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鵬
摘要:改革后,“6選3”組合形式有20種,而在浙江“7選3”的組合多達35種,要想給每一個組合組成一個班級的話,明顯學校的師資和教學場地是滿足不了的。與此同時,“走班制”運用而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打破原有固定班級成員的授課形式,對學考和選考物理的學生賦予不同的行政班級,這種人性化的設置不僅響應了高考改革號召,也是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實行走班制后,由于選課的自由化,導致班級成員流動性大,集體觀念淡化等現(xiàn)象,使得班級不好管理。浙滬兩地的一些中學也推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考改革; 7選3; 走班制
一、緒論
1.1研究背景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以及社會民眾對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提出的種種不滿和質疑,教育體制改革的呼聲愈演愈烈,而高考改革便是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它的改革不僅僅是教育體制的改革,更是一項社會制度的改革。它牽涉千萬學子的未來和就業(yè)也是緊系千家萬戶利益的樞紐。
2014年9月4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高考改革作出明確部署。該舉措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的和系統(tǒng)的考試招生體制改革,是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番改革在考試科目以及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做出重大調整。在學科科目考試中規(guī)定,取消原先的文理分科,高考的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其一部分是語文、數(shù)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各分值為150分不變。其中,外語科目考試有兩次機會,考生可選其中一次成績計入總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其中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等6個科目,考生只需根據(jù)高校及專業(yè)的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該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即所謂的“6選3”模式(部分地區(qū)為“7選3”,如浙江在選考科目中有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內容便是“3+3”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教育選擇權還從多維度教育出發(fā)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高考改革教育制度背景下,物理學科教學實踐將會發(fā)生怎樣的問題,本文基于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1.2問題的提出
2017年是恢復高考的40周年,而作為第一批新高考試點的浙滬兩地也引來了新政策的第一屆畢業(yè)生。在新高考制度下,學生的自主教育選擇權被增大,且教育政府很好的實現(xiàn)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但新高考的弊端也慢慢的顯露出來。不管是“6選3”還是“7選3”模式,備受關注的無疑是學生的科目選擇。而在學生的選擇中,最為出乎意料的便是“物理”這門學科。據(jù)調查,2017年浙江高考,全省近30萬考生,而選擇物理學科的考生卻不到8萬。上海考生選擇物理的人數(shù)占全部人數(shù)的30%。毫無疑問,首批新高考試點的浙滬兩地出現(xiàn)了“棄物理”現(xiàn)象。而物理作為自然科學重要學科之一,其課程的學習是開闊學生生活視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如此,物理是最為貼近生活的學科,它不僅幫助我們解決、認識生活很多現(xiàn)象,也與社會科學進步息息相關。教育部門出臺高考新政策,更是希望學生不會被文理“2選1”形式限制而忽視自然學科知識的學習,但浙滬兩地物理“遇冷”現(xiàn)象卻與教育部門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新高考制度下物理教學研究迫在眉睫。
1.3研究的意義
高考是選拔多方面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高考制度的改革更是為這一途徑填補些許缺陷,在促進我國教育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前提下,也不能忽視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熏陶,而在自然科學中,物理的學習尤為重要,它緊系人們生活方方面面,更是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過程。在新高考制度下,我們更應該認識到物理課程學習的重要性,要充分挖掘物理課程內在的人文元素從而實現(xiàn)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為中國未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貢獻。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的變化
2.1學科地位的提高
傳統(tǒng)高考文理分科形勢下,學生根據(jù)將來的就業(yè)方向和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文理,但學生并未對就業(yè)以及相關專業(yè)有過深入了解,僅僅是在高考壓力下為取得更好成績而選擇文科或者是理科。高校的錄取則是以總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錄取,文科生在選擇文科后修完物理的必修部分便不再進行物理課程的學習。相對應的,作為理綜的一部分,常有理科生抱怨道:“物理考試太難,考試成果與學習時間和努力程度的付出不成正比,不如把相應的精力和考試時間放在相對較簡單的科目上,這樣總成績未必會低。”在這種心理下,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普遍不積極。
在新高考制度下,高校按照專業(yè)需求制定選考科目進行招生,學生根據(jù)“學校+專業(yè)”的方式進行投檔。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在步入高中之前就要對自己未來的相關就業(yè)進行考慮,也避免學生盲目追分而選擇與未來就業(yè)不相關的專業(yè)科目。從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公布1096個專業(yè)的選考科目來看,學生選考物理可滿足97.6%的專業(yè)選科要求,選考化學可滿足90.5%的專業(yè)選科要求,生物則為80.1%。而地理、思想政治、歷史則分別為64.1%、62.1%、63.5%。其中,提出3門科目組合要求的有281個,涉及的有醫(yī)學、理學、工學等專業(yè)。而在3門科目組合中,要求組合最多的便是物理、化學、生物。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看出物理在選科科目上的重要性相比于其他學科要大的多。
2.2學科內容的調整
浙江省是此次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其教育改革經驗豐富。分析《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2014年)》可知,其教學大綱部分要求相比于2012年做出了調整。如必修一中牛頓第二定律會用正交分解法和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改為基本要求;牛頓第三定律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發(fā)展要求被刪掉;對選修3-1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部分要求降低了難度。教師應及早掌握指導意見,對知識點的新舊大綱要求做出教學調整,緊跟高考改革步伐,擬定教學計劃,調整課時來迎接挑戰(zhàn),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3教學方式的改變
改革后,“6選3”組合形式有20種,而在浙江“7選3”的組合多達35種,要想給每一個組合組成一個班級的話,明顯學校的師資和教學場地是滿足不了的。與此同時,“走班制”運用而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打破原有固定班級成員的授課形式,對學考和選考物理的學生賦予不同的行政班級,這種人性化的設置不僅響應了高考改革號召,也是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實行走班制后,由于選課的自由化,導致班級成員流動性大,集體觀念淡化等現(xiàn)象,使得班級不好管理。浙滬兩地的一些中學也推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浙江省溫州中學“7選3”為列。將選擇同一科目的學生分為選考班和學考班,其中多數(shù)組合科目相同的學生可固定一班級,而讓少部分學生進行“走班制”教學。總而言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物理教學發(fā)生較大變化,教師應順應新高考潮流,改變原有教學觀念,提升自我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
三、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思考
3.1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挑戰(zhàn)
3.1.1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學方面
