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鵬

摘要: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內容,也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生資助工作以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總體目標,以“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為總體要求,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實現資助與困難學生需求兩者及時有效匹配,精準識別,資助對象精準;精準管理,資助力度精準;精準幫扶,資助育人精準。
關鍵詞:經濟困難;精準資助;路徑
2013年,習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精準扶貧”做了更為深入的闡釋和部署。“精準扶貧”不僅對扶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對學生資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理論視野和實踐空間。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要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健全更加精準的教育資助體系,確保應助盡助。學生資助作為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是脫貧攻堅、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內容,也是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新時期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以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努力創新,朝著精準化方向發展,努力做到精準智慧資助,打通學生資助“最后一公里”。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演進
在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招生收費制度的不斷變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模式因勢而新,由最初的單一型經濟資助,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讓他們有學上,轉變為現在復合型多樣化資助,最大可能滿足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為社會發展有用之才,讓他們上好學,不斷由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
(一)保障型資助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上大學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好的工作出路和好的發展前景,我國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收費以來,造成諸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大學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困難,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在大學中無經濟困擾,建立了“獎貸助勤補免+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以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勤工助學、校內獎助學金、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等多種方式并舉的資助政策體系,同時實施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建立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第一位的學費和基本生活費的保障型資助。
(二)發展型資助
學生資助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不僅要解決學費和生活費,而且要解決成長成才支持費用,據研究發現,偏遠地區的學生比大中城市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成長支持,這就要求高校要在因困施助、按需施助上下功夫,做到精準智慧資助。學生得到基本保障資助后,還要聯動教學、就業、創業提供基于個性化的指導以及幫扶;培育建設發展型資助育人示范項目,鼓勵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各類學術發展、社會實踐、出境交流和創新創業活動;開展實踐鍛煉、師友計劃、實踐公益活動等跟蹤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平臺;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引導扶持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現青春夢想。設立多種專項獎學金,引導學生積極作為、奮發向上,努力實現個性發展、特色發展、全面發展。基本保障型資助解決了學生的入學率,而學生過去和未來去向的公平是發展型資助可以解決的。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智慧資助的內涵
“精準智慧資助”就是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的過程,實現高校資助與困難學生需求兩者及時有效匹配,智慧精準識別、智慧精準管理、智慧精準幫扶。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智慧識別是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科學把握學生的“需”,習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癥”、“精準”、“靶向”都是在強調要精準把握人民群眾的資助需求。這是資助需求測評的核心,也是當前資助工作面臨的瓶頸性難題。“要做好資助工作,首先必須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問題。特別是當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迅速擴大,國家和學校的資助力度也迅速加大,怎樣確保兩者及時有效匹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建立中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模型。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智慧管理是保證。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之上,在“申、評、審、育”每個環節嚴格管控,構建一套完善的資助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明確、評定指標完善、資助標準合規、資金分配適當、資金發放及時,資助效果明顯的精準資助工作體系。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智慧幫扶是關鍵。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學生資助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使他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將“扶困”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將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際困難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將“傳承紅色基因與踐行自強精神”相結合,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神脫貧,打造大學生勵志教育精品活動,營造“誠信、感恩、勤儉、自強”的資助文化氛圍和價值觀引領,激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奮發自強、勵志成才、感恩奉獻。育人始終是學生資助的導向,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長效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
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智慧資助的路徑
(一)認定體系科學化 資助對象精準
