進行曲》這一課中,我通過媒體的音、畫讓學生感受獅王在森林里巡查的情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會通過課的不同風格利用多媒體使學生了解各民族各地區的人文風情。如《編花籃》《拔根蘆柴花》這些民族性較強的歌曲,我會通過地方風景圖片切換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各地文化、民俗、美景及一些地方方言和地方舞蹈。
圖像、音響的結合是多媒體運用的獨特特色,也是學生們喜愛和感興趣的方式。多媒體教學對引導學生增強學習動機,也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具體形象地認識音樂情景、音樂形象、音樂知識等。
如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運用多媒體精心設計教案、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有效聆聽,并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多樣化的激勵性評價,可持續性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快樂感受和心靈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