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昕暉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均壽命的延長,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日漸嚴重,數量也逐步增多。受生理機能的影響,老年人儼然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發生意外的風險率也逐步提升。當意外來臨時,很多老年人因為急救自救能力不足導致傷殘或死亡,因此,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問題研究必不可少。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專業優勢,鏈接社會資源,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服務。
關鍵詞:社會工作;老年人;急救自救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7.3%。伴隨著人口的急劇老齡化,老年人的贍養照顧、醫療保健等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構成老年社會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的很多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就向公民推廣急救自救能力培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已經逐步完善。在這些國家中,通過社區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庭成員可以完成自救措施,甚至在有些家庭中,有些老年人就可以完成關于急救自救的相關技術,普及率很高。發展至今,其研究重點已經轉向與臨床醫學相關的探索,特別是在老年人急救自救普及與知識推廣方面,已經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二)國內研究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急救自救能力普及起步較晚,相關的理論體系也并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并不完善。老年人急救自救的能力還比較低,針對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的普及,還主要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急救中心等多方面共同參與,造成培訓的主體不明確,培訓設計不合理,培訓方式不規范,使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我國的社會工作起步較晚,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數少,在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二、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對老年人的針對性不足
目前,我國在急救自救能力方面的培訓及知識的普及對老年人的針對性還存在著問題。我國曾開展“急救自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日”,根據活動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對急救自救知識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等媒體,正規渠道的宣傳和相關機構的培訓較少,培訓內容不適合老年人學習。
(二)重視程度不夠
與國外相比,我國對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的培訓重視程度不足。居民對急救自救知識的需求強烈,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健康教育培訓,只解決了老年人的的醫療保健需求,沒有滿足居民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方面的需求。因此社會大眾對急救自救能力培訓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
(三)缺乏提供服務的專業社會工作者
受我國社會工作起步較晚的影響,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緩慢,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數較少,專業人員提供的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服務也并不健全,可以說還未有先例。提供急救自救能力服務的人員主要包括社區人員,護理人員或志愿者,并沒有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參與,因此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服務水平大打折扣。在服務隊伍中,很少有義工這一群體的出現,社會工作者也很難開展相關服務。
(四)老年人危機意識淡薄
在城市社區的老年人對生理層面和心理層面健康層面的檢查較為重視,會定期進行體檢與心理健康測試,忽視了外部環境的檢查。尤其是對家庭環境的外部安全檢查,很多老年人發生意外的地點都是在家庭環境中。在家庭里缺乏一定的危機意識,不夠重視環境對疾病、意外發生的影響力。
三、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的探索
(一)明確培訓主體、培訓對象
在具體培訓中,社會工作者既要邀請專業急救與自救培訓機構的培訓師,還要招募一定數量的具有醫療知識的志愿者協助,使培訓環節更加順利完善。而在培訓對象方面,社會工作者不僅要邀請老年人自己參加,同時還要組織社區衛生站的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學習與指導,并向老年人子女發放培訓視頻與相關課件,使他們能夠在空閑時間學習相關知識。
(二)制定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的培訓,在前期通過與老年人溝通、問卷調查等方式,統計和分析老年人在急救與自救方面的需求,并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協助培訓者制定出符合社區老年人的針對性培訓內容。在培訓方式上要增加實踐環節,讓社區老年人都有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切實體驗救援方法與步驟,使培訓效果更顯著。在培訓結束后,社會工作者還要組織定期會回訪,跟蹤考核培訓效果,加以鞏固。
(三)加大宣傳力度
因為急救自救在我國還并不普及,人們對其了解程度不夠,受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對急救自救知識的了解更是知之甚慰。因此在活動開展的前期,社會工作者要做好宣傳推廣工作。通過社區及衛生服務社區進行大規模知識普及,讓居民了解其概念及重要性。宣傳方式可采用廣播、印發傳單、入戶宣傳等方式,潛移默化的讓社區老年人看到急救自救的好出并自愿參與。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當前,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短缺,人使所有工作的主體,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的專業人才緊缺,現有的服務人員專業度不高。因此在此基礎上,應該大力加強現有人員的專業程度,進行知識培訓,對綜合素質進行提升,挖掘他們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節約現有的資源;另一方面,培養新一批的專業服務人員,要積極的與一些院校簽訂人才培養計劃,符合當地實際情況,聘請高素質、高業務能力的人,進一步提高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和技術水平。聘用專業社工人員,運用老年社會工作等專業方法,在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方面更好的發揮作用。同時還要發揮義工的潛在作用,讓義工與老年人充分接觸,在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最好達到一對一的良好局面。
(五)加強資金投入的力度
老年人的醫療健康事業是一項公益事業,政府應大力支持。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差異較大,制約著各地基層政府的能力水平。在資金方面,政府應購買公益服務來對老年人進行幫助,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是社會工作者更有效率的開展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服務,使城市社區老年人都能體會到政府的幫助。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是一項重要舉措,同時還會促進一批專業人才的出現,對急救自救能力培訓服務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問題的探討,使急救自救服務事業更進一步,同時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也會使急救自救服務更加的制度化、專業化。
參考文獻:
[1]常遠,于淑坤,王淑珺,林霞.城市社區老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訓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7,(12):36-38.
[2]常遠,于淑坤,梁真真,張琳佳.國內外城市社區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的研究進展某社區老年人自救與急救能力現狀研究.
基金項目:
沈陽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1911035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