傳統(tǒng)高考更為注重物理知識的考核,相對應的,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也更為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從而缺乏在能力上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受限。而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其考核的重心發(fā)生轉移,為著重培養(yǎng)學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這無疑給教師在教學方面提出新的挑戰(zhàn)。
3.1.2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成績考核方面
多數(shù)學生表示原理綜三個科目里物理的難度最大,因此部分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在一些抽象思維復雜的物理知識方面,學生的學習情況較差。在新高考制度中,對學生的考核重點也發(fā)生偏轉,題目新穎,切合實際,而且相較于傳統(tǒng)高考更加考核學生的綜合性。因此,教師更應加強學生對新題型的適應能力,在教學方面時刻注意學生對新題型的適應性。
3.1.3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學生學習方面
新高考制度物理成績考核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習慣也要相應的做出調整,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在新高考制度下的物理教學,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以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為主,充分挖掘物理的內在人文元素,再聯(lián)系生活中物理的方方面面,使得學生正確認識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
3.2新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機遇
3.2.1凸顯高中物理學科優(yōu)勢
誠如前文說到,高中物理知識難度較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呈現(xiàn)“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就對物理的學習失去了興趣與信心,而導致學習動力的匱乏,這便是傳統(tǒng)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較低的原因。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轉變以往教學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興趣愛好,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雖然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復雜,學習難度較大,但教師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去聯(lián)系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可讓學生在測量體重的臺秤上自由下蹲再起來,觀察臺秤的讀數(shù)變化,聯(lián)系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從而更好的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這種以實際行動聯(lián)系物理知識的學習,凸顯出物理富含生活元素的學科優(yōu)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3.2.2重視高中物理多媒體教學
在現(xiàn)代物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經普及到各個學校,部分抽象及難度較大的物理知識難以通過黑板和口述來展示,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開展多媒體教學對教師個人能力要求較高,教師不僅需要學會制作多媒體課件,還要充分挖掘物理教學資源,這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對教師也是一種挑戰(zhàn)。但在多媒體教學普及的情況下,教師不應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若是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模式,反而出現(xiàn)反效果。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實際和知識難易程度來適度使用多媒體教學,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思維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3.2.3創(chuàng)建高中物理問題-探究模式
誠如前文所說,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心,問題-探究模式教學促使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利于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對學生學好物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該模式在高校中運用的效果較好,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接受能力開展問題-探究模式教學。不僅如此,現(xiàn)階段物理、化學、生物的題型出現(xiàn)知識滲透的現(xiàn)象,為此,理科教師也應開展探究式的備課活動對交叉的內容知識進行教學規(guī)劃,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探究能力。
四、如何促進新高考制度下物理學科發(fā)展
4.1物理課采用“分層班制”
在傳統(tǒng)高考文理分科的情況下,理科班和文科班都各自分出重點班和普通班,這中分班模式利于學校因材施教。而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可以設置幾個不同難度等級的物理課程。同時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根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和興趣,再結合任課老師意見,自主選擇合適自己難度的教學班級。分層教學以個性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自主意見,其教學模式在很多學校已經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如前文所說的溫州中學)。
4.2加強學生職業(yè)教育
在學校,教師不僅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探索學生的專業(yè)和愛好。還要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指導學生,完成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3+3”模式無疑意味著學生只有在確定了自己想學的專業(yè)領域后才能做出科學的選擇。因此,學校可在學生選課前開展“高校+專業(yè)”招生機制相關的演講活動以及加強學生職業(yè)教育,這樣可以緩解學生盲目選課的現(xiàn)象。
4.3加強母校合作,敞開家長心扉
學生的思想不成熟,對于人生規(guī)劃,科目選擇往往很迷茫。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理,使他們放棄了更難的物理。而家長相較于學生,經驗豐富,思想成熟。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家校的合作活動,引導家長帶領學生拓寬思路,著眼未來,合理選課,避免盲目放棄物理。
4.4降低題目難度,改變賦分機制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偏科,“等級賦分制”登場了。賦分制是按照分數(shù)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shù)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用于選考成績的統(tǒng)計。這種機制有效的避免了學生選物理考低分的尷尬局面,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更好的落實高考改革政策。
五、總結
新高考物理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面對物理大改革,教師要冷靜面對,有計劃地進行物理教學內容的改革,逐一落實有利于學生的教學措施。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實驗,重視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動手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動手意識。其次,在傳授物理知識時,教師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真正了解學習物理的意義。最后,教師應開展多樣化的多媒體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欽.對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學科面臨的變化的思考[J].物理通報.2016年第8期.
[2]趙惠松嚴佳云.基于浙江新高考的物理教材二次開發(fā)的實踐[J].中學物理.2017.
[3]楊天軍.高中物理教學如何面對高考綜合改革[J[.物理通報.2016年第8期.
[4]蔡千斌.七選三背景下浙江高考物理試題的特點分析與教學對策[J].物理通報.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