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伍忠
摘要:當今的高職大學生之間交流的方式多是通過網絡進行,傳統的交流方式正在逐漸減少,網絡的開放性、隱蔽性、便捷性獲得大學生的更多認可,受到學生廣泛的喜愛與應用。本文基于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分析展開論述。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大學思政教育中;應用分析
引言
思政課程是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點要素,是實現大學生人文素質建設的重要載體。在當前的思政教育領域,教師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學生對課程活動所呈現的學習和參與興趣比較低下。因此,思政教師需要對具體的教學載體和方式進行創新。而網絡新媒體是一種全新的方法手段,在支撐思政課程高效開展和多元化落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此,教師需要加強思想重視和教學推廣力度,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實現人文思想的有效啟蒙和素質綜合性建設
1網絡新媒體對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分析
雖然網絡新媒體給大學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較好的教學平臺,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從而提升課程教育的效率。但是它也對思政教育造成挑戰,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難度,所以需要正確認知這些挑戰,以此讓思政教育順利地開展。一方面,網絡新媒體讓大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也能通過多種方式和他人開展信息交流,這樣就導致部分大學生受到負面思想的侵擾而出現不良的心理認知或者是錯誤行為。例如,一些學生出現暴力等思想問題,或者是不能堅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某些大學生會將關注力放在網絡世界中,或是玩網絡游戲,或是進行網絡直播等,不能積極投入專業知識的探索中,這樣就不能讓學生通過思政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也沒有養成規范化的行為習慣,給思政教育帶來諸多挑戰。
2大學思政教育中網絡新媒體的功能特性
在思政教育領域,新媒體所承載的教育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在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方面具有顯著的價值。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平臺廣泛的特征,同時也更容易受當代大學生所接受。教師借助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將相關的思政素材滲透給學生,能夠豐富學生的常識儲備,從而為學生的思想規范性建設提供豐富的素材儲備。其次,基于新媒體開展思政活動能夠實現教學環境的優化處理,將原本抽象性的理論知識通過情境的直觀展示,生動的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直觀體驗加深對思政內涵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和價值觀,支撐學生自身行為表現的規范性建設。同時,以新媒體為在載體組織思政教育活動,更加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主觀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保證思政課整體教學更加高效。因此,教師在組織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新媒體的支撐下,對具體的教育體系進行創新。
3大學校園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分析
3.1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
網絡對人的影響不局限于學生,其實更大的挑戰在于教育工作者是否能跟上網絡變化的步伐,甚至是走在網絡教育的前端,才能更好地實施教育,才能讓學生信服。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的網絡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要能夠熟知并運用網絡新媒體開展有效教學,轉變教育方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優化教育氛圍,豐富教育內容,并且要實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教育的同時也不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及時掌握大學生群體思想變化,確保教育者走在思政教育的最前沿。
3.2加大教學設備投入
現代新媒體教學設備能為高校思政教育開展提供有效支撐。在教學設備優化中,一方面,應改變思政教育的硬件環境,即不斷地進行教室、教具的更新,確保教學硬件環境符合當前高效發展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應注重融媒體教學中心的有效建設,同時根據融媒體建設現狀,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實現融媒體與教學體系的有效對接。此外,還應注重教師資源的有效豐富,即在引入新教師的同時,對現有思政教育老師進行教育培訓,確保思政教育老師本身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其能實現學生的有效熏陶。
3.3積極構建網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平臺,合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
網絡新媒體中蘊含多種信息資源,出現虛假信息或者比較低俗的信息,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認知以及價值觀念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高校應該積極構建網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平臺,合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微信等網絡新媒體構建思政教育平臺,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促使他們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另一方面,思政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育他們要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優勢,減少學生出現沉迷網絡的問題。
3.4結合新時代網絡發展的特點,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充分意識到學生與教育工作者是平等的,并且二者不是對立的關系,在高職院校里,教育工作者尊重學生,用心傾聽,真心交流,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建立一種平等、互動、民主的師生關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的互動性和平等性,來建立起師生交流的輔助平臺,比如開通博客、論壇、微信公眾號等,也可以主動積極登錄學生的微信群、QQ群、論壇等圈子,涌入進去參與討論,正確的引導學生。面對全新的交流方式,學生會覺得更加親切、平等,能夠營造出輕松的教育氛圍,學生也更容易卸下心防,袒露心聲,說出問題,有助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這進一步凸顯了網絡環境下教育的優越性和成效性,從而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結束語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出現了信息傳播效率高、覆蓋面廣、教學過程去中心化的特點,其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教學和信息傳播的主要平臺與載體;與此同時,網絡媒體本身的開放性也對學生思想造成一定沖擊,增加了學生思政教育引導的難度。新時期,要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質量,就必須進行教育方法的優化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明輝.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課堂教學中的價值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9):131-133.
[2]鄒小燕.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3):28-30.
[3]杜改仙.芻議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