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識別出來,困難之處在于如何精準定級、如何確保真實兩個方面,我校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形成了“科學、真實”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模型,構建“信息采集、量化測評、民主評議、異常修正”相結合四位一體的困難生認定工作體系,精準識別,資助對象應助盡助。要通過系統比對、調查走訪、大數據分析、同學評議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識別認定機制。要實現學籍系統、資助系統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數據庫的有效對接。
一是信息采集。學校依托診斷與改進,利用自主研發智能化智慧校園系統,通過平臺全面動態地采集學生信息,并借助食堂消費信息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公寓門禁系統、考勤系統等平臺,整合智慧校園資源,采集學生在校行為軌跡、人脈關系、消費記錄等,通過綜合整理、精準抓取有效信息,把困難學生篩選出來,為精準資助邁出了第一步。
二是量化測評。構建“量化測評模型”,實現對學生困難程度的科學判定;建立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量化評估模型,包括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和學生在校消費狀況兩個子模型,其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評估模型由個人基本情況、家庭直系親屬基本情況、家庭經濟狀況、資助申請意愿等4個一級指標,學生本人健康情況、父母健康及受教育情況等11個二級指標,是否為“精準扶貧戶”“建檔立卡戶”“低保”等26個三級指標組成,學生在校消費狀況評估模型由“是否使用高檔手機”“是否出入高檔娛樂場所”等11項主要觀測點組成。在此基礎上,學校自主研發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系統”,該系統借助互聯網平臺,采集在校大學生的家庭經濟信息,對其經濟狀況進行客觀、全面的量化分析,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篩選和認定的信息系統。
三是民主評議。組建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代表等為成員的學院民主評議小組,對量化測評結果人為修正;確保結果真實可靠。
四是異常修正。通過走訪,更精準地掌握了學生家庭狀況。通過走訪后形成的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教育,營造誠信約束氛圍,讓學生如實填報信息,有效提高了認定準確率。
(二)管理手段智能化 資助力度精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校以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集成、優化、整合了智慧校園管理系統,系統涵蓋了資助工作的所有內容,集成學生資助、助學貸款、評獎評優、勤工助學等功能模塊,實現了我校學生活動過程的全覆蓋,實現了在線業務處理、業務監管、業務分析、數據信息共享等功能,優化了學生工作流程,提高了業務處理能力,提升了學生工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促進了學校科學決策能力和水平,實現了資助工作的全部業務線上辦公,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做到全方位、動態性地把握學生的受助情況,為精準高效實施個性資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依托智慧校園系統,動態化管理,資助全程智能化。學生管理門禁系統、學勤管理系統、綜合素質學分系統、學生日常管理系統、財務系統五大系統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功能板塊之間的無縫對接。學校將五大學生管理系統進行集成,組建三大功能模塊,第一功能板塊為學生基本信息管理,該模塊主要是學生日常管理中,對學生基本信息維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國家獎助學金評審、勤工助學崗位管理與申報、評優評先、處分違紀處分管理,將學生基本信息與其他系統共享。第二功能板塊為學生安全管理。該管理主要包括寢室門禁系統、一卡通系統及其他系統配合實現。門禁系統可實現學生行為分析,與學生一卡通系統、財務系統相結合,分析學生日常行為,一卡通在校園的消費情況,對學生資助動態化監測。第三功能板塊為日常學習管理,該管理主要包括學習考勤系統與綜合素質學分系統。學習考勤系統是學生曠課等課堂違紀情況記錄的系統,結合一卡通系統,通過上課前刷卡,進而進行信息記錄。綜合素質學分系統是依據門禁系統和考勤系統的信息統計,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得到綜合學分并與教務系統建立聯系,對學生進行打分評價,全方位掌控學生信息,確保資助力度精準。
(三)幫扶項目人性化 資助育人精準
根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程度進行相應資助是實現精準資助的有效途徑,根據學生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精心設計資助內容,采取“精準滴灌”的方式確保育人實效的精準。項目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滿足不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關鍵節點的實際需求,精準設計“多項目、多節點、多對象、多部門”的極具針對性的的特色資助項目,充分彰顯學校人性化、精細化的資助理念,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學校資助的溫暖。
培育資助育人示范項目,助力學生發展。投入專門經費,培育建設發展型資助育人示范項目,鼓勵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各類學術發展、社會實踐、出境交流和創新創業活動。新生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養培育計劃,通過組織各類教育培訓、考察調研、競賽展示等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開辟管理型、技術型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困難學生既獲得勞動報酬,又提升組織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引導扶持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現青春夢想。設立多種專項獎學金,引導學生積極作為、奮發向上,努力實現個性發展、特色發展、全面發展。
搶抓時間節點,及時解困育人。新生入學前,通過高考報名信息,分析學生家庭情況,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去路費和行李箱,解決家庭經濟學生入學之困。新生入校后,學校通過“綠色通道”讓困難學生辦理緩交手續,發放新生入學大禮包,使學生入學后學習生活得到全面保障。重大節日,學校召開困難學生座談會,為困難學生發放節日慰問品,發放節日大禮包。畢業求職,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會承擔較大經濟壓力,特別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抵御寒冬,經過微信平臺發布、個人申請和自主選擇、現場申領等程序,為新生特困生和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冬季寒衣。突發事件,為家庭發生突發事件、重大疾病、自然災害的學生發到臨時生活補助。
開展勵志自強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各類獎助學金的激勵導向作用,樹立一批勵志成才、自立自強典型,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刻苦學習、立志成才。開展資助誠信主題教育活動,以專題講座、建立誠信檔案等形式,廣泛宣傳資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等相關知識,促使學生樹立誠信觀念、增強法律意識。開展感恩奉獻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榜樣的力量”專題教育、“重走習總書記走過的路,銘記習總書記的恩”,開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習”專項實踐微行動等,增強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吳璐薇.楊志群.陳潘.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4):92-93.
[2]胡徽.基于大數據的高校精準資助能力提升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6):148-150.
[3]李萍.楊江帆.盧超豐.李曉征.高校學生資助對象靶向精準衡量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評論,2018(12):35-39.
[4]張君第.高職院校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石家莊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99-102.
[5]葉新豪.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創新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255-256.