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婷
摘要:民族音樂一直都是音樂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與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文化尤其是藝術文化發展,故被融入到各音樂教育領域,其中不乏有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不僅能夠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還能夠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對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對此,作者根據相關文獻,結合相關教育經驗,探討了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希望對小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及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措施分析
小學音樂作為小學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小學教育事業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故長期以來都得到小學音樂老師、學生及其家長的重視。高質量的小學音樂教育不僅能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如此,小學音樂教育還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我國藝術文化發展,所以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對于民族音樂傳承和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則能夠促進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所以必須深入了解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1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主要問題
1.1重視度不高
盡管在新課改下小學音樂教學逐漸得到了重視及關注,但關于民族音樂教育方面還是沒能引起重視,因為日常生活中民族音樂的應用較少,以及民族音樂的考試范疇不廣,故很難引起重視。另外,大量國外音樂作品涌入中國,對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造成巨大沖擊,甚至出現了重現代西方音樂教學,輕傳統民族音樂教學的現象[1]。
1.2老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小學音樂老師雖然都是科班出身,但多數都是學習現代音樂的,對于具有傳統文化及藝術特點的民族音樂了解程度并不高,導致本身民族音樂教學專業水平不高。另外,很多專業音樂教育學院開設的民族音樂課程很少,導致音樂專業學生的民族音樂能力難以提升,進而影響整體小學音樂老師的民族音樂教育水平。
1.3教學系統不完善
調查發現,很多小學開展的音樂課堂,關于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都非常少和非常片面,多數都只進行簡單的民族歌舞學習,并沒有開展民族樂器、戲曲等音樂教學,導致學生難以深入認知民族音樂基本知識。另外,開始的民族音樂實踐課程非常少,影響學生民族音樂實踐能力提升[2]。
2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2.1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音樂”一直都是藝術文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而民族音樂不僅是藝術文化組成部分,還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傳統和發展民族音樂必定會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2能夠強化學生的藝術審美及鑒賞能力
民族音樂本身具有藝術特點、傳統文化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并喜歡上民族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2-3]。另外,民族音樂承載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2.3能夠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并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是文化古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很多優秀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都蘊含在民族音樂中,使得民族音樂成為傳統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愛國主義精神,并強化了學生的民族意識。
3小學音樂中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對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視度
當前人們的喜好依舊偏向于西方音樂,中國民族音樂正在遭受嚴峻的考驗。想要實現中國夢就不能缺少民族音樂這一環,所以,需要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在音樂教材中所處的深遠含義。因為學校的教育,需要家長和學生共同配合,所以當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共同關注民族音樂時,音樂教學才能不斷發展蛻變,學生才會真正從內心喜歡民族音樂,用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要提高小學對民族音樂的重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
組織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這種方法能夠讓音樂教師更好的將學生引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學習中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從而愛上民音樂,主動的去學習,這中教學模式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好的完成民族音樂的長久發展[3]。
不定期組織關于教師職業能力的評選活動,一方面能督促教師對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加強教師間相互間的交流探討,為更好的教學提供支持。
3.2完善民族音樂教學體系
(1)避免盲目跟風現象的發生。雖然當前流行歌曲很多,且廣受歡迎,但也不能不經篩選的帶進音樂教學中。一定要按照當地的民族文化,盡可能借助地方特色來幫助學生喜歡并傳承、發展當地的民族文化。
(2)禁止形式化教學。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更有甚者可說是神髓,就像是人的靈魂一般,是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珍寶。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可以有效鍛煉小學生的心理素養,形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學校與教師必須要站在小學生能接受的程度入手,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體系,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熱愛[3-4]。
(3)禁止單純理論性教學模式。在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時,不能單純以課本知識為主,要更好的配合相關教學設施,比如選購適合演奏當地民族音樂的樂器等。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民族音樂所帶來的現場感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演奏機會。
3.3將民族音樂、學生校園生活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只依靠課堂,要更多的配合校園生活。若是局限在課堂范圍內的話,會嚴重影響民族音樂的發展,比如將課堂鈴聲換成民族音樂的片段,這樣不僅能達到上下課提示的作用,還能有效加深學生來自民族音樂的影響[4]。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改的環境下,一定要加強小學教育中關于民族音樂這一環,一方面能夠喚起學生血液中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有利于民族音樂的延續和創新發展。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再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多樣的教學設施,培養學生對民族以及民族音樂的熱愛,從而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使得民族特色文化不斷優化、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憲發.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評鑒,2019(19):122-123.
[2]黃瑩.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滲透與傳承[J].北方音樂,2019,39(17):201+203.
[3]黃靜.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J].北方音樂,2019,39(13):208+211.
[4]朱明珍.論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北方音樂,2019,39(1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