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村級集體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支持不夠、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運轉不順暢、基礎薄弱等問題,面臨許多困難、制約因素較多,本文查閱參考了一些文獻資料,通過走訪、訪談、了解、收集,將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研究、詳細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希望本文能夠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幫助,為最終實現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鄉村振興
1 政策支撐
1.1 加大扶持力度,確保良性發展
要促進集體經濟組織的快速健康發展,就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就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學的發展規劃、探索有效的發展路徑、配套有力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勵懲戒措施,明確促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保證、實施主體、發展規劃、方法路徑、政策支撐。實施包括基層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引進、資金注入、財政補貼、信貸審批、項目落地、設施投放、基礎建設、環境整治、土地開發、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產業發展、企業融合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要建立長效機制,堅持不懈的發展、鞏固村級集體經濟成果。
1.2 加強人才培育,確保事有人干
制定人才培養政策,廣納賢才,提供集體經濟人才支撐。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一是選好配強村組干部,打造一支過硬的隊伍。二是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選派好“第一書記”、科技指導員、興農支農技術專干。三是選賢納士、引鳳入巢,充實管理人員。從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從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合作社負責人和外出務工人員的的優秀分子中選拔經濟型人才。把有眼界、能力強、素質好、呼聲高的“能人”“賢人”請進來,擔當相關職務。四是要注重培養青年農民和后備隊伍,把青年農民中思想政治素質好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將有奉獻精神、有管理能力、有經營頭腦的年輕同志充實到村班子和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將村黨組織書記選舉為村級集體經濟負責人,形成合力、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強化黨對集體經濟的領導力。同時,采取集中示范培訓、普遍輪訓、相互觀摩、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斷提高鄉村干部適應市場、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能力。
1.3 加強業務指導,確保效果良好
各類專業管理部門要強化職能指導和業務指導,組織部門、財政局、人社局、就業局、供銷社、科委、農委、林業局、經貿委、發改委、扶貧辦、商務局等部門一是要結合相部門的職能職責出臺相關文件,優惠條件、寬松環境、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二是要建立指導性的幫扶機制,經常開展培訓、加強指導、定點聯系,不斷提升村級集體組織的管理能力、業務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三是加強調研及時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的、共性的問題,化解風險、增加收益。
2 強化管理
2.1 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是為了有章可循、規范運行、按規則辦事處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要結合自的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制度,如職責劃分、任職權限、現金管理及使用審批、物資和財產管理、重大事項決策、內部控制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收益分配、事務運行監督、人事任用聘用等制度,把村級財務和集體資產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在制度制定的同時重點把握制度與運行、管理與靈活的尺度,既要有人做事、又不能讓條條框框束縛影響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嚴格管理
有健全的制度還要有嚴格的管理,這樣有利于大家理清思路、爭取資源、拓寬路子,不斷加快村級集體經濟提升的步伐,這樣才能保障公平、公正、公開,這是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的基礎。要建立內控管理制度的長效機制,切實采取有力措施,保證村級集體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杜絕違規違紀,防止盲目決策,防控投資風險、把控債務風險、遏制不良債務。
2.3 增強活力
要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活力,就要努力讓廣大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至關重要。一方面,充分發揮村集體和村民的主體作用,按照“一事一議”程序進行管理,項目資金使用、項目進度、集體收入、分紅分配等情況及時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激發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避免出現“干部干、群眾看”和“等、靠、要”現象。另一方面,堅持集體收入集體受益原則,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房屋改建擴、補貼繳納社保費、修橋補路、整治環衛、照顧老弱病殘幼、節日慰問、組織學習考察等方式,讓廣大村民共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果,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2.4 整合資源
利用集體經濟的組織優勢,整合資源,集中用力、精準發力,努力實現規模效益。一是充分利用村集體資源,依托人才、人力、市場、口岸、土地、交通、物流、林木、植被、氣候、河流、湖泊、高山等優勢,建立產、供、銷、售后一條龍服務體系;二是盤活集體資產。通過租賃、承包、聯合開發等形式盤活村集體閑置的房屋、倉庫、設備等資產,實現“閑”變“寶”、“死錢”變“活錢”;三是面向市場發展服務型產業。鼓勵村集體企業,為本地或外地村民提供信息、技術、勞務等有償服務,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有條件的村,還可以創辦或引進中介服務公司,促進村民創業增收;四是堅持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獲取規模效益。五是依托森林、草地、果園、花海、苗圃、基地、魚塘等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開辦農家樂,帶動群眾及村級集體企業增收;五是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利契機,利用好惠農政策,整合農業、畜牧、扶貧、林業、醫藥、國土、城建、商務、水務、電力等部門項目扶持,在抓好扶貧脫貧工作的同時,提升項目申報和產業升級,把扶貧項目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相掛釣,把政策用活、用實、用足。
