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是我國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要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增強小城鎮的人口經濟集聚能力及服務功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在我國進入以城市群為主體推進城鎮化的時代背景下,小城鎮不僅是連接城鄉的紐帶,也是促進城市群區域和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因太湖而得名。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湖州的城鎮建設并未攤餅式蔓延,進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南太湖水鄉城鎮群。湖州毗鄰上海和杭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鐵時代到來之后,湖州加快“接滬融杭”,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進一步深化,湖州小城鎮發展進入新階段。
優質的生態和人文本底條件是湖州小城鎮發展的先天優勢。一方面,湖州市生態環境良好,是“兩山”重要思想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唯一的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另一方面,湖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吳越文化的核心區,溇港圩田系統構成獨特的世界級文化景觀帶。湖州眾多小城鎮有能力為長三角城市群提供高品質的生態、休閑旅游等服務功能。
特色產業的發展強化了湖州小城鎮集聚人口和產業的能力。湖州“塊狀經濟”發達,例如織里鎮是全國知名的童裝產業集聚區,外來常住人口超過20萬。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區,織里鎮正在積極推動外來人口市民化及童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此外,湖州涌現出眾多特色小鎮,例如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已成為國內最為知名的地理信息產業集聚區。隨著產業不斷轉型升級,這些小城鎮也更加深入地參與到長三角城市群的區域協同中。
本期專題聚焦新時代湖州小城鎮的發展實踐,成果來源于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師生每年在湖州開展的實地調研,以及湖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湖州的規劃實踐。專題中的文章研究梳理了湖州小城鎮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總結了其發展經驗和教訓,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希望湖州的案例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借鑒并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