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
摘要:網頁快照作為搜索引擎的附帶功能,本身并未給網絡服務提供者帶來更多的技術負擔。但是,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是對內容的直接提供行為,一定程度上會對著作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在網絡時代,保持網絡技術持續發展是當前最大的社會利益,合理的限制著作權人的利益成為暫時的權宜之計。
關鍵詞:網頁快照;歸責原則;合理使用
網絡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網絡技術的發展卻給傳統法律帶了不小的沖擊,搜索引擎提供的網頁快照服務所引起的著作權侵權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引起了社會公眾的關注,而在司法實踐中,針對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有過不同的判決,當前法院對網頁快照侵權問題并無統一清晰的認識。
一、網頁快照的概念
搜索引擎在收錄網頁時,對網頁進行備份,存在自己的服務器緩存里,當用戶在搜索引擎中點擊“網頁快照”鏈接時,搜索引擎將Spider系統當時所抓取并保存的網頁內容展現出來,稱為“網頁快照”。由于網頁快照是存儲在搜索引擎服務器中,所以查看網頁快照的速度往往比直接訪問網頁要快。網頁快照中,搜索的關鍵詞用亮色顯示,用戶可以點擊呈現亮色的關鍵詞直接找到關鍵詞出現位置,便于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提高搜索效率。當搜索的網頁被刪除或連接失效時,仍可以使用網頁快照來查看這個網頁原始的內容。
二、網頁快照提供行為的法律解讀
2018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該指南對網頁快照行為進行了認定:“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搜索服務時以快照形式在其服務器上生成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件并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使得公眾能夠在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構成提供內容的行為。網頁快照服務提供者以搜索、鏈接或者系統緩存為由提出不侵權抗辯的,不予支持。網頁快照服務提供行為侵權的認定,與快照來源網頁內容是否侵權無關。”
網頁快照的形式是將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件向公眾提供,實際上是一種復制行為,而直接向公眾提供被復制的作品,使公眾得以在自己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也即構成信息網絡傳播行為。
指南發布前,網頁快照的法律性質存在較大爭議,有觀點認為網頁快照屬于搜索鏈接組成部分,有觀點認為網頁快照構成內容提供行為,且在司法實踐中,不同的法院也對其性質有不同的認識。而根據《審查指南》,網頁快照被明確定義為提供行為,且這種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是一種復制行為、信息網絡傳播行為。
三、網頁快照提供行為的著作權侵權認定
目前,判斷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的主要法律依據是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解釋》第五條。從其規定的內容來看,“實質性替代”是判斷是否構成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的關鍵。
而所謂的“實質性替代”,從內容上來看,快照應該能夠反映原作品的核心內容,也就是說,快照服務實際上已經能夠替代原來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涉案作品。從替代對象上來看,應該把握“實質性替代”的是其他網絡服務提供者。
由此可見,“實質性替代”應該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判斷,而不是基于對用戶如何選擇的主觀上判斷。因為不同的用戶在選擇上會存在差異,每個用戶的選擇都具有其各自主觀隨意性和選擇偏好。實際上,當用戶輸入關鍵詞,搜索引擎列出搜索結果條目的同時提供了“轉向原始網頁的鏈接”和“對原始網頁的快照”等標識,不管用戶點擊哪種方式,用戶都是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內容。這兩種方式均提供了用戶獲得原網站內容的可能性。當用戶選擇點擊“對原始網頁的快照”時,該快照可以構成實質性替代原網頁,也就是說快照提供行為存在著實質性替代原網頁的可能性。在原始網頁已經更改或者刪除了相應內容后,用戶只能選擇網頁快照時,該網頁快照即具有了實質上替代原網頁的必然性。
因此《信息網絡傳播權解釋》第5條中的“實質性替代”應當是網頁快照提供行為的構成要件,只有在構成提供行為的前提下,才有必要繼續審查是否構成“不影響相關作品的正常使用且未不合理的損害權利人對該作品的合法權益”的免除責任要件。
四、快照服務與合理使用
在我國,網頁快照提供行為還無法援引強制許可規定作為免責理由。 當前司法實踐中對網頁快照問題也沒有統一的認識。許多學者對網頁快照侵權的免責事由進行了研究,對此專家學者們曾提出過“通知刪除避風港”[1]、“系統緩存避風港”[2]、“適用默示許可”[3]、“適用合理使用制度”等觀點。而在適用避風港規則和紅旗原則的同時,引入合理使用制度一般條款,適用三步檢驗法進行個案分析較為符合主流觀點,筆者也贊同該觀點。
而對于網頁快照中合理使用的認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判斷網頁快照提供行為是否屬于不影響相關作品的正常使用,且未不合理損害權利人對該作品合法權益情形的,可以綜合考慮如下因素:(1)提供網頁快照的主要用途;(2)原告是否能夠通過通知刪除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縮小損害范圍;(3)原告是否已明確通知被告刪除網頁快照;(4)被告是否在知道涉嫌侵權的情況下,仍未及時采取任何措施;(5)被告是否從網頁快照提供行為中直接獲取利益;(6)其他相關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該建議非強制性規定,而是對侵害著作權案件的一種指導建議。
五、結語
從目前的網絡現狀來看,網頁快照還不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一種盈利模式,亦不構成與權利人對作品的行使權利的經濟競爭,因此,現階段網頁快照并不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盈利模式的不斷創新,并不排除網頁快照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的可能,因此,在判斷此要件時應保持與時俱進的審判思維,為著作權人實現其利益保有適宜的空間,在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平衡公益與私益。
參考文獻:
[1]武玥.淺析網頁快照侵權的免責事由[J].法制與社會. 2014(14).
[2]王遷.搜索引擎提供“快照”服務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J].東方法學. 2010(03).
[3]董穎.中國搜索引擎遭遇拷問——否度 MP3 案法律問題分析. 電子知識產權.2005(12).
[4] 任利光.網頁快照的法律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14).
[5] 陳加勝.信息網絡傳播權與鏈接的關系[J].電子知識產權.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