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欣
【摘要】班級作為學生的主要成長環境,對學生思想道德、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為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工作開展的主要的領導者,對于學生的成長,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層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肩負著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素養的責任。
【關鍵字】德育;班主任;平凡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最棘手而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德育,而德育中的最棘手而又最重要的工作則是轉化后進生。一個好優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個優秀班集體。的確,班級工作除了要求班主任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之外,還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教育藝術和機智,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特征,然后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班風班貌,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也是大面積提升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一、“育”在堅守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其根本的一條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獻身精神和對學生的摯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德育是理智與感情的統一,具體表現在個別接觸中,貫穿于學生的嚴格要求中,更融化在集體教育中。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既要愛“聽話”的學生,更要愛“不聽話”的學生。德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往往取決于處理那些不聽話的學生及那些處于“十字路口”的學生的。這些學生教育好了,會給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教育失敗則貽害無窮。而德育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
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其實,教書育人,事事瑣碎,平平凡凡。回首從教的二十九載光陰,青春就這樣慢慢流逝在飄飛的粉屑里,收獲的,除了平凡,還是平凡。然而,我喜歡做一名“孩子王”。初中畢業,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績,選擇了師范學校。因為,做一名老師,那是我的理想;從教第10年,我被調離到行政單位,離開了教學一線,就在別人還在羨慕時,我卻強烈要求重返校園,因為,做一名老師,那一直是我向往的職業。
我深知“百年樹人”這四個字的凝重與厚實,我更知道校園亦非神壇仙土,我在心里許下愿望——如果說教師的職業是平凡的,那就讓我把平凡當成一種事業,堅守崗位,不忘初心,去奮力耕耘吧! 于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我體味著教師的平凡,也努力地踐行不平凡的教育。
二、“育”在尊重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得到社會肯定性評價。尊重是忽略名次,轉而重視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教學工作中,我想要每顆種子都能有生根、發芽、開花的空間,每棵小苗都能有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在我的班上,學習吃力的學生并不是飽受批評的代名詞,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指正。
他叫小超,是我接手一個四年級班時的學生。剛剛送走一屆畢業班,學校便安排我接手當時號稱“野孩子班”的四(1)班。因為,那個班有許多讓班主任傷腦筋的學生。小超便是其中一個。開學第一天,我走進了這個班的教室。果然,眼前的一切證實了“野孩子班”的名不虛傳——桌椅東倒西歪,學生滿地亂爬,書本到處放滿……尤其是號稱“野孩子王”的小超,見到我后更是得意地連滾帶爬了。于是,我站在他旁邊看著他滾來滾去,一點也沒生氣,反而指揮著他滾動的方向:“這邊有桌椅”“小心那個杯子”“這樣滾動很安全”……我耐心地陪著他,他卻停了下來好奇地望著我。我說:“我知道你是誰?你就是小超。”“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我早就聽說這個班有個叫小超的孩子喜歡在地上打滾,而且特別特別聰明。”他笑了,有點不好意思。我把他拉起來,說:“之前,我研究過你以前的各種表現,我發現你跟書本上的一個大人物特別相像。”“誰?誰?”他很開心,也很激動。“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誰?”一旁看熱鬧的學生也同樣好奇。(其實我早就了解到小超非常聰明,老師們越批評他,他就越搗蛋)我馬上趁熱打鐵,說:“好的,今晚大家回去上網查查愛因斯坦是什么人,看誰了解得越多越厲害!”
第二天上課時間到了,當我走出辦公室時,發現我班教室外有許多小腦袋在偷偷察看我的動向,原來,學生是迫不及待了呀。當我走進教室時,教室里第一次出奇的安靜,大家都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只想告訴我這一次特別的作業的答案。于是,我的第一課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小超也因此在當選了“愛因斯坦”這一光榮的外號之后,慢慢變得乖巧可愛了。
一個接一個孩子在我的尊重與關愛下變了。號稱“野孩子班”的四(1)班也虛有其名了……因為,我知道,童年嘛,演繹的就該是不規則的軌跡,徜徉的就該是不安分的思想。唯有尊重,才能配得上“童年”這幸福的稱號。
三、“育”在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老師”。工作實踐告訴我,“陪伴”也是一個班主任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要做到愛學生,會育人,除了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思想和師德修養,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之外,還要多陪伴學生,把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1.陪伴,有助于互相了解。在跟學生的相處過程中,能讓我們充分了解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了解學生的過去是必要的,但目的是為了學生的未來。在陪伴過程中, 不知不覺中,會讓班主作對優生不會過分的偏愛嬌縱,對后進生也不會有嫌惡之情。對他們蹣跚學步過程中稍稍偏差的足跡,不會大驚小怪,因為他們是“學步”,而我們的責任,則是滿懷熱忱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下一步走正,走實。總之,德育,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某一方面的愛,就是要“育”到實處,“育”到根本上。
2.陪伴,有助于學業成績。因為愛所以陪伴。在我的博客與QQ簽名上,孩子們都會看到我的個性簽名:“只要心中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我,愛班里的每一個孩子。我愿意常常和他們呆在一起,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有一次,我和學生一起用蛋殼制作了不倒翁。看著這一個個形態逼真,十分滑稽而又惹人喜愛的作品,我靈機一動,何不以《蛋殼不倒翁》為題,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帶動一下班上的學困生呢?誰知我話音剛落,學生便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仔細的觀察,專心致志地動起筆來,那些平時學習差,不愛寫作的學生也興趣盎然。也許是因為這些作品是他們親自動手自制的緣故吧,這一次對不倒翁的描寫非常優秀。
講評時,我有目的地朗讀了一位學困生的作文,指出它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蛋殼不倒翁》描寫得生動具體形象,并特意表揚了他。下課時,那個學生找到我,神采飛揚地說:“老師,讓我重寫一次吧,我知道有些地方寫的不好,您在讀我的作文時我就知道怎么修改了。”“好啊!”我心中一陣喜悅。
這次“無心插柳”的習作成功經歷,帶給我深深的思索:班級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對學生能蹲下身子,多一些陪伴,會發現學生更多的閃光點,捕捉到更多的學習契機,收獲的不僅是學生情感上的反饋,更是他們學業上的提升呀。
“親其師,信其道也”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將帶出一班優秀的學生,而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則占著到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項需要愛心傳遞的事業,是一門藝術,是建立良好班風的重頭戲,更是一個繁瑣的話題。只要我們對學生傾注愛心,以尊重、賞識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學生就一定能夠力爭上游、健康成長。班主任的工作,雖是平凡,卻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