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晗 孫麗
摘要:中國傳統木工工藝種類多樣使用歷史悠久,而榫卯結構在這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它的可裝飾性、可拆卸性、防震穩固等優點都讓它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榫卯結構的繼承與創新遇到了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既要保留本身的文化底蘊,也要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全面發展中國傳統木工工藝。
關鍵詞:木工工藝;榫卯結構;繼承;弘揚;創新發展
一、中國傳統木工工藝概述
中國傳統木工工藝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河姆渡巧妙利用了榫卯結構建造了干欄式房屋。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結構巧妙、科學合理、美觀實用的特點。榫卯結構種類多樣,其中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闌式等。穿斗式成熟于漢時(漢代),多用于南方,不用梁用柱向深處布柱,優點在于用料少、山面抗風性好。抬梁式成熟于春秋時期,多用于北方,沿著深方向布石礎,礎上立柱,柱上架梁,優點在于室內柱少空間更大。我國具有象征意義的建筑紫禁城也是由榫卯結構所貫穿,紫禁城在這600年間抵御了無所次的地震,可見榫卯結構的堅固性。在國外,榫卯結構的木質家具早在4000~5000年的古埃及就發現有在使用,古埃及第三王朝時期在阿蒙法老陵墓中發現榫卯結構家具。但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榫卯結構適應不了現代化的生產模式而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
皖南的徽派建筑也是使用榫卯結構的典范?;张山ㄖ阅窘Y構為主磚墻維護,木不外漏,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體現了其復雜性和有效性的奇特,結構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徽派建筑的發展離不開徽商經濟的發展。唐宋時期,徽州對外運銷竹、木、瓷土、生漆、商品茶和文房四寶產品等,更加推動了徽商的發展,因此徽派建筑南北大融合。抬梁式、穿斗式梁架混合使用,還結合了北方的四合院,主要結構有梁、枋、斗拱、雀替等。在黟縣的舒桂林宅中,用到了極為罕見的唐式斗拱。建筑是一種語言,中國的古建筑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種語言,木工工藝的核心就在于結構的特殊性,榫卯結構充滿了祖先們的智慧,一陰一陽、一盈一虧、互補共生、缺一不可。
二、榫卯結構的優點
榫卯結構的傳統原料是木材,木材最顯著的特點是干縮濕脹,不同的環境下軸向、徑向干縮濕脹率不同。榫卯結構則正好選擇干縮濕脹率最小的木材軸向作為榫頭的紋理方向,保證了榫接部位的穩固。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減小木結構對地震響應,從而達到很好的防震效果。
榫卯結構的可裝飾性,榫卯結構所需木材具有拉伸壓縮強度,可以改變大小形狀,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使用,創造性更強。同時榫是家具部件的連體材料一致,榫和家具壽命相同。榫卯結構的可裝飾不僅僅之表現在外部形態,更主要的是其內部結構所決定。如明式家具中的卡子花、花棖、十字棖等,其作用是解決裝飾性與實用性協調統一的問題。榫卯結構造型多變,通過改變榫頭的形狀、大小、長短、榫頰的傾斜度等,又可以展現更多的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還有一個優點是可拆卸性。在家具有一個難題就是運輸問題,家具基本為一個整體,運輸過程難裝卸容易磕碰。家具本身體積較大很站空間,運輸費用也是較貴。榫卯家具的可拆卸性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拆卸后占用空間會大大減少,運輸過程也更容易裝卸減少磕碰,由此運費也會大大減少。同時有利于家具的維修,增加家具的使用壽命。
三、中國傳統手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繼承
榫卯結構雖然在中國古代建筑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社會無論是工藝標準,還是審美喜好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因此,對傳統手工工藝一方面需要繼承,另一方面還需要進行創新。然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繼承與創新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頸。
首先,以榫卯結構傳承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木作工藝,非常依賴師徒傳承,而現在面臨著傳承人青黃不接的現象。當前中國非遺傳承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愿意學習傳承中國傳統工藝學徒極少,學徒中高精尖人才更少。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于木工工藝的傳承中。學徒少的原因主要在于現代年輕人對木構造,尤其榫卯結構還處于不求甚解的狀態。榫卯構建種類多,組裝復雜。如中國的斗拱,從古到今,發展出了非常美觀,同時又非常復雜的穿插堆疊方式,想做好這門手藝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
