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都日那
摘要: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樹人”作為各個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部過程中。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但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挑戰,全面貫徹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體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法優化教育環境,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為高校培養時代新人奠定理論基礎,指明前進方向。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新時代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1.新時代的內涵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對于新時代的理解,需要把握其豐富的理論內涵、時代內涵。關于“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五個“是”概括了新時代的內涵,回答了新時代的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回答了新時代我們的歷史任務和戰略安排的重大問題;闡明了新時代我們的生活質量標準和價值尺度;新時代我們需要的精神狀態、實現宏偉目標的重大問題;以及新時代中國的國際地位、對人類社會作出貢獻的重大問題。這“五個是”,如同一個“坐標系”,清晰告訴我們新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及我國發展新的時空坐標。所以從時間角度來講,新時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進入新時代最鮮明的體現。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高校利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并促使其自主接受這種影響,從而形成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需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高校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等諸多領域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現狀分析
新時代,已經有一大批“00”后步入大學,而大學正是學生三觀形成和逐步穩固的階段。當務之急是要分析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現狀,找出問題,予以解決。
1.教材方面,在我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教育大多都是由老師的講授為主要形式的。因此,教材的內容和編寫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卻存在著教材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重復、缺少課后輔導及配套影像資料等問題。例如:各個課程之間因為時間重疊、事件重疊、實例重疊,產生了大量重復的事例,引發學生的反感。
2.未發揮載體作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網絡、校園文化都是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課堂教學當中忽略了各載體的作用,大大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學缺乏魅力和吸引力,學生自然缺乏參與感和獲得感。
3.校園文化育人作用不突出。
校園文化建設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高校過于偏重校園文化硬件建設,忽略了軟件建設。校園景觀單調,沒能發揮校園主干道、教學樓、圖書館等場所的優勢,高校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被淡化,忽略典型校園文化的借鑒,導致校園文化育人作用的不突出。
4.大學生自身原因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當前仍有部分大學生、教育工作者處于缺位狀態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培養時代新人的效果。因部分大學生主體缺位、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性和主動性喪失,導致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理想信念缺失、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具體表現為上課不積極、活動不參加、自我教育走形式、擔當意識淡化。
三、對策思考
1.強化專業課教師 “思想政治理論”素養
專業課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與思政課同心同德同向,形成思政課與專業課的協同效應和育人合力。專業課教師要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把好方向,不斷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2.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力量建設
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精湛的業務能力和高超的育人水平,以此來激發教師主動性、創造性。通過自身學習、集中學習、外出培訓等方式提高思政課老師的理論素養。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的思政課教師,提供政策扶持打造高素質、高品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3.提高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
新時代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得應該要主動進行意義構建。對知識的內化是通過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為基礎,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自我加工處理,在認知中形成系統結構體系,形成自己對知識的意義。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正確引導和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學生的成長。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
4.創新教育內容及教育方式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社會和人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為了契合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不斷創新發展,要符合現代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需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通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教育工作“活”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技術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通過辯論賽、講課比賽、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堂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再把實踐帶到理論課,做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良性循環。
5.強化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化的軟實力。除了硬件條件以外在廣大師生當中灌輸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升旗儀式、主題班會、黨團活動、文體娛樂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強化擔當意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洪波李宏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的困境與反思——基于學生工作的視角[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
[3]楊建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4]馮留建劉國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