2.5 加強監督
規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強化監督機制也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必然,制度健全、運作規范、監管到位,使資產有人監管、賬目有人審批、問題有人過問、困難有人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關注的事就是最需要監督的事、最需要公開的事。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走向成熟的標準,也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必須趨勢。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監督主要是對人事、資產、財務、收入分配的監督。監督的形勢有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行列主管部門的監督、企業自身的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紀委監察部門的監督。各部門齊抓共管、各負其職,通過企業自查、業務檢查、項目審計、項目驗收、資金核查,共同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
3 拓展市場
3.1 融合發展
一是堅持發展理念,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導向,正確把握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方向,要立足本集體優勢,堅持依山吃山,依水吃水,選準路子,引導各村立足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二是堅持聯合經營,可以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品牌+市場”、“公司+基地+農戶”,“電商+集體+農戶”、“企業+集體+康養”、“企業+集體+物管”等等經營模式,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可以產品加工,使農副產品在加工、儲藏、運銷等環節中實現多次增值,集體收入與農民收入同步增長。四是可以依托資源優勢,開發農田林網、水利水電、礦山資源、光伏發電等產業,以資源入股方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集體收入。五要整合農村集體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生產服務、電商銷售、旅游觀光、健康養老、物業物流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六是產業發展模塊上,引進龍頭企業、帶動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
3.2 利益聯結
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一定要注意考慮企業、集體、村民、干部的利益,平衡處理各方面關系,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思考拓寬思路,動員群眾勇于參與、利益聯結共促發展。一是發展產業、基建投資、興辦實體、開發資源,通過集體經營,實現利潤分紅,人人享有。二是資產盤活增收。把農戶手中的閑置土地、荒山棄土進行綜合利用開發;對無人房屋或有多處房屋的可進行宅基地復墾;對地理位置較好的農戶鼓勵其興辦農民樂或改建為民宿;改造村組路,大力實施“通達、通暢”工程,修建四好公路;大力實施“一房五改”、破爛房改造、環境綜合整治。三是服務企業創收。大力引進外地企業、發展本地企業,加大對業主的服務力度,提高服務態度、能力、效果,收取一定服務費用。四是產業帶動增收。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村組干部和農戶可帶資入股、可股分分紅、可勞務增收、可服務創收、可產業共享、可興辦旅游。四是股份合作增收。村級集體和農戶可用自身的土地、技術、信息等作價入股企業,產生利潤后按股分成。五是貧困戶可利用現有政策進行參股投資保底分紅。六是集體經濟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村民、人人共享,集體資金積累大大增加、農村公益事業更加成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善、公共環境更加整潔、家園更加美麗、扶危助殘濟困、資助貧困學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顧孤寡老人,上學、看病不再是難題。
3.3 組團發展
堅持抱團發展,揚長避短、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獲取規模效益。一是大力實施接對幫扶組團發展,開展企業聯結、集團對接、商會助力活動,對應幫助村級集體企業搞好聯產、聯銷。二是劃片開展金融服務,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要劃區域開展送服務上門解決村級集體企業的融資貸款和保險賠償問題。三是探索“黨建+產業發展”、“黨員+致富能人”等模式,組織各級機關黨支部、黨員職工到村幫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四是開展區域協作,打破村域、鄉域、縣域、省域界限,鼓勵薄弱村抱團共、協力發展。繼續開展東西部協作、沿海帶內海、發達幫落后的對口幫扶工作。五是開展村企共建,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個體經營者到村聯營共同發展。六是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村創業、帶資入股或技術信息抵股,參加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七是開展氣候相適、地區相鄰、資源共有、市場同一的村域間合作,共同開發、聯合經營、利益共享。
3.4 外擴內引
一是村立品牌,獲取產品的質量認證、綠色認證、安全認證、環境認證,獲取縣、省、國家級證書,為質量取勝、品質取勝打基礎。二是廣泛宣傳,媒體推介,發揮廣告效應,讓集體經濟的品牌家喻戶曉。三是通過微商、電商平臺、電視銷售等方式擴寬產品銷售渠道。四是開展鄉村旅游、現場采摘、共享共娛,引進客商及消費群體。四是聯營精品超市、零售商場,利益分享。五是招商引資合作共贏。六是借助“一帶一路”開展外貿。
參考文獻
[1]康濤.治理之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N].人民網一人民日報,2018-12-26(07版).
[2]張雪.關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之路的探索與思考[J].參考網.中國集體經濟,2019,(10).
[3]汪恭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壯大集體經濟的思考[N].中國日報網,2018-02-03.
[4]王啟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創新[N].人民論壇網,2017-06-21.
[5]程渭山.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N].浙江新聞網.浙江在線,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