榫卯結構對材料的硬度彈性都是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使用者對材料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如使用榫卯結構建成的紫禁城建筑,所用的木材都是楠木、杉木、檜木,而紅木家具的靈魂在于材料和榫卯結構的完美結合,這類木材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說。而現代家具材料中,主要有實木壓縮板和復合板等。實木壓縮板又稱顆粒板、刨花板,是實木的邊角料摻雜膠壓制而成,市場質量參差不齊。實木復合板是由實木皮和多層材料,比較環?!,F代木工藝傳承人,在繼承與創新中需要全面了解傳統材料和現代材料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的范圍。
中國傳統木工工藝受到發展限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成本。使用傳統木材,在產品、建筑構件中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廠家賣家自然會選擇便宜的。榫卯結構的成本上升。第一原料成本上升,榫卯結構的原料要求高對木質的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第二人工成本上升,一般木工的工資普遍較高級別越高工資越高,好的成品需要級別高的木工;第三時間成本上升,榫卯結構復雜多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哪怕一個十級木工做一組粽角榫的時間也需要半天。況且現代的消費方式我們需要的是便宜好用的東西,所以廠家自然不會選擇榫卯家具,榫卯家具也逐漸被淘汰。
四、中國傳統手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
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創新,首先就是要解決加工工具和工藝的問題。 完全人工的速度顯然效率不高,所以要利用起機器。傳統實木開榫機適合形狀結構簡單的家具,對結構復雜異形的榫卯結構就不太適用靈活性較差,對材料加工精度不高利用率小比較浪費原料。木工數控機床簡稱CNC機床,數控機床將代加工的榫卯結構通過CAD/CAM軟件進行編輯。數控出榫機全面數字化解析精度更高,對異形榫卯結構的加工也更好,對榫卯結構的批量生產效率更高。而3D打印技術由于是一種通過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所以在材料方面有極大的限制。
現代木建筑有一種金木混合榫卯,金木混合榫卯在批量加工上和成本上比傳統純木榫卯更好。但木材的特殊結構在金屬節點上,如果直接的用長釘銜接,并不是特別性能優良,時間長后容易導致結合部松脫,為此,可以采用的解決方案是齒板、玻璃鋼銷釘等。2003年頒布的《木結構設計規范》首次增加了齒板連接的內容 ,在輕型木結構房屋中,齒板的運用可以使節點更加的穩定,同樣也可以減少施工周期提高效率。玻璃鋼銷釘的玻璃鋼不是鋼,是一種經過復合工藝而制成的復合材料,具有粘彈性和彈塑性是韌性材料。銷釘是的緊固零件。玻璃鋼銷釘屬于人造材料比一般的金屬制銷釘屬性更加的穩定,耐腐蝕性和防銹性能也都更好,因為玻璃鋼是透明的,所以用起來更加的美觀,現多用于古建筑的維護上。
在榫卯結構的創新上宜家在2013年就已經推出一種楔形榫釘(wedge dowel)應用于Regissor系列中,可以減少螺絲等零件的使用,同時可以節省60%~80%左右的時間。楔形榫釘在兩個構件上都有波浪形的齒輪,同時也節省了許多資源。因為本身自帶齒輪代替了螺絲等零件,減少對家具本身的損耗增加家具的使用壽命。而發布的Lisabo系列用上了新的結構,并因這個系列幾乎隱形的榫卯結構帶來了組裝上的便利獲得了2016年的紅點獎。
榫卯結構的創新在樂高積木上也深有體現。樂高積木的發明者奧勒·基奧克是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匠,他創造的樂高積木的原型就是榫卯結構,小小的零件通過凹凸榫合的方式組合成不同的形狀變化多樣,這和中國的魯班鎖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結語
中國傳統手工藝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榫卯結構更是藝術和技術的完美融合,這其中的魅力還需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探索。榫卯結構要再次發展離不開創新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更不能丟了榫卯結構本身中國獨特的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檀笑古今.榫卯工藝,中國匠人的大智慧[A].2019-09-20.
[2]楊陽.三種木材齒板連接力學性能對比實驗研究[A].2013-03-10.
[3]劉夢雅 白鵬.中國傳統木作工藝的傳承與創新[J].青年生活2019(4).
[4]列冰 譚向東.榫卯結構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A].2017-11.
[5]王昊誠.榫卯結構,為什么現在使用的這么少[A].2015-08-28.
[6]Asdf.榫卯結構,為什么現在使用的這么少[A].2016-11-25.
[7]駱衛華.徽派古建筑木結構的歷史演變[A].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