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垚
摘要:安房直子是日本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作品充滿了幻想與童趣,亦不失文學作品的現實意義。她在虛構的世界中訴說了伴隨著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產生的種種社會問題,這背后有著安房直子對人類道德缺失的深思,在批判的同時更飽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本文以其童話《鼴鼠挖的深井》為研究文本,挖掘其對人類中心主義批判及其批判原因。
關鍵詞:安房直子;人類中心主義;批判
引言
安房直子是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安房直子于1943年出生,1993年逝世。僅僅50十年的生命,卻留下了量多質優的童話作品,其中不乏對社會的批判與對美好的向往。1971年她以《山椒娃娃》獲得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隨后又有多篇作品獲得多個獎項,獲得了學界和讀者的廣泛認可。
國內對安房直子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從其童話的幻想元素入手,探討安房直子童話中幻想與現實世界的結合。其次是從色彩描寫及其審美意識出發探討她童話的特征和安房直子本人的審美情趣。還有學者挖掘其童話中人類與動物的交流,以此作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依據,最后深入探討安房直子的自然觀。日本學者對安房直子的研究著重于對其童話的自然景物描寫、色彩設定、以及其幻想世界中“異界”的構成與特征;以及其童話的教育意義。可以看出中日兩國對安房直子的研究較為相似,多有重復。
安房直子的童話集《風與樹之歌》于1972獲得了日本第22屆小學館文學獎,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此童話集暗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對經濟的追求而道德缺失的人類的批評與諷刺。因此本文擬以此童話集中的《鼴鼠挖的深井》為例,探討安房直子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與原因。
一、批判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以人為宇宙中心的觀點。它的實質是,一切以人為中心,或一切以人為尺度,為人的利益服務,一切從人的利益出發。”[2]可以說,誕生于西方世界的人類中心主義首先將人與自然作為主與客對立起來,認為人有主宰一切的能力,更有驅使萬物的權利,完成了人類向上帝的轉變。人類中心主義的誕生與發展毫無疑問是加速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但同時也是摧毀生態平衡的原因之一。
人類中心主義以二元論為基礎,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主宰,擁有支配自然的權利。在《鼴鼠挖的深井》中,一只小鼴鼠在地主手里買到一塊小土地,這是小鼴鼠在“人類中心主義”的加持下對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即以小鼴鼠為代表的人類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小鼴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塊土地上挖出了一個深井,井里的水夏天涼,冬天暖。慢慢地,從前愛幻想的小鼴鼠長成了貪得無厭的大鼴鼠,并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生財之路。它在井邊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杯好喝的井水,需要一枚有眼兒的銀幣”。來喝水的客人越來越多,鼴鼠也賺得越來越多,它用藤蔓穿起銀幣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不識字的小老鼠用過井水卻無錢支付后,為了還錢而在鼴鼠這里打工。此為鼴鼠向“人類中心主義”邁出的第二步,安房直子為我們揭示了在人類中心主義視角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支配與濫用。小老鼠告訴鼴鼠井里有火燒云,月亮和天空。此時已被金錢沖昏了頭腦的鼴鼠認為井里的東西都是它的,興奮地向井里張望的時候,被脖子上沉重的銀幣墜著撲通地掉在井里,永遠地留在了鼴鼠的井里。這是鼴鼠在“人類中心主義”的誘惑下對自己與自然關系認識偏頗導致的慘烈后果,也是以鼴鼠為代表的人類的最后一步,同時也是一條不歸路。
安房直子通過在故事中對鼴鼠的擬人化書寫,諷刺了鼴鼠自以為是的行為——認為他擁有著那一小片土地、井水與井里映照出景象的所有權,有著支配這些東西的權利,深度刻畫了人類中心主義視域下以鼴鼠為代表的人類在人類與自然關系割裂中走向絕境的場景,以及為自身招致的災害。安房直子試圖提醒我們:人類中心主義將自然設在人的對立面,將人視為擁有一切主宰權力與能力的超人類,從而引發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如若要解決人類中心主義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批判它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二、批判“人類中心主義”的原因
1945年安房直子兩歲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日本在原子彈的威力下被迫投降。與蘑菇云一同升起的還有日本的經濟,戰后日本經濟的崛起起于1952到1954年之間,大約在1973年結束,被稱作日本奇跡。這其中“技術革新”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然而技術的革新往往并不是單一的活動,勢必會帶動周邊產業的新一輪升級換代,這是技術革新帶來的好處;技術革新的消極影響則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人類片面的相信“人類中心主義”學說,站在上帝的視角對大自然中的物產進行不擇手段的剝奪與運用,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毀壞,這其中由人類的肆意妄為產生的環境問題最后又反作用在了人的身上。如在1953年至1956年年間出現由水污染導致的水俁病,1960年到1972年年間由大氣污染導致的四日市哮喘病,1910年至1972年年間的痛痛病等公害問題,嚴重影響了日本國民的生存與發展,成為不得不解決的危機。
在公害危機中的日本社會也開始反思造成這種困境的深層原因,迫切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識之士慢慢地認識到這場災難的根本在于人類倫理道德的缺失與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就是人類一方面為了追求高超的生產效率與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人類中心主義”與“功利主義”造成了人類道德的缺位,在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造成了自然整體的損耗,如此因果循環,產生了嚴重的生態與社會問題。
安房直子成長的時代雖然遠離了戰爭,但和平時代的發展依然暗流涌動,有著些許的不安。也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安房直子意識到一雙看不見的手——“人類中心主義”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也認識到這雙手正將人類推向懸崖邊。為了撕開蒙蔽人類雙眼的面紗,安房直子將筆尖對準了時代的弊病,將“人類中心主義”造成的人類倫理道德缺失的危害訴諸于幻想童話之中,更是筆耕不息地為人類揭示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安房直子.風與樹的歌[M].彭懿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4.
[2]徐婕.淺談人與自然關系失衡的價值觀根源[J].《鄭州大學學報》.2007(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