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蓮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給予他們更多的體驗機會,不斷優化師生互動,并且拓展延伸教學顯得格外重要。語文教師發揮指導作用,充分滿足學生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期待后續教學實踐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本文特意進行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有效培養對策的分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組織課堂活動,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參考,牢牢把握這一時機,有望揭開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人文素養;培養分析;對策
引言:語文這門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初中階段展開有效的教學指導,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情況,努力實現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同時聯系生活實際,不斷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個性發展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大大提升人文素養后,得以發揮主體優勢,進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初中生形成了高尚的品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語文學科成績也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一、挖掘語文教材的人文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情感,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更加科學。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不同,所以他們對不同課文、不同文章的理解會產生很大差異。教師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整理有效資源,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享相關資料,訓練學生閱讀理解,遠比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好得多[1]。此外,教師還應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鼓勵他們深入分析不同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大地提升思想意識。盡快建立人文素養后,他們才有機會挑戰自我、走向成功,最終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比如,進行《背影》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關于歌頌父愛的音樂和詩詞,學生在這種父愛氛圍的熏陶下,內心對父親的濃濃親情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會聯想到自己和父親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從而將這種情感融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升。學生不僅能掌握這一課的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在情感方面得到了深化,這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二、現實中開發學生寫作潛能
寫作是大多數人表達情感的渠道,在初中階段更是如此。寫作作為人文素養的表現形式,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教師要重視寫作的重要性,積極發揮寫作在人文素養養成中的功用,引導學生投入寫作之中。利用作文教學,開發學生人文素養,豐富視野信息[2]。為了讓寫作貼近生活,學生寫作要從身邊小事入手,善于發現細碎生活中值得記錄的部分。教師教學也應從顯示出生活中提煉素材,讓學生形成良性寫作思路。同時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力,讓寫作從生活中來,再返回到生活中去。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學生人文素養在此過程中不斷積累進步。學生從身邊小事出發,容易開發其對生命的感知與尊重,使其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比如,說明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身邊事物開始探索,寫作題材盡可能向生活化靠攏。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通過上文中提及的拓展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方向,拓展其信息事業,帶領學生從身邊小事著手完成作文。在細化方向時,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寫作方向。學生在進行拓展閱讀和課外閱讀時都會選擇不同的方向,針對學生心理制定寫作方向,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生從實際出發開始寫作,探索并發現了生活中的可用素材,人文知識從生活中被提煉。學生的自主發現更有利于深化記憶,豐富信息容量。作文與教學相結合的講學方法不僅可以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有一個良好的提升,還可以調動部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投入到人文學習之中。作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鍛煉學生人文素養就要從此出發。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豐富人文知識,促進人文素養形成,最終達到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加強教師人文素養的建設
學生是培養人文素養的主體,是學習過程的“主人公”。但由于其缺乏系統完善的知識儲備與能力實際,因此,在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需要依托語文教師的強大引導作用。教師是教學中學生“參考”的主體,教師的言談舉止均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示范作用,而這種示范作用無論是正向的還是逆向的,都會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選擇造成較大的影響[3]。可以說,一名語文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文素養,將對學生在人文素養上的選擇與深度產生重要影響。語文教師首先應當以“為人師表”的態度,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價值觀與端正的人生態度,在潛移默化中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形成強烈的認同感,從而引導教師威信的樹立,為后續人文素養的培養打下基礎。語文教師還應當扮演好情感體驗者的角色,主動去深入教材內容,把握教材中的情感脈絡,以強大的感染力去引導學生形成情感共鳴。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情感哲思”,包含了幾篇各具特點的散文。教師自身必須充分理解這些散文創作的基本背景,從而分析出作者情感的基本走向,將幾篇文章中的情感主線串聯起來,才能將課本內容的情感影響力最大化。同時,初中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文知識儲備。語文學科本身涉及范圍較為廣泛,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哲學知識,這些知識的傳授都關系到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做好基本的備課工作之外,還應廣泛涉獵各類人文書籍,去拓展自身的知識廣度,同時也要挖掘好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深度,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用更多視角去看待具體內容,在深度的感悟中培養人文素養。比如,在《行路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詩人生活的歷史背景,適當引入其他兩首同名詩,分別去完成解讀,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師選擇正確方法,創新授課方式,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才有利于學生們有效學習語文知識,進一步提升人文素養,順利走上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徐少離.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對策[J].文學教育,2019(11)30-31.
[2]姜睿佳.關于初中生語文人文素養培養對策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8(03)155-156.
[3]劉果果.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及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分析[J].語文教師,2018(2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